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常见真菌的类型与药物敏感情况,给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的多种标本培养真菌,检测、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多种标本均检出真菌,培养的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对多种抗真菌药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应重视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有利于提高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感染患者口内真菌菌种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收集患者标本通过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其进行鉴定,并选用临床常用的7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按年度分组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6例患者中检出白假丝酵母菌256例(74.0%),热带假丝酵母菌52例(15.0%),光滑假丝酵母菌31例(9.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例(0.9%),克柔假丝酵母菌、高里假丝酵母菌各2例(各占0.6%)。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FLZ)耐药率高,对其他6种药也有一比例的耐药;热带假丝酵母菌对FLZ、咪康唑(MIC)耐药率较高,对52氟胞嘧啶(52FC)、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RA)、制霉菌素(NYS)敏感;光滑假丝酵母菌对FLZ、MIC、KET 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对52FC、AMB、ITRA、NYS 敏感。结论当前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常见真菌对FLZ、MIC耐药性增加,不作为首先药物,抗真菌治疗时应遵从药敏结果与临床用药相结合的原则,高危因素患者可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及耐药情况,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真菌培养,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鉴定条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27-A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在分离出的360例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2%,其次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2%,光滑假丝酵母菌4.3%,热带假丝酵母菌3.2%,克柔假丝酵母菌2.8%。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是主要致病菌,要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侵袭性真菌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及其耐药性,促进临床抗真菌感染的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2-2013年280例诊断为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对其送检标本真菌真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280例患者中,150例患者标本检测出真菌孢子,56例进行了体外培养菌株和药敏试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占50.00%;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7.86%,14.28%。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仍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相对较差,而对伏立康唑仍敏感。结论本院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假丝酵母菌引起,真菌感染治疗用药存在一定的问题,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状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冯中伟  邢凌生  黄颖 《安徽医药》2011,15(7):913-914
目的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用CHRoM agar显色培养基及ATB(法国梅里埃)半自动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634例深部真菌中共检出白假丝酵母菌339株,分离率最高为53.5%;光滑假丝酵母菌220株,分离率为34.7%;热带假丝酵母菌42株,分离率为6.6%。分离率较高的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保持了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7.9%和94.5%;对5-氟咆嘧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6.8%和86.4%;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最低。结论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真菌对常用的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故快速而准确的鉴定及药敏对临床上深部真菌感染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假丝酵母菌感染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微生物鉴定仪、ID32C真菌鉴定板、ATBFUNGUS3药敏板进行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标本分离的351株假丝酵母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74.93%),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14.53%)。检出的真菌标本以痰所占比例最高(61.54%).尿液次之(22.79%)。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对各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敏感性最高,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医院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在临床医疗中应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情况以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中共分离出431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33.6%),其次是菌膜假丝酵母菌(15.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3.2%)、光滑念珠菌(12.3%)。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菌膜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及氟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和菌膜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真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减少医院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黄忠强 《淮海医药》2011,29(1):51-51
目的 总结慢性中耳炎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方法 培养采用沙氏培养基;鉴定与药敏试验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结果 486份标本培养出113株真菌,阳性率为23.25%.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约占65.49%;曲霉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属次之,分别占到15.93%和8.85%.最为敏感的抗真菌药物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本研究以在我院就诊的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致病菌类型主要包括葡萄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念珠菌,且不同致病菌类型对于各类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对各种易感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2009年1月~2011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真菌病原学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为儿科医师的治疗及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真菌1032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67株,占74.32%;热带假丝酵母菌63株,占6.10%,清酒假丝酵母菌30株,占2.91%。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而对其他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1093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念珠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最高,氟康唑和伏立康唑较好。  相似文献   

11.
袁继红  付春花 《医药导报》2012,31(9):1213-1216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近3年真菌感染种类及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方法收集湖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9例体液培养真菌阳性的患儿资料,对真菌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真菌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1种139株病原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79株(56.83%),光滑假丝酵母菌21株(15.11%),热带假丝酵母15株(10.79%),清酒假丝酵母11株(7.91%);新生儿真菌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其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皮肤。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0%,对5 氟胞嘧啶耐药率2.53%,对唑类药物耐药率2.53%~5.06%。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是新生儿真菌感染主要病原菌,非白念珠真菌如光滑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清酒假丝酵母感染增多,应引起重视。各类真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低,可作为新生儿抗真菌治疗经验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卢永明 《淮海医药》2013,31(3):223-22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真菌性尿路感染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参考。方法将分离出的真菌分别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自动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培养基、鉴定板条以及药敏板条均为梅里埃公司的配套产品。结果在58株真菌构成比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3.1%;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7.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5.5%、12.1%和8.6%。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面,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94.8%,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1.4%,依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伏力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9.7%、86.2%和84.5%。结论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但有下降的趋势;敏感性最高的抗真菌药物为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院内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情况并探讨伊曲康唑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Rosco纸牌扩散法检测附属海慈医院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采用96孔培养板进行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培养,利用CCK-8试剂盒来检测生物膜不同时期的活性及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临床标本107例,检出白假丝酵母菌47例,感染率为43.9%。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临床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和制霉素敏感性较高(45%、85%),而对康唑类抗真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早期(8h)生长较快,24h形成成熟稳定的生物膜,游离态的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MIC50为2μg/mL,不同浓度伊曲康唑处理组生物膜活性均有所降低。结论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经抗菌性处理的生物材料对预防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出褥疮创面分泌物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方法 把临床送检的标本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置35℃培养24~48 h,长菌分纯后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 引起褥疮创面感染的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约占62.50%;敏感性最高的抗真菌药物是氟康唑、依曲康唑和依力康唑,敏感率均达到90%以上;敏感性较低的是5-氟胞嘧啶,敏感率也达到80.56%.结论 在引起褥疮创面感染的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为主要致病菌,治疗应以氟康唑、依曲康唑和依力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任云  彭曦  张永军 《中国药房》2012,(22):2055-2057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感染部位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ICU2009-2010年660例患者的病历,对真菌感染种类、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0例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98例,占14.8%,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0.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43.4%。各种感染性标本共分离真菌106株,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1.9%)、热带假丝酵母菌(34.0%)和光滑假丝酵母菌(9.4%);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47.2%),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比较敏感(敏感率≥81.8%)。结论:应重视对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积极开展真菌耐药性监测,密切关注真菌的耐药变迁,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防止和延缓菌株耐药性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部病原性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趋势.方法:用回顾调查的方法对我院住院病人及门诊病人各类标本培养的68株病原性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68株病原真菌以内科系统为主,共52株(占76.47%);检出病原性真菌最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真菌标本的64.71%;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类星型念球菌为主,分别占58.82%、8.82%、8.82%;药敏结果,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 90%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很高均在70%以上,5种常见抗真菌药物对其他病原真菌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结论:加强临床病原性真菌分离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病原性真菌的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以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用珠海迪尔公司生产的DL-96细菌鉴定系统进行假丝酵母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自239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分泌物中共检出5种假性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居首位,达到171株(71.5%),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29株(12.1%),热带假丝酵母菌22株(9.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株(4.6%),克柔假丝酵母菌6株(2.5%),5种假丝酵母菌对5-氟尿嘧啶、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2.1%~28.6%。结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致病性真菌除对5-氟尿嘧啶、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敏感外,对其它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感染中白假丝酵母菌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社区感染的送检标本(3202例)中的白假丝酵母菌培养标本,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白假丝酵母菌菌株244株,平均分离率7.6%。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率最高>94.9%,其次为五氟胞嘧啶,药物敏感率>86.8%。结论两性霉素B和五氟胞嘧啶对社区感染中白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最高,两性霉素B和五氟胞嘧啶联合应用是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理想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其在体外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科玛嘉真菌培养鉴定和ATBFUNCUS药敏试剂盒对3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标本进行菌种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3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265例,占85.48%,非白假丝酵母菌45例,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32例,占10.32%,光滑假丝酵母菌9例,占2.9%,克柔假丝酵母菌4例,占11.30%。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两性霉素B(100%)、5-氟胞嘧啶(99.03%)、氟康唑(86.45%)、伊曲康唑(79.68%)。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院内科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住内科的经微生物检查证实45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内科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5.6%)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1.1%)、低蛋白血症(42.2%)、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35.5%)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71.1%)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91.6%。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