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素质复合型和管理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土建类专业的目标需求,培养体系中课程的迭代更新则是其中的关键。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新工科专业为例,结合新时代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实际需求,创新性地提出“土水交融通”的先进教育理念,构建了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以强智能和强实践为核心的“五强一化”课程新体系,探讨了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专业在创新与实践、前沿与智能化两个方面的改革和实践经验。“五强一化”课程新体系实现了大土木融通的培养模式,开辟了土建类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新方向,可为高校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新工科"建设提出工程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为新工科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针对目前船舶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项目组结合新时代工科教育变革的要求,以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面向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培养的船舶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新模式,并给出在新工科背景下船舶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模式,对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支撑体系的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提出新要求。以《泵与泵站》课程为例,从课程特点、课程目标、教学实施及教学反思方面入手,探讨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为达到培养目标,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坚持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在"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地方高校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己任,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研究案例,分析课程教学体系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改革措施,为地方高校工科发展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计划作为工程教育转型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返本开新为目标,以协同育人为方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展。同时,把"新工科"建设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的"催化剂",系统推进工程教育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与文化创新,以"新工科"建设引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建设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机场建设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介绍了该门课程的地位和特点,针对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评价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对机场建设项目管理与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借鉴麻省理工学院(MIT)新工科人才理念,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有待更新、教学方式以“教”为主、教学环节缺乏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以及课程考核缺乏实践考核等问题,提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新思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课程考核机制,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下传统实验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为例,讨论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验中心与传统工程实验中心的差异,提出了建设大型多学科综合实验中心的意见。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设置创新型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单独设置、提升实验教师教学素质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提升学生对实验环节的重视程度,培养出更多"新工科"人才,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工科教育大背景下,以理论力学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建立应用型知识框架、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建立微课资源、运用工程案例这五个方面的改革,有效提高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效果,为力学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