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治疗顽固性偏头痛48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发作时疼痛较剧,且呈周期性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自2002年起在临床运用针刺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组有遗传成分的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间隙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一段间歇期后可再次发病。偏头痛(migraine)一词源于希腊语hemiemnia。国外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女性为12.9%-17.6%,男性为3.4%-6.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为4.2%-4.6%,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偏头痛的病因不清楚,约50%患者有遗传成分的家族史。2003-08~2004-08,我们应用丽珠脑力隆胶囊治疗偏头痛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头痛,其特征为发作性单侧或由一侧转向另一侧的头痛,伴恶心、呕吐。病因较多,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上多无特效,是一种顽固性疾病。笔者自2002~2007年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主要特征为间歇性发作的剧烈头痛,多局限于单侧,部分为双侧,常伴恶心呕吐,可有视觉、运动动或其他感觉异常等先兆。女性多于男性,常有家族史。男性年患病率为6%,女性年患病率为15%。据报道,偏头痛患者有10%出现短暂性脑出血,偏头痛型中风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8.47%~10.4%。由于脑实质对疼痛反应不敏感,故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疼痛的性质符合神经血管性头痛,认为该病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常反复发作。导致偏头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脑血管痉挛引发的脑缺血有关,目前常用西药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我科2006年8月~2010年12月用针灸加中药共治疗顽固性偏头痛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祛瘀止痛散治疗顽固性偏头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祛瘀止痛散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祛瘀止痛散,每日1剂。水煎3服,连服20日为1疗程,治疗4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结果:痊愈3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结论:祛瘀止痛散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西医对偏头痛治疗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5-HT1受体激动剂(麦角类制剂及曲普坦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癫痫药及抗抑郁药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对于药物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以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症、多发病。本病发病率较高。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疼痛剧烈,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现代医学又称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为功能性头痛的一种,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属于租国医学“头风”“偏头风”“偏头痛”范畴,国外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男性为3.4%~6.1%,女性为12.9%~17.6%,男女之比为1:4。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珏。.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年发病率为79.7/10万,30岁以下年龄组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8月—2011年8月门诊及住院60例诊断为偏头痛患者应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疗效。共治60例,用药1-2疗程。治愈7例(11.7%),显效21例(35.0%),好转29例(48.3%)。无效3例(5%)。总有效率(95.0%)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防治偏头痛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伴体内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高达985.2/10万,25—29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927.4/10万,并且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美国研究收集了代表美国人群的1.5万个家庭的信息,女性偏头痛的患病率为17.6%,男性为6%;英格兰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7.6%的男性和18.3%的女性在过去1年内有过有先兆型或无先兆型偏头痛发作。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其认识多集中在对遗传因素、血管因素、血液流变学及递质类因素与神经精神因素等的阐述上。近年来,中医药从整体出发,以“整体观念”理论为指导,辨证治疗偏头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芪丹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芪丹汤每13I剂,水煎3付,连服20日为1个疗程,治疗80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结果痊愈6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结论:自拟芪丹汤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窍镇痛合剂治疗偏头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通窍镇痛合剂治疗偏头痛发作期,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偏头痛缓解率88.30%与对照组缓解率(90%,P>0.05)相当,但中药通窍镇痛合剂未发现毒副作用,无禁忌症,无成瘾性,可反复长期应用。结论:通窍镇痛合剂是治疗偏头痛发作期,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3.
自拟头痛散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福建省级机关医院(350003)张俊雄范榕笔者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多采用先标后本的辨证论治方法。即症状发作时,重在治标,以疏散风邪,清热平肝,活血通络为主。用自拟“头痛散”为主方加减,以驱除风、寒、湿、热之邪,待头痛症状缓解后...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结合刺血疗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其发作时疼痛较剧,且呈周期性发作,缠绵难愈.笔者用穴位注射结合刺血疗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4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比较棘手,有报道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着密切关系,在脑梗死患者中有5.46%存在先兆型偏头痛,有2.45%存在无先兆型偏头痛,自2007-2010年10月对我院偏头痛患者68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丁树栋  管恩兰 《北京中医》2006,25(4):238-238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亦称偏头风。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头痛,痛势甚剧,或左或右,多为剧烈跳痛、胀痛、钝痛或钻痛,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痛止则如常人,间隔数日或数月再发,多迁延难愈。采用中西医疗法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者。为顽固性偏头痛。近年来,笔者用中药组方治疗其他中药、针灸及西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病机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年人中偏头痛就诊人较多,近3年门诊患者统计偏头痛患者占18%左右,男女之比为1:2.5,虽然此病常见,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一般与颅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有关。但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紧密相关,偏头痛发作时发生一系列生化变化如5-羟色胺(5-HT)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可出现在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在流行病学方面:偏头疼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较无偏头疼者高1.7倍,并且有较为显著心脏病和脑中风发作倾向。有研究报告认为年轻成人的脑梗塞由偏头痛所致者可达27%,15%~30%的患者既往有偏头痛病史,不仅影响着病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  相似文献   

19.
邵瑛  闫兵  张全明  彭旭明 《新中医》2005,37(9):56-5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针灸推拿结合(取穴:患侧丝竹空透刺率谷,颔厌透刺悬颅、风池、太阳)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西比灵胶囊,疼痛发作时加服芬必得胶囊治疗。观察1~3疗程后的近期疗效,并于停止治疗6月后随访远期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93.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远期疗效:治疗组为88.6%,对照组为69.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推拿结合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与西比灵胶囊治疗相当,远期效果优于西比灵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靖华 《山西中医》2010,26(9):19-19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痛方治疗顽固性偏头痛49例,7剂为1疗程,用1~3个疗程。结果:痊愈21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8%。结论:头痛方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