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使用沪深300指数价格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129个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的方法,考察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引导关系。研究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沪深300现货价格领先于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沪深300股指期货具有长期价格发现功能,但是这种作用不是太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沪深300指数及当月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15分钟高频数据,估计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的已实现波动率,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二元BEEK-GARCH(1,1)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与期货之间波动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双向性和不对称性,具体表现为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非常显著,但是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因此,信息即能通过期货市场会向现货市场传递,同时也可以通过现货市场向期货市场进行传递,但总体而言,信息传递主导方向是现货市场向期货市场传递。  相似文献   

3.
杨慧 《现代商业》2011,(36):28-30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赁交易。本文以沪深500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为研究对象,基于协整检验、ECM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考察了沪深300股指期赁与现货指数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期赁市场不受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期贷价格的影响力大于现货,两价格之间只存在单向引导关系,即期贷价格在时间上领先于现赁价格。  相似文献   

4.
李江  林小春 《中国市场》2010,(48):20-23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公共因子模型及带有误差修正的双变量EC-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发现及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多层次的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但是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弱,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几乎是股指期货的四倍;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而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不存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票指数的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对于现货价格的引导力度大于现货价格对于期货价格的引导力度,长期内期货价格的引导力度会呈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而短期内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影响力都不明显。沪深300指数对应的股票指数的波动对于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冲击影响较弱,而期货市场的波动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就相对剧烈一些。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10年4月-2011年10月有关股指期货的价格数据,利用VAR模型和基于t分布的双变量GARCH模型,研究了沪深300指数期货与恒生指数期货和SP500指数期货市场间的信息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指数期货与恒生指数期货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与SP500指数期货间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恒生指数期货和SP500指数期货可以引导沪深300指数期货,反之则没有Granger引导关系;沪深300指数期货对来自SP500指数期货冲击的响应最为迅速,对来自恒生指数期货冲击的响应幅度最大,而这两个股指期货市场对沪深300指数期货冲击的响应较小;恒生指数期货和SP500指数期货对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均有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反之则没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对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较小,运行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测度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票现货和期货四个市场两两间的风险溢出大小,以此来分析两地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在极端风险情况下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市场中任意两个市场间均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恒指期货间的风险溢出要明显强于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间的溢出.另外,内地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对香港地区金融市场(股票现货和期货市场)的风险溢出要弱于反方向的溢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考察的市场中,恒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出程度最高,也就是说,沪深300指数受恒指期货的风险冲击最大,一旦恒指期货发生风险事件,沪深300指数发生风险的概率会大幅上升.长期来看,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溢出明显强于反方向的溢出,但在2015年9月实施对期指的最严限令后,情况发生了反转.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监管机构、交易所和投资者防范市场风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名 《商》2012,(21):61-62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研究高频交易模式下股指期货和现货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但就日内交易而言,二者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股指期货对现货的价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指期货已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交易,股指期货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为投资者所关注。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与Granger因果关系探讨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和股票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期货市场?的信息传递速度快于现货市场;在交割月前,股指期货和现货相互引导,进入期货合约交割月后,只存在期货引导现货。  相似文献   

10.
引入"方差互换"跳跃检验方法,详细考察沪深300股指期货各品种价格的跳跃行为,并以滚动替代统计方法识别跳跃发生时刻和跳跃高度,通过比较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的变化和跳跃行为,揭示各种期货品种之间、现货和期货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4个品种中,离交割时间越远的品种,其波动率越大,但价格发现能力却越弱;在每个交易日内,股指期货跳跃时点有着明显的区间性,跳跃时点前后的交易量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相比于现货,沪深300股指期货有着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11.
程展兴 《财贸研究》2013,(3):117-123
引入"方差互换"跳跃检验方法,详细考察沪深300股指期货各品种价格的跳跃行为,并以滚动替代统计方法识别跳跃发生时刻和跳跃高度,通过比较沪深300指数现货市场的变化和跳跃行为,揭示各种期货品种之间、现货和期货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4个品种中,离交割时间越远的品种,其波动率越大,但价格发现能力却越弱;在每个交易日内,股指期货跳跃时点有着明显的区间性,跳跃时点前后的交易量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相比于现货,沪深300股指期货有着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价格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以及期货标的物沪深300指数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股指期货正式推出时间(2012年4月)为分割点,结合ARCH、GARCH、EGARCH、TGARCH模型,对比分析了股指期货推出前后30个月的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丛聚效应、杠杆效应,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有着积极的影响,表现在现货市场的波动率有所下降,丛聚性现象得到一定的缓解,杠杆效应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3.
期货合约引入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一直备受争议,且现阶段金融周期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也备受关注。故本文以沪深300股票指数及对应的期货合约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EGARCH模型,探究股指期货的引入能否有效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以及在金融周期波动下,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并从期货市场参与者的角度解释股指期货对于现货市场的作用机理。最终得出结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可以有效抑制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而在金融周期的剧烈波动下,股指期货的引入会反向加大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股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可以有效抑制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而投机交易则增大现货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且在金融周期波动较低时,期货市场交易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慧杰  屈玲玉 《商》2012,(7):133-133
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但是这些研究主要基于国外股指期货或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而对正式推出后的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研究很匮乏。文章利用无套利区间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格关系。结论显示,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但是否存在相互决定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投资者情绪、沪深300指数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之间的关系用EGARCH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沪深300指数期货和沪深300指数的波动性均具有非对称性,利好消息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波动性的影响要小于利空消息的影响,而沪深300指数期货刚好相反,利好消息的影响要大于利空消息的影响;指数期货的波动对指数的波动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长期而言,指数期货有稳定指数的功能;投资者情绪增加了指数期货以及现货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的交易数据为实证数据,分别建立引入虚拟变量和股指期货交易数据的GARCH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上探究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宏观上股指期货具有稳定现货市场波动性的作用,在微观上既存在加剧作用,也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股指期货是成熟的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也得到了理论界和世界上成熟金融市场的验证。为了准确求证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和以沪深300股票指数市场作为研究市场,采用2009年4月16日—2013年2月28日合计1013个日高频数据为样本,运用基本数据特征分析、均值分析和面板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展开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沪深300股票现货市场收益率序列存在左偏厚尾的特点,其平均获利能力较低;同时,收益率序列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呈现出波动集聚性,规律性更为显著;另外,结果显示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降低了我国股票现货市场收益的波动性,但是这种降低作用不是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引入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沪深300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相关率达到97%以上,总市值覆盖率达70%以上,使其具有较好的抗操作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股票现货市场、基金市场的发展都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探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防范风险传导、充分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沪深300指数作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可行性,主要在于保证套期保值效果,有效规避风险;教据准确,发布时效性强,市场认同度高;真实反映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市场操纵可能性小等方面.股指期货的推出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增加我国金融业的风险.鉴于此,在我国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之前,政府部门应重视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建立严密监管体系;发展和完善与沪深300指数相对应的现货市场;规范沪深300指数上市公司行为.建立跨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投资理念,从而使股指期货真正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采用OLS、ECM、GARCH模型分别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及其套期保值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沪深300还是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如果不考虑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出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均偏小,致使套期保值效果不能达到最佳;基于套期保值效果稳定性方面考虑,最优套期保值模型均是GARCH模型;不管是在样本内还是样本外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效果均比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效果差。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引导股指期货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