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工程的问题,提出基于 CDIO 模式的工程教育理念,回归工程教育。本文以实际加油机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构思、设计、实践、运行等环节,完成复杂工程项目。实践表明,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相互协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为目标,依托XSRP软件无线电平台,设计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的内容、教学体系及考核方式,实现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结果表明,新的实验教学方案适应工科教育的要求,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分析了当前自动化测试技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典型复杂工程案例”为中心开展项目化、流水线式教学的自动化测试技术课程群建设方案。课程群建设以校企合作教育联盟为依托,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明确课程群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然后,将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提炼,形成融入行业共性技术的适用于教学的典型复杂工程案例。最后,依据支撑典型复杂工程案例的能力要素,将案例按功能模块进行项目分解,围绕非标自动化测试设备开发全周期开展项目化、流水线式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项目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技术课程群教学模式可有效改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解决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自动化专业能力素质模型,强调"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能力与控制系统理论分析、设计能力相结合,对该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控制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关注学生生存能力。本文讨论了“通信原理”校优质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模式,探讨如何让实践教学更好地为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服务,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本着“注重基本知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大纲要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思路和手段,具备初步的系统设计和调试能力。本文围绕单片机原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单片机原理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CDIO模式是一种"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基于项目的研究型教学方法。《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必修课。传统方式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过程,存在教师以理论讲解理论,学生难以系统性获取专业知识和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项目能力的问题。本文并探讨了如何运用CDIO教育模式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培养出满足产业界需求,兼有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信息类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8.
"通信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针对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和综合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改革理念,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大班上课,小班讨论"能够改善师生关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从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实验仿真等三个方面来阐述通信原理教学改革的主体内容。目的在于形成通信原理教学的全新模式,促进教学的深入改革,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适应通信新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存在的基础知识不牢靠,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的困境。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无功补偿”内容为例,将科研与教学融合选择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学载体,按着从理论分析到工程实践到创新应用的路线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体现了“两性一度”标准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是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给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方案与实践效果。该实施方案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进阶式章节测试鼓励小翻转课堂等方式,实施了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通过固守课程精髓,重要定理推导采用板书方式,促使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一起思考,锻炼了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多元化考核机制,激励了学生马拉松式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工程教育认证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提出培养工科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首要工作是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创设合理、有效、具有专业领域特点和一定“复杂”水平的“复杂工程问题情境”。燕山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测控仪器电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从“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两个方面设计构建了学生学习的“复杂工程问题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复杂工程问题情境构建”的教育心理学依据与构建策略,强调了用课程知识体系承载学生工程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群的教学中由于每门课程各自独立开展教学,缺乏知识的融合和衔接,导致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课程群的教学中采用案例嵌入协同教学模式,将完整的工程案例嵌入到课程群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协同规划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门课程再围绕案例展开研究性教学。通过嵌入的工程案例衔接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工程应用的概念;同时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部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运动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其培养学生解决电气和自动化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传统“填鸭式”理论教学方式,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不理想。结合本课程特点,结合科研项目的前沿性,将仿真和实践教学加入到运动控制的课程教学中,同时凝练理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软硬件和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具备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高校智能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学定位不明确、缺乏规范的课程标准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等问题,从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强、交互性和探究性强的教学特点入手,以多类型移动智能机器人平台为对象,围绕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运动控制与作业系统的仿真与工程验证,构建以电子电路设计—控制软件—离线与系统仿真-项目实践为一体的学习框架,实现《智能机器人技术》从认知型教学到应用型教学,再到研究型教学的贯通式和项目导向式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智能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先进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了学生的项目经验和工程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运动控制系统”是一门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科研竞赛中广泛应用,但多数学生仅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难以较好地应用于实战工程项目中。因此,本文提出在“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中基于项目导向型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实践中。通过SRTP实践项目“两栖无人机系统的研制”为例,以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建议为辅,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项目管理能力、科研实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案例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阻抗匹配电路的设计是射频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高频地波雷达接收机中匹配电路的设计为原型,设计了一个阻抗匹配的教学实验。该实验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实际应用需求,针对雷达接收机中具体匹配要求,以ADS仿真软件为设计平台,来完成接收机中滤波器与放大器间的匹配电路的设计。该实验项目将理论分析、电磁仿真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阻抗匹配的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微电子专业作为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针对我校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要求,从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模式、考核评价制度,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新工科”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文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做”探索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立足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及专业特色确定课程目标,明确“是什么”,清楚“为什么”;通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以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探索“如何做”。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通过教学改革,本课程已建成我校一流课程,并推荐申报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电力电子行业需求人才,结合目前功率半导体器件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建设紧扣第三代半导体器件的《宽禁带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分为三大模块和七个学习阶段,逐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教师引导、自主学习、问题导向、扩展视野”的教学理念,将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使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器件知识的理解,强化器件测试和应用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