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6)
幼小衔接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必须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阶段,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家、园、校三方的互动教育,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下,逐渐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以实现幼儿的顺利过渡。本文以幼小衔接为研究切入点,对三方的互动教育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9)
幼小衔接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幼儿从习惯被人照料转向独立自主的学习,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转向课堂教学。学习环境、生活作息、学习内容、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都给孩子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乃至后续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6)
"幼小衔接"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凭借其游戏性、主体性、宣泄性、多元性的特征,针对衔接中幼儿主动学习、习惯养成、心理过渡和多学科教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
开展好幼儿教育活动,要在抓好智力开发的同时,应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基础,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做好幼儿与与一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培养幼儿生活习惯,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3)
过渡环节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环节,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是具有独特性的教育资源。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对过渡环节的组织,对过渡环节教育作用认识不够。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重视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发挥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让过渡环节真正成为其他环节的衔接与铺垫。文章通过分析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过渡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旨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14)
<正>幼儿园科学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因此在幼小衔接中,引导幼儿顺利过渡至关重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领幼儿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同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因此,大班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有序而有效地开展,能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为后续升入小学埋好伏笔。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1)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核心,游戏是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全过程的活动。开展游戏过程,不仅要让幼儿在玩乐中获得愉悦的心情体验,更要发展其智能。自主游戏摆脱了传统游戏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过渡干预的弊端,给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文章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施意义、方法以及教师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的指导策略进行了简单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
<正>一、幼小衔接的目的与意义幼小衔接是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1)
学前教育要"以幼儿为本,科学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创新活动课程的基本构建思路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来构建本课程的内容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活动的综合性,基本教育理念是创新思维、快乐游戏、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8)
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科学有效教育方法的实施以及学习和活动环境的创设,使幼儿获得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主要差异要广泛调查,认真分析,全面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无论是从知识上衔接、能力上衔接、行为上衔接,还是从"家、园、校"互动配合方面,都要使幼儿尽快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0,(5)
学前阶段的幼儿与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在身体的成长还是在心智的发育上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这就决定了幼儿园与小学虽然在学段上属于自然的顺接关系,但实际上却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机构的属性结果。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为幼儿设计尊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需在活动中考量幼小学段完美衔接的有利条件,大班幼儿教师更要系统性地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创新,让幼儿的知识学习成果、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习习惯以及社会相处技能等能够自然地向小学生的发展目标过渡。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8)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应以生活化为目标,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生活为主导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广阔的美术教学活动空间中大胆、随性地创作。文章阐述了如何让生活废旧物品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相互沟通、融合,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23)
"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要发展就需要学习。学习力是个人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学习力的重要时期。关注大班幼儿的学习力发展,有效利用班级美工坊活动提升大班幼儿的学习力,成为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作者基于对学习力的认识,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在班级美工坊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学习力的有效策略。希望通过此研究提升大班幼儿的学习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其终身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3)
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缺乏塞衣服的意识,并且在把内衣塞进裤腰里的时候是有困难的。本案例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主导"教"的做法,在"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观念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策略、同伴间的协作学习,提高幼儿自主学习并解决困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5)
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绘画工具是幼儿学习与创造的纽带,从绘画活动入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要为基础,与幼儿一同收集多样、丰富的绘画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轻松愉悦的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从而使幼儿成为"乐玩"、"会玩"的"玩美儿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24)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无论是学习课程的设计还是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即将步入小学阶段,要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满足其个体需求,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全面,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会存在问题,幼儿园、教师、家长要协同一致,积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文章主要研究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优化路径,以便促进幼儿的学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5)
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提高独立生活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并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6)
"混班"是打破平行班班级界限,让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通过自愿选择的方式进入区域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为幼儿活动时的自主选择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活动时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更加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能让幼儿与更多的教师、同伴一起生活、共同学习、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3)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贯彻落实,教育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向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方式过渡。在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化过程中,主题教育活动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了幼儿一日活动中来,这种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0)
早期阅读对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等各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幼儿早期阅读,需要创设生活式阅读环境,让幼儿"想读";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让幼儿"会读";创设体验式游戏活动,让幼儿"悦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