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目前比较完整地保留了31栋纯木质传统民居及其附属设施(彩插图1),被称为锦江村木屋群,是白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殊类型。每栋木屋均有比较一致的建筑形制做法,在当前急于开发旅游的形势下,也迫切需要开展科学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传统民居建筑经过漫长发展,凝聚着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研究从哈萨克传统民居木屋分类、材料应用、空间形态、构造方法、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解析,总结出其建筑特征。哈萨克族传统民居木屋与地理环境浑然一体,体现出生态建筑概念,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被借鉴,实现保护自然环境、地域风貌的目标,推动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喀纳斯景区井干式木屋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了井干式木屋在适应喀纳斯山区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过程中形成的建筑特色。在新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为保留传统木屋建造技艺和建筑品质的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传统村落锦江木屋村建于1937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护最好的木屋群落.锦江木屋村的建筑在建筑风格、构造特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BIM技术对锦江木屋村8号木屋进行复原,进而实现传统村落建筑资源的科学、高精度和永久性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赵鹏图 《山西建筑》2014,(20):76-77
通过对山西祁县渠家大院保存现状分析,总结了各建筑单体的残损要点,并对传统民居基础加固补强保护修缮措施进行了研究说明,旨在为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州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为例分析了传统建筑构件的历史记忆和再现功能,提出在传统民居大量消失的背景下,收集、保存传统民居建筑构件是保护传统民居的补救措施,具有保存城市记忆的功能,各地应重视传统建筑构件的收集、保护、研究、展示。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18,(6)
西式木屋架早于近代之前已传入中国,厂房是最早使用此类屋架的建筑类型之一,木屋架技术大发展亦出现在近代工厂创办之初盛期。通过分析《建筑新法》所列木屋架类型并结合实际案例,参照不同时期及地区对西式木屋架的认识,廓清其技术发展概况。发现近代早期官办厂房等在建筑技术史上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要点,其木屋架作法历经照搬模仿、消化吸收、在地创新三个阶段,反映了技术传入初期曲折进步的特点,折射出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取舍、最终实现本土与外来结合后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一、木结构建筑或砖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或砖木结构建筑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我国是使用木结构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我国至今保存着大量的木结构建筑,被列入重点保护对象的就达6万处左右。这些木结构建筑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约46%的工业厂房采用了木屋盖,民用建筑采用木  相似文献   

9.
针对历史保护建筑的数字化保存需求, 对比传统虚拟现实技术采集周期长、工作量大、再现展示不方便等问题, 研究了基于实景照片的三维全景图像再现方法, 并结合历史保护建筑的特性, 以热点交互的方式融合其历史轨迹资料、重点部位特写及工程相关数据, 形成历史保护建筑的数字化档案馆。结合封装发布技术, 将三维全景成果方便地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展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长白山锦江木屋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布局、木屋建筑构造特征等方面介绍了锦江木屋村的概况,以木屋以及村落为出发点分析锦江木屋村的现状——其存在木屋安全舒适性较差、原材料不可持续、村落收入较低、基础设施较差导致空心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村民自身、相关法律保护、木屋建筑利用、木屋村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提出针对锦江木屋村保护传承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胡彬 《山西建筑》2006,32(4):26-27
初步分析了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结合城市开发建设保存与保护建筑文物的设想,并根据不同性质的建筑遗产类型提出不同的保护措施,初步探索了当前城市建设中建筑遗产保护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民族特色民居的保护与利用主要是对少数民族村落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于有价值的民族建筑的保护工作也越显紧迫。由于每个村落的民族特色民居情况不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保护:博物馆式保护对象:传统历史民居保存较好,新老建筑协调的村落。保护方式: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  相似文献   

13.
里院建筑是青岛德占时期肇始出现的特有商住房屋,其大量使用不同于中式传统木架结构的西式木屋架,折射出西方建构范式的域外移植与在地融通,是青岛近代建筑发端与演进的标志性证据,具有特殊的类型学意义.文章以里院建筑使用的西式木屋架为研究对象,意图通过与德国传统木屋架的溯源与原型比对,从材料、构件连接、屋架形制、力学原理等方面分析归纳德占时期里院建筑中西式木屋架的建构范式,窥探近代建筑西式木屋架形制与营造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夏鹏飞  刘杰 《华中建筑》2009,27(10):67-69
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是当前至为重要的课题。雅庄村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我们采取保存原有空间形态和建筑形式、保护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挖掘并创造新的景点以及重点发展住宿服务等措施,以求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庆钢  郑雷刚  赵刚 《山西建筑》2006,32(23):74-75
针对某建筑楼群的安全性进行鉴定,介绍了木屋盖体系的概况,简要分析了木屋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措施,以期对老旧建筑木屋盖及古建筑的检测鉴定与后期维护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时期分析了惠山祠堂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平面布局,总结了其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并结合无锡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等精神要素,研究了其演变成因,对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镇羌堡城址是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长城线上的重要古建,古堡格局保存良好,城墙体系基本完整,部分传统建筑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社会价值。但古堡城墙本体及古堡内传统建筑保存状况堪忧,或破败不堪或坍塌残留且无人管理,尚未进行任何保护和修缮措施。因此,亟需对镇羌堡内尚存的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但保护的前提是对现存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明确保护重点分类保护。通过运用色谱正片叠底评估法,借鉴其他传统建筑风貌评估方法,对镇羌堡现状建筑风貌进行评估,以达到分类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改造性再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澳大利的遗产保护中,为文物建筑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在制定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性再利用使建筑遗产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现,并不断为社会提供效益,弗里曼特尔监狱即是这种方式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张家口堡传统建筑在规划选址、院落和街巷的空间布局和门窗、墙体、屋面等方面的设计,总结张家口堡的在生态设计理念下的传统建筑特征,并分析其生态理念的运用方式。研究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更新和再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倪韬 《山西建筑》2011,37(17):10-11
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保护现状及国外传统建筑保护的经验与理念,体现了我国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存在的差距,阐述了我国传统建筑保护的意义与可以借鉴与总结的方法,为丰富现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