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死活+VP”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表达背离性的“结果义”和一致性的“行为义”;在语用功能方面,该格式普遍具有凸显“VP”的功能,同时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还具有特殊的“反驳”功能;在句式联系方面,表“结果义”的“死活+VP”格式不能形成取舍句,而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一般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2.
"名词语"是指省略谓语和连接词,完全由名词构成的诗句.这一句法由谢朓、庾信首创,此后在唐宋诗词、元曲中获得广泛运用.从语法角度而言,要解释"名词语",必须要增添句子成分;从诗学角度而言."名词语"的运用乃是为了获得更强的形象感、表达更丰富的意义、创造静态美、使诗歌语言更凝炼.但若"名词语"运用过度,则会使诗歌含义晦涩,导致理解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3.
句干是句子的主干,是句子除去表达交际用途的语气的那个部分.句干主要用来表达思维结构或信息内容.句干(特指句干的句式)指由一定的语法形式(包括词类序列、特定词、固定格式等)显示的包含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句式义的抽象结构体.句式具有“三维性”(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是句型、句模和句式义的综合体.句式义指句式自身整体的语用表达功能意义,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反映基本信息的部分,二是反映附加信息的部分,三是反映说话者表达意图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释“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告"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文》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的语素"白"15个义项,最有构词能力的是①义,其次是④义,再次是②义,最弱是○ 14义;最能产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其次是联合式,最弱的是重叠式;形容词词素构词义项最多,名词词素次之,再次副词词素,最弱的动词词素;语际中的"白"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但○ 11义的语素共义概括其语素变义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分析发现,它们的语素变义比较近同于语素共义,但有的词语语素义没有概括,有的概括不全.语素"白"作为词的结合能力最强的是①义,⑤⑥最弱.  相似文献   

6.
试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中的词语V多是述人动词,Vp可以是单音节动词,也可以是述宾短语、述补短语、兼语短语、连动短语、双宾结构等.其中"了"是有成句作用的"了2".从语义上看,此格式的语法意义是强调动作已经发生.从语用上看,通过对事实的强调,表达出说话人的某种情态,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性,口语性强.  相似文献   

7.
“搞”的句法、语义和语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搞"是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个高频词,句法上具有极强的组合功能;词语意义丰富,从动作义的凸显到动作义的虚化,表现出语义泛化的特征,同时,具有经济、口语性强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翁"、"婆"由亲属称谓逐渐泛化为社会称谓。在现代汉语中,"富婆"是"富翁"类推而出现的新词,体现了语言的对称性。在语义表达上,二者具有不对称性。"富翁"的语义逐渐磨损而泛化的力度强于"富婆",性别、年龄均不是"富翁"的区别性义素,年龄作为"富婆"的区别性义素的强制性也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及《应用汉语词典》中都收了"东……西……"格式,而未收"南……北……"格式。通过考察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的现代汉语部分,得到"东……西……"格式的词语481个,嵌入格式中的成分约有431个是动词。可见,与动词组合是"东……西……"格式最主要的语法特征。嵌入格式中的动词以语义上具有自主性的行为动词为主;动词之间具有同义、近义或类义等语义关系;由格式构成的词语多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形象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右……”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一个固定格式。这一格式最早见于上古汉语,发展于中古汉语,在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表现出较强的孳乳能力。从现代汉语平面考察,进入“左V1右V2”格式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语义上需具有自主性、持续性特点;格式构成的词语除表达一定的理性意义之外,还具有表示“动作持续或反复”的语法意义以及一定的形象色彩义;此格式构成的词语在句中以做谓语为主。  相似文献   

11.
西宁话“把”字句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方言中的"把"字句除了由动作动词充当述语核心成分外,还允许自主动词、形容词充当"把"字句的述语,在否定词的位置、述语是否复杂等方面,"把"字句呈现出不同于普通话语法的特点,这和"把"所具有的控制义以及"把"字句的结构框架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多大的事"用于反问句,与"多大点事"和"多大个事"表义相同,都表示事情很小,而且都含有主观评价义和轻视、贬低的感情色彩;但"多大的事"除表"言小"义之外,还可表示询问、任指和"言大"义,具有多义性。在书面语中,"多大的事"的"言小"义和"言大"义有时会混淆不清,"多大点/个事"则因表义明确可弥补其不足。在否定句中原型式"不是多大的事"和叠加式"不是多大点/个事"并存,但对"事情"的态度上二者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之别。在偏指"大"的"不管"句中,只能用"多大的事",在凸显"小"的"不管"句中则可以用"多小的事"或"多大点/个事",但语用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中日对比的角度出发,对汉语的“随着”一词从语义和语法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语义扩展机制。“随着”主要表现跟随义、任凭义、依据义、方式义、同时义、条件义六个义项。跟随义是原型义,具有服从性、同时性、动作性三个基本语义特征,其他义项由原型义扩展而来,每个语义项都具备了原型义的一个或两个语义特征。在语义扩展的过程中,动词性削弱,介词性逐渐加强,出现了新的义项——关联性。相对于中文“随着”的六个义项,日语则要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这六个义项。分析表明,中文“随着”的语义有较大的笼统性和模糊性,相对而言,日语的表述则有根据具体事物和不同语境细化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的观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石性范畴.由于中国古代哲学所具有的高度融摄性的特点,使"中"范畴包含了跨度相当大的复杂丰富的内涵.根据"致中"的终极落实点以及相应达成目标的过程特征的不同,能明显将"中"的内涵分为超越义、至上义、折衷义三个层次.守中致和是中国传统学理的枢纽.  相似文献   

15.
说“真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的"是一个聚讼纷纭的多义结构,它原本为短语,后来因词义的虚化和融合而发展为一个独立的词."真的"表示"真的1"时,是由形容词与结构助词所构成的附着式短语;表示"真的2"或"真的3"时,意义虽有所不同,但仍可看作为一个评注性的多义副词;若介于"真的1"与"真的2"之间,则要参照语境来灵活处之.此外,还探究了"真"后用"的"而不用"地"的多种原因,考察了"真的"在句中的分布组合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否定与焦点的关系。本文认为否定句中,若否定辖域内存在焦点,不论焦点是否定对象;或焦点仅是否定对象的一部分;亦或焦点不是否定对象,否定词"不"都与焦点结合。非焦点否定句的句义是其对应的焦点句句义的一个子集,后者包含普通义和焦点义,焦点义即其焦点替换为选项集合而得到的选项义。  相似文献   

17.
"步骤"先由短语时的"缓行和疾走"义引申演变为具有概括性的"动作行走"义,后又在组合关系变化的推动下,隐喻为"事情进行的程序"义,并最终泛化。"步骤"词汇化的意义是由"步"和"骤"共同参与形成的,属于联合型复合词。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讨论了"把"字句和"使"字句的置换问题.本质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各有不同的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把"字句是强致使句,"使"字句致使性相对弱些."把"字和"使"字不能无条件地互相置换."把"字句和"使"字句各有对句中动词的要求,有些动词既能用于"把"字句,也能用于"使"字句.能跟"使"字句置换的"把"字句"把"后部分都能独立成句;而且其致使事件谓词一般隐含;如果致使事件谓词没有隐含,那么"把"后成分一般得是致使事件的施事、感事或主事性成分,或者是与这些成分有关的领属性成分.能跟"把"字句置换的"使"字句其句中动词必须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释“刚”     
"剛"字的甲骨文形体,其繁形从网从刀从牛,会用网和刀捕杀牛之意.在词的发生层面上,"剛"字的本义域构成为用工具捕杀[义素(1)]性情剛烈倔强的[义素(2)]公牛[义素(3)]."剛"的词义系统的形容词系列,应以"刚直;倔强"义为起点.《说文》"剛,强断也"的训释不确.  相似文献   

20.
"打算"一词来源于宋代的"打 X"短语,本为财务术语,表"结算"义,词义范围扩大后表"计数"义,元代开始带宾语。明代引申出"考虑"义和"筹措准备、(在具体行为上)为……作准备"义;清代前者的用法更加灵活多变,后者引申为"计划"义。可见,"考虑"和"计划"二义是通过不同的引申途径产生的,它们不仅非为一义,而且在句法功能上差别很大。另外,当后面跟[-自主]VP做宾语时,"打算"可以表意愿,正逐渐向情态动词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