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烟叶气调剂不同氧气浓度的防霉杀虫及醇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烟叶气调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叶气调剂调节密封烟垛内的氧气浓度值(〈2%、2%~4%、4%~6%),比较不同氧气浓度备件下气调剂的防霉杀虫效果和片烟的外观与感官质量。[结果]3种氧气浓度条件下,烟叶气调剂均能在45d内杀死烟草甲各虫态,并抑制贮藏片烟霉变;气调贮存可有效抑制烟叶颜色过度转深,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烟叶的色度和油分;氧气浓度为4%~6%的处理贮藏片烟的感官质量最好。[结论]使用气调剂贮存片烟时,氧气浓度为4%~6%的处理片烟的醇化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烟叶气调醇化贮存方法,设置3种不同氧气浓度(≤2%、2%~4%、9%~11%)贮存6种达到适宜使用期的片烟,比较分析不同氧气浓度下气调醇化方法对片烟外观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烟采用3种不同氧气浓度气调醇化贮存的保质效果均优于常规自然醇化贮存,能够有效地延缓片烟质量下降速度,延长片烟贮存和使用时间。其中,以采用≤2%氧气浓度气调醇化贮存方法的片烟保质效果最好,其质量水平下降最缓慢,质量保持时间最长,云南马龙B2F-2010、云南马龙C3F-2010、云南马龙X2F-2010、阿根廷B1O-2010、福建尤溪C3F-2010和贵州务川C3F-2010等片烟在≤2%氧气浓度下气调醇化贮存20个月后外观质量分别下降14.14%、12.39%、4.68%、13.27%、12.13%和8.89%,感官质量分别下降8.02%、5.17%、12.54%、5.16%、6.38%和8.38%。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4.
气调贮存技术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气调贮存法在仓储过程中片烟最佳品质状态的持续保持和醇化时间的有效调控,选取自然醇化1 a的片烟样品,采用气调贮存与自然醇化的方法,对其醇化过程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外观颜色发深,褐变,并伴随有出油现象,而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色度均匀,饱满度较好,开垛后3个月与自然醇化接近或相同。自然醇化与气调贮存的片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但气调贮存的片烟两糖比高于自然醇化处理;总氮和烟碱含量下降趋势较平缓,气调贮存的片烟氮碱比更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更优。醇化6~12个月,自然醇化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气调贮存处理;但醇化第18个月后,气调贮存处理的片烟感官质量高于自然醇化处理,且气调贮存处理片烟的最佳感官质量较自然醇化处理提高0.5~1.5分;此外,气调贮存较自然醇化使片烟保持最佳醇化质量的时间延长6个月。综上,气调贮存法可通过调节环境气体组分的方式,影响片烟醇化质量,延长片烟最佳品质状态保持期,实现片烟品质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四段式气调贮存与常规贮存2种方式下烤烟片烟的质量差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贮存方法相比,四段式烟叶气调醇化贮存技术能较好地延缓片烟颜色转深程度,明显提高烤烟片烟的醇化质量,有效延缓片烟质量下降的速度,延长已达到适宜醇化质量片烟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云南、贵州、福建、辽宁4个产地2007年B2F片烟自然醇化过程中外观质量、吸食品质的变化规律,以确定上部烟叶在厦门的最佳醇化期和适宜贮存时间。结果表明,云南保山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1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5~28个月;贵州长顺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5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9~30个月;福建泰宁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1~23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17~27个月;辽宁北票B2F片烟的最佳醇化期为20个月,适宜贮存时间为20~29个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磷化氢等有毒化学物质在储烟害虫防治中的施用量,为生产上运用低氧技术防治烟草甲等仓贮害虫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研究了低氧环境对烟草甲各虫态致死作用及对烟草甲各虫态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调贮存运用中,可以将垛内氧气浓度调至2%,经历杀虫阶段后可以将垛内氧气浓度回调至4%~6%,这样可以在有效抑制虫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证烟叶的醇化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柬埔寨金边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研究降氧贮存对片烟外观与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楼房仓中烟叶堆内投放气调剂1.0~1.2 kg/箱、干燥剂0.25 kg/箱并用复合尼龙膜密封成为气调密封堆.结果表明,往堆内投入气调剂并密封后堆内氧气浓度迅速下降,并长期稳定在1%以下.经过12~18个月的贮存,THB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6分,而密封降氧的外观评分为80分,B2OF自然醇化外观评分为88分,而密封降氧外观评分为82分,表明密封降氧对片烟颜色转深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THB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66.1分,比自然醇化高0.9分;B2OF密封降氧的感官评价总分为71.9分,比自然醇化高0.8分.密封降氧的2个处理在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余味等方面均略优于自然醇化.  相似文献   

9.
气氛调控养护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仓库气氛调控剂对贵州省特定温湿度条件下片烟醇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度黔西南地区的B2X、B2C、B3B和黔南地区B2X、C3F、B2B 6个等级的片烟,进行气调养护贮存2年,以常规密封贮存为对照进行比较;再将醇化2年后的片烟按前处理继续贮存1年,进行延展性试验,通过测定样品的内在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评价来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6个等级片烟经密封降氧贮存后,片烟颜色转深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烟叶评吸综合得分与对照相比基本一致,随时间增加综合得分均有所上升;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密封降氧处理对烟叶的影响与正常贮存效果基本相同,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糖碱比更趋向于最适。[结论]气调剂的使用对片烟的醇化进程抑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氧气含量对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氧气含量下醇化烟叶感官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常规化学成分影响较小,但对其可用性指数(CCUI)、多酚、色素类潜香物质和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变化影响较大,氧气体积分数越高,多酚、色素类潜香物质的降幅越大,当烟叶醇化60 d后,50%~60%、90%~100%氧气下多酚和β-胡萝卜素的变化差异逐渐缩小;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的感官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过高或过低氧气均不利于烟叶感官质量的提升,复烤片烟醇化40 d左右,烟叶的感官质量最佳;综合氧气含量对醇化片烟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氧气体积分数为50%~60%、醇化40 d左右,复烤片烟的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11.
烤烟片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及相关酶活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陈化时期安徽和贵州烤烟片烟中的多酚、蛋白质、淀粉以及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陈化过程中4种供试烟样中多酚、蛋白质、淀粉含量均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持续下降趋势,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呈现出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单峰曲线,并在陈化10个月时达到最大值;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与生态区和等级有关;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表明,片烟陈化在18~22个月内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NaCl浓度、护色时间及控制贮藏环境温度等3个因素对蘑菇子实体的开伞率、PPO酶活变化量及ADF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蘑菇经适当处理,可有效抑制其开伞和品质变化。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回归分析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以蘑菇开伞率、PPO酶活变化及ADF质量分数为因变量,3个因素的水平编码号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估计值与实测值吻合。相对于单纯低温保鲜,采用低温气调保鲜的蘑菇,其品质和理化指标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片烟仓储方式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烟叶仓库仓储方式呈现多样化。详细介绍了机械除湿加磷化铝杀虫的片烟仓储方式、吸湿剂除湿加磷化铝杀虫的片烟仓储方式、密封降氧仓储方式(气调法仓储方式)、"三位一体"仓储方式的概念、原理、优点、不足及适用场所,以期为片烟仓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申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99-20201,20209
[目的]研究1-MCP、壳聚糖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及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设置1-MCP(2μl/L)、壳聚糖(2%)及1-MCP联合壳聚糖3个处理,以未加处理的鲜切马铃薯为对照,对鲜切马铃薯贮藏期间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1-MCP处理能显著降低马铃薯呼吸作用,维持较高的SOD、POD活性,减少了O2^-·和H2O2及MDA在体内的积累,延缓VC含量的下降,抑制PPO活性,表现出很好的贮藏效果;壳聚糖处理与1-MCP处理效果相反,但很好地抑制了鲜切马铃薯PPO活性;与对照相比,1-MCP联合壳聚糖虽有一定保鲜效果,但差异不明显。[结果]1-MCP处理鲜切马铃薯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藏条件对烟草包衣丸化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烟草MS云烟85、MS云烟87和MSK326的引发丸化种(裸种经引发处理)及普通丸化种(未经引发处理)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丸化种低温贮藏(温度<20℃,湿度<40%)26~28个月,其发芽势和发芽率仍在95.0%以上;而室温贮藏超过23个月,引发丸化种的发芽势降为68.3%~82.3%,发芽率降为79.3%~89.3%。普通丸化种低温贮藏26~28个月后,发芽势和发芽率仍在95.0%以上;室温贮藏26个月后,普通丸化种的发芽率在88.3%~93.7%之间,发芽势则降为28.3%~83.7%。说明低温较室温贮藏更有利于延长丸化种子寿命,保持种子较高的生活力;室温条件下引发丸化种贮藏时间短于普通丸化种。  相似文献   

16.
选择7个抗性不同的杨树品种N177(锈病免疫树品种)、03-04-111、03-04-97、I108(抗锈病品种)、03-04-141、03-04-170(感病品种)、青13(乡土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染病与健康叶片5种防御酶活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杨树品种受落叶松-杨栅锈菌浸染后,5种酶的活性均比健康叶片高,其中PAL的活性提高了2.3%~107.0%、PPO活性提高了1.7%~234.4%、POD活性提高了9.3%~104.1%、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10.1%~70.0%、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了2.3%~66.2%;感染落叶松-杨栅锈病后,每个杨树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其中抗锈病品种的PPO、PAL酶活性增量最大,锈病免疫树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增量最大,乡土品种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增量最大,而感病品种的5种酶活性变化幅度均较低。综合结果表明,在杨树抗锈病研究中,可用PPO、PAL酶活性作为选择抗性品种参考指标,几丁质酶活性作为选择免疫品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婷  汪宏毅  王国宏  许自成  马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75-11876,11882
[目的]为改进烟叶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设置6个处理:T1不打顶;T2打顶;T3打顶+追施硫酸钾肥;T4打顶+涂抹生长素1次;T5打顶+追施硫酸钾肥+涂抹生长素1次;T6打顶+追施硫酸钾肥+涂抹生长素2次,分析不同顶端调控措施对烤烟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时期的延长,PPO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不打顶处理的PPO活性峰值出现较早,打顶处理的PPO活性峰值明显延迟,在成熟期,各处理的PPO活性高低顺序为:T6>T5>T3>T4>T2>T1。各处理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则随生育时期的延长逐渐升高,在成熟期的高低顺序为:T3>T2>T5>T4>T6>T1。打顶后在茎断面涂抹生长素并辅施硫酸钾肥,能使烤烟叶片的PPO活性升高,酚类化合物含量适当降低。在打顶后20d之前,酚类化合物含量与PPO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26**,打顶20d后,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268。[结论]打顶后在茎断面涂抹生长素,并辅施硫酸钾肥,可增强PPO活性,提高大田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红灯和萨米托果实为试材,研究了冷藏条件下2种甜樱桃果实的LOX、PPO和POD活性变化特性,以及气调、1-MCP和自发气调处理对这3种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甜樱桃果实LOX、PPO和POD活性变化存在显著差异,3种酶在萨米托果实中的活性均显著高于红灯,但活性增加速率和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即红灯果实的LOX活性在贮藏初期增加幅度高于萨米托,两品种的PPO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而POD活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贮藏前期,说明LOX、PPO和POD的活性变化与品种特性及果实衰老存在密切关系。采后气调、1-MCP和自发气调处理的影响效果因品种不同而异,进一步表明这3种酶在甜樱桃果实采后衰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确切机理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草莓采后生理和品质变化及保鲜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草莓呆后生理、品质变化以及低温贮藏、气调贮藏、高氧处理、涂膜、热处理、辐照和化学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