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相关急救时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40,院前结合院内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急救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的院前抢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干预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SCOP患者实施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并且明显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干预前后评分指标、抢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确诊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抢救时间、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NIHSS、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快速通道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0.0%,对照组为30.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获得良好的抢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护理时效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急诊停留、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静脉给药时间及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救中行急诊护理路径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到我院接受急救的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B组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M样症状消失时间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B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M样症状消失时间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行急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以及M样症状消失时间,并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例数等同的2组,对照组(n=45)给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5)给予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将这两种护理管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的辅助治疗影响。方法:在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2月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抢救工作当中,随机的将进行抢救的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抢救。两年中所抢救患者共4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的抢救效率和心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采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达100%,而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为8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对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了患者抢救后心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抢救急诊中毒患者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急诊中毒患者94例,实施常规期间收治的47例急诊中毒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期间收治的47例急诊中毒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生命体征、救治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生命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胆碱酯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昏迷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可提升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抢救急诊中毒患者的救治效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从而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提高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抢救费用,病人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急诊抢救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而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等,应进一步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急诊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康复指标(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急诊停留、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和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56%比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可缩短其抢救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4例ACI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接诊、分诊、抢救准备、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诊、分诊、抢救准备、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比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干预后的BI评分比干预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明显提高ACI患者疗效和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4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急诊一体化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率、平均洗胃操作时间、平均阿托品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6个月,无阿托品中毒及反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亦未见IMS。结论: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一体化护理,能够赢得更多有效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急诊抢救后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不如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将全面的急救护理提供给急诊急救护理中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使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病死率得到降低,患者预后得到促进,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收治的8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清醒时间、胆碱酯酶活力的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 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危急重症急救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实施急救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时间及死亡情况;通过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每次抢救过程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5%,对照组死亡率为17.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抢救满意率为75.0%,两组抢救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急诊重症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入院不同时间体温情况、急诊救治实施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入院时,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0、20 min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急诊救治实施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实施优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危机管理模式与传统外伤急救护理相结合对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9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外伤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危机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神经功能(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昏迷程度(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 结果 2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脑疝)的发生,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的总发生率为4.4%(2/4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4%(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NIHSS评分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危机管理模式结合传统外伤急救护理有利于提高急诊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急救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急诊护理路径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抢救当中,对两组患者的急救用时、致残率和致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用时均短于对照组,且致残率和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家属对急救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急救用时,且对于降低此类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急诊护理路径值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从中随机抽取18例,给予纳洛酮急救处理方式,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18例接受常规急救处理方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抢救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继而探讨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及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升症状缓解率,降低后遗症风险,缩短苏醒时间,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莹  张彩霞  李亚楠 《黑龙江医学》2023,47(11):1375-1377
目的:探讨急诊优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抢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使患者在抢救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观察组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过程中相关指标、急诊衔接情况、神经功能状态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至急诊医师评估时间、就诊至卒中医生接诊时间、就诊至放射科评估时间、就诊至检验科收到样本时间、就诊至用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7,66.238、30.478、22.736、69.711,P<0.05)。观察组提前与救援车辆沟通率、病患病情交接率、病患急救设备告知率、交接时告知病情与用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1、8.178、9.583、7.21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治疗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