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美丽中国"是在对生态文明的深刻把握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战略高度。"美丽中国"体现的是自然环境的绿色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的时代之美和永续发展的责任之美。建设"美丽中国"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转变发展路径,推动生态发展;健全生态制度,在制度层面保障生态建设;加强生态伦理的道德教育,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深远的文化强国时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构建有色金属文化的和谐之美,将对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强国,起着先进性的精神引领作用。有色金属曾经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青铜的发明是文明划时代的伟大创造,引领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有色金属文化的和谐之美是真、善、美的统一,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应该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核心理念,有色金属文化的和谐之美具体体现在对有色金属的科学探索中,是有色金属强国的战略性策略中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党中央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思想指导下,要让"有色金属文化的和谐之美"成为引领人类文明前行的明灯。  相似文献   

3.
人、文化与自然,具有天然的矛盾对立性。但对立不等于对抗,在对立中可以求得和谐,这就需要生态智慧。传统社会的生态智慧,是自发的、被动的、甚至是盲目的顺应自然节律的结果。工业文明是征服自然、反自然生态环境的文明,其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是对生态智慧的反动。现代意义的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内核的人类生活方式,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体系,是自觉形态的生态智慧,是对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文化模式的"颠覆"。在当代中国语境中,要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以培育社会大众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价值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它与"中国梦"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中国梦"视阈下的美丽中国建设具有三个显著特征:继承性、超越性及现实性。美丽中国围绕四个方面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重视全民生态价值观教育和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成果。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论述深刻、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系统完备、意义深远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守正与创新,是指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灯塔。它体现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问题意识、深远的战略思维和鲜明的政治导向,是新时代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具有突出的理论创新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为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工业文明以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物质生产、人口生产以外的第三种生产——环境生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应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一致,使人类社会持续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靠物质方面的进步,也需要精神道德意识层面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复杂多样的道德问题。因此,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例,分析生态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状,从生态道德视角探索推进湖北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观的重大体现,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六个美丽"的宏大目标为乐山生产力发展转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但目前乐山生态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发展形态、制度保障,还是生态文化观念和科技开发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重点阐述了乐山生态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推进"六个美丽"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习近平总书记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根据亳州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实现亳州经济社会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课题组就亳州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并就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义及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石"与"木"     
徐雯 《饰》2006,(4):7-9
本文围绕“永恒”这一中心,就欧洲的“石艺术”和中国的“木艺术”进行了比较.作了随想式的阐发,并对“石艺术”,“木艺术”的产生原由和文化蕴涵提出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坳""拗","心""芯"的使用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日常编辑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些作者在来稿中将"坳"与"拗","心"与"芯"混用的情况,如"黄骅坳陷"或"济阳拗陷","取心井"或"取芯井","岩心分析"或"岩心驱替实验"等.  相似文献   

13.
14.
古代汉语"为"字与现代汉语"搞"字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处,可比性极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是必要和可行的。语义方面,二者均为泛义动词,但各有侧重;语法方面,都主要作动词,但在造句功能和相对位次上存有差异;语用方面,在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5.
近期"延迟退休"的话题备受关注,但人们却忽视了比较突出的"提前退休"问题。"提前退休"如何界定?"提前退休"的现状如何?"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制度有什么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抑制"提前退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文化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东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 ,两种文化瑰丽无比而又各具特色。笔者从两种文化中各拈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范畴—“兴”与“移情” ,来追寻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都市是由 动 和 静 两部分因素组成的一种次序状态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都市里的人们起着潜在的影响 .通过分析街道景观设计中这种构成关系 ,尝试把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活动融入到都市的环境中 .  相似文献   

18.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必须根据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对“历史”和“创造历史”,越来越醒目地凸显出来,唤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从而引发出哲学深层次的思考。本文就历史的自然过程、形式逻辑及方法、要素、界定、质疑、特征、规律和实践的检验,进行一些理论上的论证与探析,试图从中得出结论,请教于理论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口译同笔译相比,即席性强,压力大,独立性强,综合性强,知识面宽.口译过程涉及听力、记忆和口头表达;口译是需要当场、即时完成的,译员通常听到的是不再重复的话语,在正解理解的同时必须立即独立地进行一次性的翻译.一般情况下,译员不大可能在现场求助于他人、查阅词典或其他资料,译者不可避免地会"照本宣科"或出现"译文的信息冗余".首先介绍了口译传播中的"熵"与"原语效应", 然后总结了相应的口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