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骞  曹永康 《建筑师》2019,(3):83-87
我国采用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式保护并活化考古遗址已有20余年的实践,但在基础理论研究、展示手段及运营管理上仍有待研究。意大利在2012年由国家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发布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活化利用指南》,是迄今为止意大利对考古遗址公园最系统性的阐述。本文从建筑与规划视角,重点解读《指南》对考古遗址公园的定义、对公园类型的区分,以及对考古遗址与景观的阐释与规划设计方法,并提出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遗址文化的凝、炼、升、识,是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通过对遗址本体的保护、遗址文化的提炼和剖析,从文化展示、延续、拓展等方面对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将遗址文化要素附于公园的实体景观空间,展示薛家岗文化、皖国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传统魅力,对承传与发扬遗址文化、保护与利用考古遗址,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沈慧  姜芃 《中国园林》2023,39(5):75-79
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往往存在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高,但知名度、可视性、观赏性、游览性、配套服务和体验性差等问题。游客仅凭图、文的静态介绍,很难理解和认识其蕴含的价值,所以会产生“没得看、不好看、看不懂、不爱看”的直观游览印象。探索情境化设计方法在史前考古遗址公园中的应用,以上宅文化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为例,对景观空间序列、遗址保护、文化赋形和新技术赋能的情境化设计展开研究,以期处理好遗址“保护好”与“利用好”之间的关系,呈现特点鲜明、惠及民生的史前考古遗址公园,实现文化资源活化与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4.
<正>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良渚遗址的简单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规划力求做到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鱼和熊掌兼得。规划的目标是把遗址公园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将历史遗址与生态环境、公园建设与考古勘探紧密结合,确保良渚遗址申遗的成功,并将旅游开发利用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之内,避免遗址公园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过度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蔡超 《室内设计》2019,(4):14-19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 护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已走过了十年的探索 与发展历程。本文通过不同种类公园的差 异比较,解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定 位;通过梳理10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含 立项),分析其价值代表性、遗产完整性和 国家示范性等3个基本特点;其后,对国家考 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建设时 序、遗址复建、景观塑造、居民搬迁,以及 价值阐释与展示中的阐释与展示关系、遗址 博物馆展示等6方面问题展开讨论;最后, 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发展趋势中的几 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分别是重手段,轻 研究;重建设,轻体验;重迎合,轻引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
遗址公园是文化与休闲相结合的新业态。本文以明中都遗址公园概念规划为例,探讨如何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做到形神兼备,并倡导运用整体保护模式和活化规划遗址的方式设计遗址公园各要素,建设遗址公园休闲旅游文化产业,让遗址融入城市,承载其文化休闲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宇  姚军  成斌 《安徽建筑》2012,19(1):55-56,61
目前,我国正积极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然而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是实践操作先于理论研究的新生事物。文章尝试对考古遗址公园概念中的"考古遗址"与"公园"的定位进行了辨析和界定,突出了考古遗址的重要性。进而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且分析总结各阶段的特征,同时对近年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政策和纲领性文件进行整理,使读者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对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有清晰的认识,为考古遗址公园保护模式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8.
段婷  刘伟  吕琳 《华中建筑》2022,40(1):126-130
大遗址的利用与城市生活如何融合的课题,对深化遗址的展示阐释、提升文物所处环境、民生改善等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杜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大遗址日常利用为例,分析了杜陵大遗址面对的主要问题,基于杜陵大遗址的历史空间认知,提出了置入日常生活的规划策略,以达成遗址空间与当代生活空间的和谐相处,实现大遗址公共空间日常生活之...  相似文献   

9.
信息专栏     
城市广场和金沙洲居住小区,拟以此带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这些工程均在2010年之前完成。据了解,广州目前正从规划、立法、建立管理规章、设计标准、提供配套技术和打造信息平台等方面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与需求。(信息时报)福建将建沿海最大考古遗址公园被学术界公认为福建古代海洋文化摇篮、先秦闽族发源地的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目前正规划建设成沿海最大的考古遗址公园——昙石山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正在进行,计划用2~3年时间建成。公园规划占地7.5公顷,呈“鱼”字状,分展示区和休闲观光区。展示区以突出反映福建地域与海洋特色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如何统筹协调城市中的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需求,路县故城遗址进行了一次规划探索。以保护优先为基本前提,对考古遗址公园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创新设计手法攻破技术难题,动态推动遗址公园实施,使其成为既能很好地阐释与展示遗址内涵,又能寓教于乐、被广大群众喜爱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1.
李东海 《重庆建筑》2021,20(6):20-21
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阳陵的绿化必须结合文物遗址特点和文物遗址的保护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否则就会背离考古遗址景观对绿化的特殊要求.目前该园陵绿化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资金问题,该遗址公园因财权不符而引发的绿化资金后续运营养护预算科目不足,财政政策和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遗址公园建设,多数项目因绿化资金不足呈荒芜状态;二是景观问题,绿化景观存在与古遗址不融入问题.该文通过对汉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化历史进行梳理,从财政政策和绿化设计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钟晨  薛玉峰 《中国园林》2022,38(3):129-133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建筑》2021,(3)
在新时期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时代要求下,只有将传统的空间设计与项目相关的产业、人口、金融、业态等体系内容深度结合,并通过精准分析,才能保障规划建设项目的有效落地。基于城市中心层级结构分析、功能同位网络分析、产业图谱分析等技术方法,总结出了一套针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项目功能业态落位的大数据辅助决策技术体系,应用到遗产实施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运营等各个环节,指导完成了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等规划设计和运营的实践项目。  相似文献   

14.
对安阳殷墟考古大遗址保护区内经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区经济建设之间存在着制约和矛盾.分析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中遗址保护与城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考古大遗址公园的考古保护工作应与当地城区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相应的产业发展战略,从与大遗址相关的文化产业中寻求发展,为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过程中保护遗产与发展保护区城区经济的协调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5.
考古遗址公园是集保护、科研、科普、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利用方式,是目前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形式。近几年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文章对考古遗址公园2009年至2017年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围绕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研究、展示与诠释研究、大遗址保护作用这三方面进行评述,并对后期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杨静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文物局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定义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1]。新概念的提出揭示了遗址保护的新思路,即在确保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公园这一载体充分展示其内在价值,使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共生共荣、和谐发展[2]。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及第二批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3],古窑遗址也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景德镇御窑厂遗址、铜官窑遗址、吉州窑遗址等。  相似文献   

18.
正环艺院景观设计研究所(简称景观所)秉承建筑、规划、风景园林三项甲级设计资质,以及多专业高端人才的优势,多年来在国内外完成大量风景旅游区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市设计、城市新区、城市公园、滨水公园、城市广场、建筑周边及居住区等项目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其中包括多项重点工程和国家援建工程等。代表作品有:奥森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布达拉宫周边环境整治及宗角禄康公园规划设计、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规划设计、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西安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景观规划设计、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主题花园景观设计、塔吉克斯坦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北川灾后援建工  相似文献   

19.
古城遗址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建筑遗产,世界各国对古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方式均有所不同。遗址公园模式是目前国内外都比较认同的方式,对古城遗址进行良好保护的同时可以合理利用其资源,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研究公园模式下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分析泰国的古城遗址保护方式;其次通过现场调研对泰国素可泰国家遗址公园进行考察,思考其保护的方法及优缺点,并与国内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模式进行对比,探讨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古城遗址保护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有关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利用文献统计方法,对中国考古遗址公园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脉络与动态,并通过热点主题词分析及相关文献综述,重点从理论发展、保护展示、规划、管理运营及使用评价5个方面阐述其研究趋势:理论发展表明考古遗址公园的名实问题关系到其准确定位及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展示应加强新技术、新理念的研究应用;规划应针对环境区位特点提出相应策略;管理要适应遗址旅游发展的需要;使用评价应建构系统的评价体系。最后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