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统民居类设计是指"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再现"。类设计致力于探索将建筑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民居建筑多层次、多角度的重新诠释获得现实与未来的双重意义。该文以传统民居为原型的当代建筑类设计案例为研究对象,从适应气候条件、结合地理环境和延续历史文脉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民居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延续与创新的类设计方法,解读了当代类设计建筑现象的价值、局限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当代民居的地区化改造是达到资源有效利用和地区化特征继承发展的整合途径。建立当代民居地区性改造方法的序列是以体现地区性特征的传统民居为基础原型,依据关联程度分类提取民居建筑的造型要素,将蕴含地区性文化意义的形态与当代营建技术结合并运用于当代民居建筑的改造之上,从而形成对地区性特征继承和发展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3.
当代民居的地区化改造是达到资源有效利用和地区化特征继承发展的整合途径.建立当代民居地区性改造方法的序列是以体现地区性特征的传统民居为基础原型,依据关联程度分类提取民居建筑的造型要素,将蕴含地区性文化意义的形态与当代营建技术结合并运用于当代民居建筑的改造之上,从而形成对地区性特征继承和发展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茅坡营村传统民居形态进行还原提炼和具体分析,探讨侗族传统民居历史、传统与现在的关系,即"原型"与"变体"的关系,进而深入了解传统民居建筑特征与变化趋势,以便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构成与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保护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该文基于云南省大理州诺邓村实地考察和测绘的结果,采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原型-变体-转换规律”的研究路径,首先总结了云南白族传统民居院落形态的特点。其次,通过提取当地民居院落的形态特征,与原型对比,找到地区变体的具体内容。最后,结合地区的特殊区位特征,总结出当地民居从三坊一照壁原型演变为单台院落和多台院落是由于受到当地地形、光照、封建制度等因素影响。研究院落形态的原型与变体之间演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形成变体的影响因素的确立,有助于认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构成方式以及其中的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10,28(10):84-88
该文从类型学出发进行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研究,以喀什地区博物馆建筑与室内类型设计为研究案例,在创作中把握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和高台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内涵及其形式、功能或精神层面的母题"原型",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创新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民居"自生机制"和结构要素解析的基础之上,试图通过"协同设计"的方式,重塑"地方性知识-建筑原型"的乡土模式语言体系和相关权力主体的组织体系,从而有效介入并优化当代民居系统的自生机制,通过可控的自发演化过程,形成当代民居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建筑类型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对内蒙古土默川地区传统村落毛岱村生土民居实地调研的基础资料上,对现存晋风生土民居空间形态进行还原与分析,探究其"原型"与"变体"的关系,进而深入剖析晋风生土民居演变趋势及规律,为生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基础研究与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项目是中山市一项民生工程。采用传统民居形式为空间原型,规整零散的现状建筑和场地,使新老建筑完美融合,和谐共生。延续老城区的空间肌理,从中山传统民居中提取建筑原型,采用组群同构的处理手法,顺应场地内的保留建筑适当扭转,模拟民居自然生长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和类型,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天井空间特征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徽州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语言,探索新徽派建筑地域类型与徽州建筑原型相结合的空间特征,揭示徽州天井空间在新徽派建筑平面布局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张宇轩 《室内设计》2023,38(5):153-157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步伐 的驱动,一些不当思潮与建设的侵袭,传统民居 被大量模仿现代城市建筑的新建民居取代,简 单实现了功能空间多样化的需求,却成为生态 脆弱、品质较差、文化缺失的代表,民居发展面 临种种困境。为了科学有效地助力传统民居传 承及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深入挖掘潜藏于传统 民居建筑原型中的绿色属性与生态经验,成为 在理论研究方面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云 南省勐腊地区的水傣干栏式傣家竹楼传统民居 为研究对象,基于被动式气候设计理论,针对傣 家竹楼建筑原型,提炼民居应对湿热气候的被 动式设计原型策略,比对Climate Consultant软 件分析所得的被动式设计标准策略,探讨民居 建筑原型的原型策略对标准策略的回应率。研 究结果表明:傣家竹楼建筑原型在遮阳、防热、 防雨、防潮、保温与节能等方面对标准策略的最 低、最高回应率分别为67%与100%,平均回应率84.8%。受材料及技术条件的限制,部分策略的回应不足,但是通过其他的方法及措施可以得到 很好的补充。傣族传统民居建筑原型的绿色特性及生态智慧,揭示了地域性传统建筑以地域自 然、社会环境为约束,以建筑综合性能为核心的生态设计理论控制的科学原理。本研究的结果对 湿热地区民居的设计建造及现代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居类设计的未来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传统民居类设计,是指“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住宅设计中的再现”。类设计的思想,不仅在住宅设计单体中,而且在住宅组群设计中、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均可得以充分体现。类设计致力于探求将建筑的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与当代现代主义所关注的地域性与场所精神完全一致,因此,类设计的核心注定是持续发展的现代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13.
范霄鹏  李蓓茹 《华中建筑》2010,28(1):157-160
传统民居与乡土聚落作为承载个体家庭结构和群体社会结构的"器",其样式对应于社会结构同质同构的特征也存在着营建上的"原型",各地民居与聚落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形态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样式"形变"的体现。推动原型格局发生形变的因素是各地的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两类要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人们集聚的社会结构形态,并于实体的显在层面对承载着个体家庭形态和群体社会形态的民居样式与聚落格局进行营建的调适,从而导致了各地产生出丰富多样的民居与聚落类型。  相似文献   

14.
民居建筑的构成形态,是影响民居建筑形制和室内外环境的各种因素所形成的特征集合体,它包括社会形态和居住形态。本文对川西民居建筑社会形态构成中的文化环境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川西民居建筑室内外设计的社会及文化理论研究,为当代地域性建筑室内外设计给予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大圩古镇传统汉族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与归纳大圩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及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策略,主张通过传统建筑形态的重构与再生、多元化协调发展延续传统汉族民居建筑文化,指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未来发展要坚持多元化与地域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传统民居空间分析,探讨了地域性特征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转化和表达方式。从实际空间体验出发,以黑-白-灰三个层次研究了不同地区民居的空间构成。结合成都街子古镇山外山社区服务中心的设计实践,论述了以民居空间为原型、运用"抽象-简化-重组"等手法表达内在地域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互动式博览建筑作为城市地标性大型公共类建筑物,利用独特的信息交流方式与所在环境互动沟通。本文尝试从互动式建筑的理念入手,通过挖掘互动式博览建筑形态生成的深层原因,进而归纳出互动式博览建筑的设计方法,并以"藻"类生物作为设计原型,从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试图设计出建于自然、融于自然的互动式博览建筑形态设计。  相似文献   

18.
将民居研究与人文学科研究方法中的类型学与形态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试图在分析阳新太子镇传统民居的同时,思考鄂东民居建筑型制的关系及与之相关的人文联系,揭示鄂东民居建筑型制中"原型"与"变体"关系中潜藏的"操作控制因素"及这种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系统梳理当前建筑与景观形态整合中的三种方法:意境同构、原型同构、场域同构,并进一步剖析其语汇特征加以例证。意境同构传达了当代建筑形态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原型同构则以对立统一为原型达成纪念性、象征性和神圣性,以极端差异化的形态对比获得富有张力的平衡。场域同构以地形学概念为前提将景观与建筑的形态进行一体化操作,从而实现对城市环境中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要素设计的双重突破。  相似文献   

20.
灰空间是福州三坊七巷传统民居常见的空间形态,它的类型丰富、协调性强,具有动态、模糊的空间特点。文章分别对三坊七巷"灰空间"形成原因、功能形态、界面形态进行解析,探讨"灰空间"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地位,旨在扩宽传统民居研究的视野,为地域性建筑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