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艾丽  王月菊  何秀颖  张娜 《护理研究》2013,27(4):361-362
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主要原因之一,胰肾联合移植是目前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或2型糖尿病发展为尿毒症期的有效途径[1],但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风险大,目前肾-胰岛细胞移植的开展已经逐步替代胰肾联合移植,使病人摆脱了胰岛素及透析治疗对心理  相似文献   

2.
胰肾联合移植1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的理想方法^[1]。我院于2008年7月收治了1例1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行胰肾联合移植术。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现已康复。现将胰肾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娜马威  赵振红 《护理研究》2006,20(8):2197-2198
目前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未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我科于1999年9月-2005年12月为21例糖尿病合并肾病病人施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术。现将供胰肾联合切取过程中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肾联合移植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胰肾联合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但这些患者由于长期糖尿病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对较复杂,且手术涉及胃肠道,并应用大剂量的免疫抑制约物,移植前准备和移植后处理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目的:对胰肾联合移植的免疫抑制用药、凝血药物应用、围手术期以及移植后管理注意事项等进行多方面讨论,为胰肾联合移植提供一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解放军第三○九医院泌尿外科进行胰肾联合移植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的应用及围手术期临床监测重点等治疗经验.结果与结论: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均为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移植前胰岛素用量为1.5~2.4U,(kg·d),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次眼底出血;2例合并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移植前心脏射血分数分别为52%和50%.移植胰腺外分泌液均经肠道引流.3例恢复顺利,肾功和血糖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于移植后第7天出现排斥反应,激素冲击后肾功能恢复;1例移植后出现移植十二指肠急性排斥反应,肠瘘,最终移植胰腺切除,但移植肾脏保留;2例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例移植后消化道出血,多器官衰竭死亡.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肾病的最有效方式.移植胰腺外分泌经膀胱引流由于并发症较多,已被经肠道引流取代.移植肾功能的恢复足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移植后早期他克莫司可不必急于口服,可待血肌酐恢复到300 pmol/L.时再考虑应用.凝血药物的应用是移植胰腺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空肠造瘘是围手术期预防肠液向移植胰腺返流的重要治疗措施,且移植后随访期建议应用通便药物,预防便秘发生,减少肠液返流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并发晚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的临床经验。方法:为2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对手术技术、术后排斥反应的防治和其它非手术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联合移植后2例胰肾均发挥正常功能,病人均立即停用胰岛素。例1术后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合并间质性肺炎,移植胰腺胰瘘,胰周感染,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术后2月时反复出现肉眼血尿、低热,经积极治疗症状消失,目前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饮食,可从事轻工作。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尿毒症的理想方法。术后并发症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胰外分泌的处理是胰移植的关键所在。胰液肠腔、膀胱引流式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各移植中心的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6.
胰肾联合移植目前是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 .2001年11月1日~2005年10月31日共收治15例通过施行经膀胱引流全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关于心理,输液,引流管,膀胱冲洗,术后并发症等各方面的护理.通过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大多数患者都顺利度过康复期,避免了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一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常见原因,胰肾联合移植是当前公认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不仅同时纠正糖尿病和尿毒症还降低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改善微血管和神经病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5年11月17日,我院为1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女性患者成功  相似文献   

8.
yh成功的胰腺移植能够使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恢复血糖内环境的稳定,中止甚至逆转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发展进程,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胰肾联合移植则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理想方法。我院于2005年1月成功完成1例胰肾联合移植术,术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例患者,男,30岁,因“维持性腹膜透析5个月余,恶心、呕吐4 d”入院。患者10年前诊断为“1型糖尿病,”1年前复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为根治1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于2005年1月在我院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2手术配合2.1术前…  相似文献   

9.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糖尿病(包括1 型和2 型)合并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胰腺为高免疫原性器官,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胰腺移植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05-01/2009-06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患者9 例,其中男5 例,女4 例,胰液引流均采用空肠引流方式.术后采用白细胞介素2 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白细胞介素2 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麦考酚酸+激素,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以上9 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与结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除1 例早期死亡外,其余8 例患者移植后1 周内肌酐降至正常水平,移植后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1.5±3.5) d,空腹血糖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5.4±6.3) d.8 例患者随访4~50 个月期间,共有4 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1 例在接受床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其余3 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激素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转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移植胰腺排斥.说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采用白细胞介素2 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马威  金娜  赵振红 《家庭护士》2007,5(8):46-47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成果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现已成为治疗各种器官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最有效方法.我院于1999年9月-2006年9月实施了24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科早在1999年12月22日收治1例36岁男性患者,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Ⅱ型、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经长期内科治疗无效,于1999年12月28日成功为其实施胰、肾联合移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胰肾联合移植目前是治疗1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2001年11月1日~2005年10月31日共收治15例通过施行经膀胱引流全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手术的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总结了关于心理,输液,引流管,膀胱冲洗,术后并发症等各方面的护理。通过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大多数患者都顺利度过康复期,避免了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是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合并终末期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胰腺为高免疫原性器官,合理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保证胰腺移植成功的关键。目的:探讨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纳入2005-01/2009-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的患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胰液引流均采用空肠引流方式。术后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麦考酚酸+激素,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回顾性分析以上9例患者围手术期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与结论:胰肾一期联合移植后,除1例早期死亡外,其余8例患者移植后1周内肌酐降至正常水平,移植后停用胰岛素时间为(11.5±3.5)d,空腹血糖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5.4±6.3)d。8例患者随访4~50个月期间,共有4例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其中1例在接受床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后家属放弃治疗,其余3例患者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激素冲击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均逆转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发现移植胰腺排斥。说明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采用白细胞介素2单克隆抗体诱导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并逐渐过渡至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金娜  马威  赵振红 《护理研究》2006,20(24):2197-2198
目前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最有效方法。我科于1999年9月—2005年12月为21例糖尿病合并肾病病人施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术。现将供胰肾联合切取过程中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手术护理配合1.1腹主动脉插管原位灌洗采用改进的腹腔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1],腹部大“ ”字切口,开腹后显露腹主动脉下段,在其分叉处上方结扎腹主动脉远端,近端插入F18号气囊导尿管(先剪3个或4个侧孔),导尿管后端接输血器并接好灌洗液,插入深度至胸主动脉水平,气囊内注入20mL生理盐水。采用4℃左右的UW液灌洗,重力灌洗高度为80cm~100cm。胰腺为低流…  相似文献   

15.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发展中最引人瞩目的成果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现已成为治疗各种器官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目前,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最有效方法。我院于1999年9月—2006年9月实施了24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肾及胰肾联合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尿毒症患者,分别实施肝肾分期联合移植及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术;1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行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类固醇激素的3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例肝肾联合移植患孝术后恢复良好,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恢复正常;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停用外源性胰岛素,血糖、C-肽及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8~42个月移植器官功能良好.结论:联合脏器移植是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首选疗法,但由于移植风险高,并发症多,国内开展并不广泛.目的:总结胰液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的临床经验,观察其远期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15例患者行胰液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均采用心脏死亡的供体.HLA配型平均为2.13.均选择胰液膀胱引流式和体循环回流血管吻合方式,免疫抑制剂方案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治疗.观察移植后患者移植物肾功能、血糖、淀粉酶等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最短随访8.5个月,最长随访105.5个月,平均住院时间为37.7 (13~82) d.移植后13例患者胰腺功能恢复,2例于移植后即切除移植胰腺.移植后除1例患者肾脏功能延迟恢复外,其余患者肾脏功能立即恢复.2例患者因慢性排斥反应丢失移植胰腺和移植肾.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为排斥反应,返流性胰腺炎和血栓形成.提示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一种安全而有效地治疗方法,其远期效果理想,完善的围移植期管理、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影响患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唐小燕 《护理研究》2002,16(1):38-39
胰腺移植是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提供正常胰腺 ,术后能生理性调节胰岛素的分泌 ,维持正常血糖。胰肾联合移植能同时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的糖尿病肾功能衰竭 ,这是目前其他治疗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2 0 0 0年 8月和 2 0 0 1年 4月及 9月我院泌尿外科为 3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均取得了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中 ,男性 2例 ,年龄均为 5 4岁 ,其中1例糖尿病肾病两年 ,腹膜透析维持 19个月 ,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1例糖尿病 11a ,尿毒症出现 6个月 ,行血液透析。女性 1…  相似文献   

19.
胰肾联合移植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信赖型糖尿病并发尿毒平及尿症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方法。重点就SPKT的适应症与术前准备以及疗效评价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肾及胰肾联合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尿毒症患者,分别实施肝肾分期联合移植及肝肾同期联合移植术;1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行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术。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类固醇激素的3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恢复正常;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停用外源性胰岛素,血糖、C-肽及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8~42个月移植器官功能良好。结论:联合脏器移植是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