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意义]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越来越普遍,间歇性中辍行为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类,对间歇性中辍行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用户消极行为方面的研究,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完善运营机制并实现长久发展。[方法/过程] 本文选择有远离微博意向的用户,采用网络爬虫的方式收集用户半年内发微博的时间与内容,基于登录时间间隔、中辍时间间隔与微博内容词云分析对用户的间歇性中辍行为特征与原因进行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微博的环境、内容与过度使用都会导致用户产生远离意向,其中活跃用户占大多数,然而在实际行为中,活跃用户采取远离行为的可能性更低,中辍时间间隔也更短,消极用户则相反,用户需求不同导致用户的行为意向与实际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探讨消极社会比较、不同类型的消极情绪对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丰富与拓展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相关研究。[方法/过程]构建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在线问卷搜集273份有效样本,利用PLS-SE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倦怠和嫉妒显著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间歇性中辍行为;而消极社会比较显著影响社交网络用户的嫉妒情绪,其次是焦虑,最后是倦怠。  相似文献   

3.
孟玺 《现代情报》2023,(4):39-50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虚假信息治理的知识体系,为健全虚假信息的社会矫正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引入数字素养和风险感知两个变量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模型,分析数字素养、风险感知、识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理。以371份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数字素养、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虚假信息识别意向,主观规范和识别态度对识别意向影响不显著;感知行为控制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态度,且在数字素养和识别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数字素养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意向,且通过风险感知和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识别意向,是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本文从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视角出发,通过信息采纳意向的中介效应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信息用户采纳行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息采纳意向在感知有用性、用户期望、信息质量及主观规范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作用中均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具体探讨社交媒体环境下智能推荐内容点赞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影响机制及影响路径,为未来研究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采用NVivo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梳理并分析范畴间关系,构建社交媒体环境下智能推荐内容点赞行为影响机理理论模型。[结果/结论]平台声誉、智能推荐信息质量、智能推荐服务质量、智能推荐系统质量及用户需求、用户感知通过用户满意度间接影响点赞意向,用户感知、游戏化运营、社会影响、从众行为直接影响点赞意向,点赞意向直接影响点赞行为。最后从社交媒体治理、运营、使用角度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诱发移动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为移动社交网络的设计者、开发者和运营者的社交网络功能优化、信息服务质量提升和精准营销推广等实践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以"压力源-压力-结果"为分析框架,在整合压力应对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从技术压力和使用满足的视角出发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实证研究以微信的深度用户为研究样本,采用"情境实验+问卷访谈"的方式获取404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mart PLS2.0软件验证假设和模型。[结果/结论]技术压力和使用满足的影响在用户使用社交网络时同时存在,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产品转换疲劳和使用疲劳,两者的综合作用能诱发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其中,技术压力因素中的信息过载、功能过载是产生社交网络使用疲劳的重要前因;使用满足因素中的情感需要满足、社交需要满足和信息需要满足是产生社交网络转换疲劳的重要前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以抖音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突发事件中短视频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信息交互环境提供参考,进而提高抖音用户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交互体验。[方法/过程]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构建突发事件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结果预期、抖音平台质量、信息交互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对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抖音用户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从组态视角对AIGC应用平台用户的中辍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明确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痛点与边界,更好地优化服务,以促进技术赋能。[方法/过程]使用问卷收集219份有效数据,采用扎根编码与定性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AIGC应用平台用户中辍行为的因素进行识别,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揭示引致AIGC应用平台用户中辍行为发生的条件组合。[结果/结论]将AIGC应用平台用户中辍行为归纳为潜在威胁感知型和技术因素主导型两种模式,发现感知威胁、期望失验、系统质量、内容质量在AIGC应用平台用户中辍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后续的研究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探讨大学生健康科普短视频的信息采纳行为的驱动因素,对提升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结合大学生群体特征,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健康信念模型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建立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社交满足需求、学习满足需求、感知健康威胁、感知健康期望对信息采纳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论据质量、来源可信度、短视频私欲对信息采纳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抖音5分钟,人间1小时”,近年来短视频社交平台成为用户获取信息和日常娱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少有学者结合短视频平台特点,深入研究抖音等短视频用户对平台技术的感知和理解及其对用户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关于感知个性化和信息窄化的影响也未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得到验证。本文以抖音为例,借鉴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对用户感知个性化、信息窄化、心理抗拒对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用户感知个性化会对信息窄化产生积极影响,感知个性化程度高的用户更容易陷入“信息茧房”中。其次,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用户感知个性化和信息窄化会降低用户的心理抗拒。该结果表明,短视频平台中,高水平的个性化推荐会降低用户的信息获取成本和平台使用成本,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最后,本研究发现心理抗拒在两条影响路径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表明用户对平台算法的感知会通过降低心理抗拒来提高信息采纳意愿。本研究从研究情境、研究变量及研究模型上拓宽了信息采纳意愿的研究领域。由研究结果可知,在探究用户对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感知个性化和信息窄化时,不能完全借鉴以往结论,需单独研究。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从用户感知价值出发对校园书店用户满意度和行为意向进行实证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校园书店的用户特征,推动校园书店发展建设。[方法/过程]基于感知价值理论,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影响高校校园书店用户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感知成本对校园书店用户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均起着关键作用,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影响着用户满意度。校园书店用户满意度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同时在感知价值和行为意向间具有中介效应。因此从提升校园书店的核心竞争力、注重校园书店的用户体验、丰富校园书店产品和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校园书店的阅读属性和价值等方面提出校园书店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陌生人社交软件的用户群体开展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这类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进一步丰富社交平台用户行为领域研究的相关理论,对陌生人社交平台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Soul”社交APP用户展开调研,利用半结构化访谈采集用户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在确定范畴关系的基础上对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陌生人社交软件用户的使用行为受到用户情感、用户感知、平台因素、社交因素、情境因素、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六方面的影响,并由此在产品运营角度对陌生人社交平台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随着社交媒体APP的不断普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用户移动搜索的重要平台。对社交媒体APP用户的移动搜索体验展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移动搜索体验,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方法/过程]基于用户完整搜索过程(如目的、动机、搜索过程、结果采纳等)设计访谈问题,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社交媒体APP用户移动搜索体验理论框架。[结果/结论]用户个体、信息特性、系统3个主范畴对用户在社交媒体中移动搜索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使用环境对用户个体产生影响,特别是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研究结论对社交媒体APP改善搜索功能、提升用户搜索体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涛  林晓靖 《现代情报》2021,40(11):65-72
[目的/意义] 移动社交APP发展迅速,但各类产品之间的功能较为相似,相互之间替代性较高,因此防止用户转移对于社交APP来说至关重要。基于PPM(推-拉-锚)模型,研究了社交APP用户的转移行为。[方法/过程] 对收集的322份有效问卷采用SEM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质量不满意度、服务质量不满意度、社会认同和社会交互等因素正向影响用户的转移意向,转移成本负向影响转移意向。研究结果启示社交APP需要采取措施阻止用户转移,从而实现用户保持,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张泰瑞  陈渝 《现代情报》2019,39(8):92-102
[目的/意义]探索式学术信息搜索是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过程中重要一环。结合有限理性理论,探究用户对信息复杂性刺激的应对,进而构建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理论模型。[方法/过程]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提炼影响因素,采用线上专家学者访谈方式确定研究采用的具体影响因素,并基于外部刺激(S)—机体认知(O)—行为反应(R)3个层次,通过二阶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显示信息维度和方法维度刺激显著增强期望确认,而期望确认促进学术信息搜索行为,但是感知示能性会显著减弱外部刺激对期望确认的影响。结果证明学术搜索行为不是简单的需求-搜索行为,而是受到认知期望与认知能力影响的有限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7.
张敏  孟蝶  张艳 《现代情报》2019,39(4):42-50
[目的/意义]探究强关系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各变量的交互作用模式,为强关系社交媒体开发商及运营商在改进服务品质、优化使用体验和提高用户黏性等方面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使能和抑能的双重分析视角,以强关系社交网络的典型应用微信朋友圈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经验用户进行深度访谈获取文本数据,并采用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等3个步骤提取概念、范畴来构建概念模型,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结论]信息过载、社交过载、系统不满意度等情境因素和感知隐私风险、心理疲劳、使用沉溺等认知因素促进了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网络外部性、群体规范、附加功能价值、转换障碍等情境因素和信息需求、功能需求、情感需求等认知因素抑制了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用户在使能因素和抑能因素的双重力量的作用下产生取消提示、屏蔽、节制使用、潜水、间断使用等不同程度的消极使用行为。此外,人口学特征、人格特征、关系特征和使用特征等个体因素对使能因素和抑能因素与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之间的强度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是用户在对自身需求、社会影响和社交网络技术进行综合评估基 础上做出的使用社交网络服务的意愿, 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使用活动的总和, 是在线社交网 络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对揭示在线社交网络结构的演化规律、信 息传播规律以及有效监控网络突发舆情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文章介绍了在 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背景, 着重总结了当前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主要研究成果。 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 3 方面: 用户采纳与忠诚、用户个体使用行为 和用户群体互动行为。 用户采纳与忠诚的研究解释了用户为什么使用社交网络, 用户个体使 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如何使用社交网络, 用户群体互动行为的研究揭示了用户之间的互 动机理。 最后,展望了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在用户行为一致性、用户间行为的相互影响、监 管政策与用户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专业性社交网络、移动社交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19.
移动数字阅读用户体验动态行为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用户体验成为移动数字阅读领域备受关注的因素。本文从用户体验的动态阶段出发,从体验维度、认知和情感以及持续采纳行为等角度构建移动数字阅读领域用户体验动态行为的理论模型以及研究假设。通过收集434份有效问卷,利用Lisrel8.70对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正。结果表明:1)在用户体验决策阶段,期望确认程度和满意度是影响持续采纳意向的重要变量;2)在用户体验交互阶段,期望确认程度对于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愉悦存在显著影响;3)在用户体验期望阶段,用户体验三层维度对于用户的持续采纳意向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反思层体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认知层体验,最后是感官层体验。  相似文献   

20.
朱多刚 《现代情报》2019,39(4):76-85
[目的/意义]本研究以期望-确认理论(ECT)和技术接受模型(TAM)为理论基础,同时引入IT自我效能和电子服务质量因素,提出一个整合的模型用以解释和预测用户对社会化阅读服务的持续使用行为。[方法/过程]采用问卷方式共收到有效样本589份,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理论模型中的变量关系进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1)整合的模型能够分别解释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向52%和45%的方差变异量。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满意度是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决定性因素。3) IT自我效能通过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向产生间接影响。4)此外,电子服务质量中的效率、信息质量和隐私安全等外生因素分别对用户的确认程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影响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