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明胶酶 B(GelatinaseB)属于金属蛋白酶 (MMPs)家族 ,又称MMP - 9,其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Ⅳ型、Ⅴ型胶原和明胶。在体内可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明胶酶 -B可在多个水平上受多种方式的调节 ,基因表达的调节、酶原激活的调节、酶抑制剂的调节。明胶酶 B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多种不同的作用 ,包括对骨和软骨的破坏、对滑膜新血管形成的影响和对细胞因子的调节。由于明胶酶 -B在RA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其活性是对RA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TLR信号转导通路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 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6,TRAF-6)表达的影响,阐明SIN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增生导致RA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造成关节畸形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FLS细胞,分为对照组与(0.125、0.25、0.5、1 mmol/L)SIN组,通过检测各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确定体外用药最佳药物浓度;CCK-8法检测0.5 mmol/L SIN组的细胞增殖率;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对照组与0.5 mmol/L SIN组My D88和TRAF-6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与0.5 mmol/L SIN组My D88和TRAF-6蛋白表达。结果:SIN各组ALP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0.5 mmol/L SIN组的ALP活性为最低(P<0.01)。CCK-8法检测,0.5 mmol/L SIN组RA-FLS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IN诱导第4天细胞增殖率最高,进入平台期,之后细胞的增殖率开始下降。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0.5 mmol/L SIN组的My D88和TRAF-6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N通过对TL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有效地抑制RA-FLS细胞内My D88和TRAF-6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RA防止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造成关节畸形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黄散(CRP)外敷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MMP-10及IL-33的影响,探讨复方大黄散治疗R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72只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扶他林组、甲氨蝶呤组、复方大黄散组、联合组(复方大黄散+甲氨蝶呤组),除正常组外,以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RA模型,造模第8天后,各治疗组分别给药。用跖围法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治疗6周后,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右踝关节滑膜病理学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软骨中MMP-10及IL-33的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软骨中IL-33、MMP-10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右后足关节红肿明显,伴活动量减少及跛行,软骨中MMP-10及IL-3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各用药组足跖肿胀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复方大黄散组与扶他林组、甲氨蝶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大鼠较其它组减轻最明显(P0.05)。治疗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软骨蛋白表达及m RNA的表达含量MMP-10、IL-3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光镜下观察各用药组大鼠关节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管翳生成减少,关节腔间隙增宽,关节软骨破坏减轻。结论复方大黄散外敷能明显减轻RA大鼠关节肿胀,作用与扶他林、甲氨蝶呤相当,联合甲氨蝶呤疗效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MP-10、IL-33等细胞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抑制剂(吲哚美辛)对大鼠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OA组)和吲哚美辛处理组。利用膝关节注射4%的木瓜蛋白酶溶液的方法制作骨关节炎模型。采用关节炎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平均关节炎指数(MAI),免疫组化方法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OA模型组随着造模的时间延长,关节出现了重度红肿现象,对照组关节无任何异常变化;与OA模型组比较,吲哚美辛组的关节炎症反应呈现消退现象。VEGF蛋白在对照组大鼠关节软骨仅有微量表达,而在术后8周OA组大鼠关节软骨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OA组相比,吲哚美辛组大鼠关节软骨中VE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吲哚美辛对骨关节炎的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VEGF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离子交换色谱一步法纯化Ⅱ型胶原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常见的危害性和致残率极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提示80%~90%均为Ⅱ型胶原的软骨胶原蛋白所诱发的自身免疫可能是RA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口服耐受对动物关节炎模型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口服Ⅱ型胶原蛋白(CⅡ)可使动物关节炎症明显减轻,病程缩短。国外已有学者将用鸡肋软骨提纯的CⅡ用于活动期RA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1]。由于鸡肋软骨来源较少,我们以牛软骨为原料,采用酶消化法[2]提取了CⅡ,并 对其进行了纯化和鉴定。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炎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是导致RA滑膜炎症和骨质破坏的重要因素.而在炎性介质的表达调节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转录调控分子,它们的表达和活性增加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1-2].本研究观察了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滑膜中NF-κB和AP-1表达及活性变化,以探讨RA病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LY-294002对大鼠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OA组)和LY-294002治疗组,每组10只。利用膝关节注射4%的木瓜蛋白酶溶液的方法制作骨关节炎模型。采用关节炎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平均关节炎指数(MAI),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关节软骨中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方法检测VEGF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关节无任何异常变化,OA模型组随着造模的时间延长,关节出现了重度红肿现象,与OA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的关节炎症反应呈现消退现象。术后8周检测关节软骨中VEGF蛋白及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VEGF蛋白及m RNA在对照组大鼠关节软骨仅有微量表达,而在OA组大鼠关节软骨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OA组相比,LY-294002治疗组大鼠关节软骨中VEGF蛋白及m 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下调VEGF的表达很可是LY-294002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风湿宁(FSN)N-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djunvant arthritis,AA)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予以FSN与雷公藤多甙(TWP)进行治疗,对照观察大鼠关节肿胀程度,以及关节内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AA大鼠病变关节滑膜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FSN可显著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明显减轻病变关节滑膜炎症与增生,防止关节软骨及骨质的破坏;FSN能明显降低ICAM-1在AA大鼠滑膜组织的表达(P〈0.01)结论:FSN具有改善实验性RA症状及病情的作用,其抗炎作用与调控滑膜细胞-细胞间及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1a变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无血缘关系的421名四川地区汉族人(包括20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214名健康志愿者)PPAR-γ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1a变异.结果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和健康对照组中PPAR-γ,基因中P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8.79%、95.79%;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21%、4.21%;PP基因型频率为97.58%和91.59%,PA基因频率为2.42%和8.41%,AA基因频率都为0.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中PPAR-γ基因Pro12A1a的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1.21%)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21%)(P<0.05).结论 PPAR-γ基因外显子B的Pro12A1a变异可能与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保护作用;中国四川地区汉族人群PPAR-γ基因的Pro12A1a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与其他地区黄种人群相近,与欧美人群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某些B细胞能够通过产生调节性的细胞因子(如IL-10、TGF-β)或者直接与病原性的T细胞相互作用抑制免疫反应,这类B细胞亚群被定义为regulatory B(Breg)cells。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伴随骨和软骨结构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的慢性炎症疾病。已证实Breg在关节炎小鼠模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发挥了免疫抑制作用。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Breg在RA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在RA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RA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脊髓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过表达与脊髓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有关。 目的:观察自体嗅黏膜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干预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与动物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方法:制作半横断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或生理盐水,以及损伤处植入自体嗅黏膜。 结果与结论:干预后7,14 d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 < 0.05),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BBB评分高于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 (P < 0.05)。干预后1,3,7,14 d自体嗅黏膜联合β-七叶皂甙钠组脊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对照组、自体嗅黏膜组、β-七叶皂甙钠组(P < 0.05)。结果提示自体嗅黏膜移植与β-七叶皂甙钠之间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此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9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胶原参与关节软骨组织机体生理重建及病理破坏。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及表面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组织中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变化。 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骨软骨缺损组在双膝关节制作骨软骨缺损模型,表面缺损组在双膝关节制作表面软骨缺损,对照组双膝关节制作关节囊切开。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股骨髁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骨软骨缺损组术后4周缺损中有少量新生组织生成,8及12周可见到纤维组织填充,修复组织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关节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增高。表面缺损组表面软骨缺损4及8周未见修复迹象,12周可见微量纤维组织填充,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术后表面缺损组关节软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增高。对照组关节软骨组织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基质金属蛋白酶3低表达,无形态学异常改变。说明机械性损伤可以导致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发生改变,丧失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而退变,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损伤后的软骨组织中表达增高,使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增加,是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在骨软骨代谢过程中的协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复合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报道较少,且修复效果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后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缺损处仅填塞明胶海绵,其他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缺损处分别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显示联合应用2种细胞因子后,软骨缺损面基本修复但稍不平整,单独使用其中1种细胞因子缺损面未完全修复,对照组无明显修复。联合应用2种细胞因子缺损部位软骨细胞数多于其他3组(P < 0.05),且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深于其他组。提示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细胞因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03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胶原诱导的C57BL/6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耐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的单个核及多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注射鸡II型胶原免疫C57BL/6小鼠建立CIA模型。在CIA小鼠滑膜及滑膜软骨交界处,用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TRAP 细胞的数量及细胞质内MMP的表达与软骨损伤的关系。结果: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TRAP 单个核及多核细胞增多的数量与CIA小鼠软骨的破坏程度呈正相关(rs=0.903,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RAP 细胞胞质内有MMP-2、9的表达,且表达的增多与CIA小鼠软骨的破坏程度呈正相关(rs=0.954,P<0.01)。结论:在CIA小鼠病变关节增生的滑膜组织及浸润到软骨表面的滑膜组织中的TRAP 单个核及多核细胞可表达MMP-2、9,表达的增多与软骨的破坏呈正相关,这些细胞在关节软骨的损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梅杰  彭昊  尹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48):9116-9120
背景:国外研究认为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为血清关节软骨代谢及破骨细胞功能的异常。 目的:检测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骨生化标志物TRACP-5b及CTX-Ⅱ的表达。 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普通股骨头坏死患者(n=30,普通组)、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患者(n=30,快速进展组)、骨质疏松症患者(n=30,骨质疏松组)、对照患者(n=30,单纯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或单纯腘窝囊肿患者)血清中TRACP-5b及CTX-Ⅱ水平。 结果与结论:快速进展组、骨质疏松组TRACP-5b水平高于普通组、对照组(P < 0.05),普通组TRACP-5b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快速进展组CTX-Ⅱ水平高于其他3组(P < 0.05),普通组、骨质疏松组CTX-Ⅱ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①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可能病理机制之一为TRACP-5b水平上升,破骨细胞活性增强,CTX-Ⅱ水平上升,关节软骨降解过快。②TRACP-5b及CTX-Ⅱ有可能成为诊断快速进展型股骨头坏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骨关节炎(OA)大鼠膝关节及MMP-3、TGF-β1、Notch1的影响。方法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OA组(模型大鼠)、低HSYA组(模型大鼠尾部注射2.5 mg/kg HSYA)、中HSYA组(模型大鼠尾部注射5.0 mg/kg HSYA)、高HSYA组(模型大鼠尾部注射10.0 mg/kg HSYA)。采用ELISA检测血清指标IL-1β、TNF-α,Pelletier评分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并以Mankin评分进行评估,免疫组化检测MMP-3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Notch1蛋白水平。结果OA组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高于其余各组(P<0.05),高HSYA组IL-1β、TNF-α水平低于低HSYA组和中HSYA组(P<0.05)。各组大鼠Pelletie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软骨和滑膜组织Mankin评分高于其余各组(P<0.05),高HSYA组Mankin评分低于低HSYA组、中HSYA组(P<0.05)。各组大鼠关节组织MMP-3阳性细胞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关节组织TGF-β1、Notch1蛋白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YA能够降低OA大鼠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水平,缓解滑膜组织损伤,且存在浓度依赖性,其机制与抑制MMP-3和Notch1表达、提高TGF-β1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心功能、MMP-9及TIMP-1蛋白在心肌中表达。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模型对照组(Model Control,MC),每组12只,分别向模型对照组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reund’s Adjuvant Complete,CFA)致炎,致炎48天后,观察两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分别通过小动物多道生理记录仪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 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调节性T细胞(Regulation T cell,Treg)的表达。结果:①与NC组比较,MC组大鼠致炎12天体重出现下降,于致炎48天体重下降至最高峰;致炎18天足跖肿胀度达最高峰。②与NC组比较,MC组的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arly dia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E)、E/A、短轴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FS%)显著降低(P<0.05或P<0.01),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late dia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A)显著升高(P<0.01)。与NC组比较,MC组心率(heart rate,HR)、心脏质量指数(heart index,HI)、左室收缩末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显著升高(P<0.05),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Maximum Rate of Ventricular Pressure of development or decline,±dp/dtmax)显著降低(P<0.05)。③与NC组比较,MC组TNF-α、BNP、IL-17显著升高(P<0.05或P<0.01),IL-10、CD4+Treg、CD4+CD25+Treg显著降低(P<0.01)。④与NC组比较,MC横截面心肌细胞横径值(TDM/μm)显著升高(P<0.05),MMP-9表达量在MC组大鼠心肌细胞显著升高(P<0.01);TIMP-1的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1)。⑤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功能参数E峰与TIMP-1蛋白染色指数呈正相关;A峰与TIMP-1蛋白染色指数呈正相关,与MMP-9呈负相关;心脏质量指数(HI)与关节炎指数(AI)呈正相关;+dp/dtmax与IL-17呈显著负相关,与TIMP-1蛋白染色指数呈正相关;-dp/dtmax与IL-10呈负相关(P<0.05)。结论:AA大鼠存在心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是大鼠在致炎后对抗原刺激呈高敏反应状态,免疫调节功能紊乱,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局部关节的病变的同时,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亦发生损害,从而发生AA心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的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心肌内分别注射BMSCs(BMSCs组)、BMSCs条件培养液(BMSCs-CM组)及生理盐水(NS组)。RT-PCR检测3组心肌组织MMP-2、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MMP-2、MMP-9和TIMP-1蛋白,胞浆和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的p65和p50,以及总蛋白中NF-κB抑制物(I-κB)和磷酸化NF-κB抑制物(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NS组比较,BMSCs组和BMSCs-CM组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而与BMSCs-CM组比较,BMSCs组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胞核中p65和p50蛋白表达,NS组明显多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而胞浆中p65和p50蛋白表达,NS组明显少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和BMSCs-CM组比较,BMSCs组胞核中p65和p5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胞浆中p65和p50蛋白表达,BMSCs组明显少于BMSCs-CM组(P<0.05)。NS组心肌组织总蛋白中p-IκB/IκB最高,明显多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BMSCs组最低(P<0.05)。结论:BMSCs及其在缺氧条件下的培养液均可通过改变NF-κB的抑制蛋白IκB的活性,从而改变心衰心肌细胞胞核中NF-κB含量,影响有关基因的转录,使得MMPs水平升高和TIMPs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蛋白激酶C(PKC)在MMPs表达中的作用及丹参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M组)、丹参注射液组(D组),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主动脉PKC、MMPs的表达,结合光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综合评价。结果: ①血脂各成分含量M组和D组显著高于C组(P<0.01);D组低于M组(P<0.01)。②PKC、MMP-2、MMP-9的表达M组明显高于C组(P<0.01);D组显著低于M组(P<0.01)。PKC与MMP-2、MMP-9的表达存在正相关。③光镜下M组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中膜平滑肌增厚,并有钙化、坏死;D组病变较轻。④电镜见M组胶原纤维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平滑肌细胞坏死,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D组改变较轻。结论: ①MMPs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②PKC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其激活可能是MMPs表达的上游机制。③PKC、MMPs活性的降低可能是丹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肽Lunasin对运动性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在注射给予木瓜蛋白酶造模后,标准饲养28 d,然后将模型大鼠分为单纯模型组、0.01、0.05和0.1 mmol/L Lunasin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结束后分别用ELISA和RT-PCR检测血清及组织中IL-1β、IL-6、TNF-α、MMP-6及MMP-8 mRNA的表达;用试剂盒检测SOD活性及i NOS,用Western blot检测NRF2、Keap1、LC-3Ⅱ、Bax、Beclin1、p-AMPK和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中IL-1β、IL-6、TNF-α、MMP-6以及MMP-8在血清及组织中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Lunasin治疗后上述因子均显著回降(P0.05);并且Lunasin治疗能显著提高SOD的活性(P0.05),上调NRF2的表达并降低i NOS的产生(P0.05);另外,Lunasin能够上调受损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蛋白Beclin1以及LC-3Ⅱ的表达,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 Lunasin能够通过降低炎性介质的产生、激活氧化应激系统以及自噬通路,促进受损关节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