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估人工髓核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根据ISO10993-1标准,采用细胞毒性试验(琼脂扩散法)、皮内刺激试验、Ame's致突变试验、微核试验和体内植入(360天)试验对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评分小于Ⅰ级,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对皮内无刺激作用,Ames致突变试验为阴性,微核出现率为3.48‰,无致突变反应。体内植入符合植入材料生物学评价要求。结论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无毒、对皮肤及肌肉、椎间隙无刺激作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背景:软性人工晶状体的材料主要有硅凝胶、疏水性丙烯酸酯、亲水性丙烯酸酯和水凝胶等,但各材料优缺点不同,其长期生物学特性仍待临床检验。为改善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光学性能,进行新材料的开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新型硅橡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半年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白兔,均单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实验组(10眼)植入自主研制的硅橡胶(T-10)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0眼)植入现已上市的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EFC550)。 结果与结论:植入后早期,两组兔眼均有较重的前房渗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兔眼后囊膜混浊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植入后90 d及180 d,实验组虹膜后粘连情况轻于对照组。可见新型硅橡胶人工晶状体色素层生物相容性优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具有临床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人工髓核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根据ISO10993-1标准,采用细胞毒性试验(琼脂扩散法)、皮内刺激试验、Ame’s致突变试验、微核试验和体内植入(360天)试验对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评分小于Ⅰ级,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对皮内无刺激作用,Ames致突变试验为阴性,微核出现率为3.48‰,无致突变反应。体内植入符合植入材料生物学评价要求。结论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无毒、对皮肤及肌肉、椎间隙无刺激作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作者参照国内外有关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对国产聚醚砜树脂作了系统的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医用级聚醚砜树脂无毒性、无热源和致敏反应,对皮肤无刺激、体外溶血率小于5%。对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长期植入皮下后,随植入时间延长,移植物周围形成的纤维包囊,囊壁厚度逐渐变薄、细胞炎性反应30天基本消失,对骨髓多染红细胞无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医用级聚醚砜树脂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医用级硅凝胶的生物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硅凝胶(GNY—514,GNY—515)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而被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但对该材料的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报道较少,作者参考了有关标准,对硅凝胶材料及制品进行了系统的毒性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分析制品内未查出残留单体,从细胞培养试验证实无细胞毒性,Ames试验未见致突变现象,三种刺激试验表明均无刺激反应,硅凝胶的四种介质浸提液无急性毒性反应,小鼠微核试验微核率正常,材料肌肉植入无明显的组织学改变。该研究结果证明了硅凝胶材料是无毒、无刺激、生物相容好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临床试验前,需对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以新西兰白兔作为植入对象进行生物学评价。目的:观察新型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新西兰家兔12只,右侧眼做实验眼,植入沈阳百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左侧眼做对照眼,植入美国爱尔康公司的Acrysof IQ SN60WF人工晶体。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眼相比,兔实验眼植入后各时间点角膜、前房、植入物位置、眼后节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角膜和晶体囊袋无炎症反应,组织增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人工晶体表面无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晶体表面、襻根部可见纤维组织。说明此款新材料与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无显著差别,即具有生物安全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颅骨板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纤维复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颅骨板是一种新型的人体颅骨修复材料。为评价该人工颅骨板的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国家指定的实验室参照国外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学评价实验方法,对该材抖进行了有关生物相容性检测试验。其结果表明该人工颅骨板对机体无毒性,对组织、皮肤无刺激性,无热原、溶血,对皮肤无致敏性,无致突变性,植入皮肤及组织内反应轻微,因而是一种对机体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的较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其性能已达到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8.
背景:单焦点与多焦点Toric散光型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学特性,植入后更为安全和稳定,目前已被临床广泛使用。目的:比较单焦点与多焦点Toric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角膜散光后的疗效和旋转稳定性。方法:纳入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白内障角膜散光患者210例,其中105例植入单焦点Toric人工晶体,另105例植入多焦点Toric人工晶体。植入后1周、3周、1个月复查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残余散光,检测人工晶体旋转度,记录并发症发生率与脱镜率。结果与结论:两组人工晶体植入1周后的视力、残余散光均较植入前明显改善(P < 0.05),并且植入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明显;多焦点人工晶体组视力、残余散光改善效果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组。两组人工晶体植入后均发生了旋转,但两组旋转角度均在5°以内,多焦点人工晶体组不同时间点的人工晶体旋转度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组(P < 0.05)。两组植入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脱镜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多焦点Toric人工晶体可有效矫正视力及散光,单焦点Toric人工晶体具有较高的旋转稳定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支架材料作为组织工程的生物学植入替代物,对细胞移植与引导新组织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几丁聚糖可制成无毒性、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医用材料,在人工皮肤、骨修复材料、手术缝线等方面已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纯几丁聚糖支架结构和它与其他天然或合成材料复合后的支架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同时还进一步介绍了其应用的范例并探讨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医用透明质酸锌凝胶可为受损的皮肤提供物理保护,并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最佳环境.我们根据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对其进行临床前生物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医用透明质酸锌凝胶未产生皮肤刺激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variables on learned heart rate speeding and slowing were investigated. Undergraduate voluntee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which received feedback tasks differing in difficulty, i.e., a median target display (50% of all heart intervals would be successful based on no-feedback performance) and a quartile target (25% predicted success), Equal subgroups received either a monetary reward for successful performance or received no supplementary incentiv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rectional changes in heart rate could be achieved with simple instructions, and that heart rate control performance was generally superior under incentive conditions. Speeding showed overall improvement over feedback sessions, and over trials for the median target group. Slowing performance showed no general improvement over sessions and no effects of target. The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heart rate slowing were strongest on trial periods when subjects were under instructions to reduce heart rate, but no feedback display was presented. The results are interpreted within a skills learning conception of cardiac rate control training.  相似文献   

12.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30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精液采用混匀上游法,对301例不孕症患者进行IUI。结果301对夫妇,行435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78个周期,累积妊娠率24.9%,周期妊娠率17.93%,其中2例发生宫外孕,葡萄胎2例,7例双胎或多胎,48例单胎,19个周期流产,其余孕期顺利。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妊娠率,而3组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注射HCG后授精时间4组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银萍  吴菲  余慧  唐瑶  张慧  陈伟 《解剖学报》2022,53(2):217-224
目的 对肺内血管予以三维重建后探讨其解剖结构的走形变异对肺段切除术术式的影响,为临床肺段切除术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 方法 随机抽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9~2020年100例肺部增强CT未见明显异常的成年人样本,分别予以三维重建后进行肺血管主干及分支走行的全方位观察。 结果 左肺动脉主干变异率为1%;尖后段、前段动脉变异率为18%,舌段动脉变异率为10%,背段动脉无变异,基底段动脉变异率为1%。右肺动脉主干变异率为1%,尖后段、前段动脉变异率为17%,舌段动脉变异率为22%,背段动脉无变异,基底段动脉变异率为13%。左肺静脉主干变异率为3%,尖后段、前段静脉变异率为20%,舌段静脉变异率为16%,背段静脉变异率1%,基底段静脉变异率为19%;右肺静脉主干无变异,尖后段、前段静脉变异率为25%,内侧段、外侧段静脉变异率为16%,背段静脉变异率1%,基底段静脉变异率为28%。 结论 肺内血管解剖结构复杂多样,尤以尖后段与前段、各基底段的组合较为多样化,内侧段与外侧段不符解剖位置关系,背段走形较为固定。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清晰地反映肺内血管走行,为临床影像学定位诊断及肺段切除术前评估血管解剖提供了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时,胰岛素抵抗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PCOS患者181例为实验组(A组),将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分为A1组,不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分为A2组;月经周期规则且无胰岛素抵抗的输卵管性不孕(均为双侧输卵管梗阻)患者138例作为对照组(B组)。三组患者均采用经典长方案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比较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AMH、性激素水平、Gn天数、Gn用量、HCG日内膜厚度、HCG日E2值、HCG日P值、获卵数、优质胚胎数、ET数、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与PCOS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三组间基本情况、Gn天数、HCG日内膜厚度、HCG日E2、HCG日P值优质胚胎个数、HCG日内膜厚度、ET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妊娠率、着床率呈递减趋势,流产率呈增高趋势;A1组与A2组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与B组比较妊娠率,着床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增高趋势。结论PCOS人群IVF-ET的临床结局偏差,合并胰岛素抵抗成为降低辅助生殖助孕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实时监控的效果。方法在信息系统应用前后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7.48%,2009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02%,两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血液及血管相关感染两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由2006年的44.32%下降至2009年的31.88%(P〈0.0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两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χ2=56.982,P〈0.01)。一联用药构成比两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用药构成比两年基本持平(χ2=14.642,P〈0.01);三联及以上用药构成比下降(χ2=10.005,P〈0.01)。结论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对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促排卵在不同病因患者中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旨在更合理有效的应用促排卵技术,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年5月至2012年10月期间5167个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周期,按不孕的原因将其分为少弱精子症组,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不明原因不孕组,宫颈因素组,性功能障碍组,卵巢功能减退组,分别比较各病因组中促排卵及自然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了解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在少弱精子症组、多囊卵巢综合征组、不明原因不孕组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胎率高于自然周期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流产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宫颈因素组,性功能障碍组,卵巢功能减退组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无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结论促排卵可提高少弱精子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不明原因不孕导致的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使多胎率增加,对流产率、宫外孕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而对宫颈因素、性功能障碍、卵巢功能减退所致的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双胎率及宫外孕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吴刚  袁华兵 《医学信息》2019,(13):87-90
目的 探讨阿瑞匹坦对于胶质瘤患者化疗诱导的恶心、呕吐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的73例Ⅲ~Ⅳ期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阿瑞匹坦对于早期阶段及晚期阶段恶心、呕吐的改善情况。结果 阿瑞匹坦组患者CINV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阶段阿瑞匹坦组患者CINV完全缓解率低于对照组,无恶心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严重恶心,无呕吐,无严重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阶段,阿瑞匹坦组患者CINV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恶心,无严重恶心,无呕吐,无严重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瑞匹坦可减少胶质瘤CINV患者化疗引起的呕吐,且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小鼠胚胎为材料进行植入前胚胎活检的研究.方法通过输卵管冲洗,获得4~8细胞期胚胎,用"一"字机械法、化学法和激光法分别对4、8细胞的胚胎进行活检,观察其囊胚形成及孵出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一"字机械法、化学法、激光法胚胎活检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与未活检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一"字机械法与化学法、激光法的囊胚形成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囊胚孵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学法与激光法的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细胞数越多越有利于胚胎进一步发育.结论用"一"字机械法进行单个卵裂球活检,不影响胚胎的进一步发育,是一种较好的胚胎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环保型生物组织样本制备套装:无醛、无苯,用于组织样本制备过程中对组织样本的固定、脱水和透明处理,其中固定液是利用无水乙醇、甲醇等化学试剂的蛋白质凝固作用,终止或减少分解酶的作用,防止自溶,保存组织、细胞的离体前结构状态;脱水液是利用能够与水互溶的有机溶液,将已固定和水洗过的组织中的水分彻底驱除;透明液是采用既能与脱水剂互溶,又能作为石蜡溶媒的有机溶剂,使浸蜡过程中石蜡渗入组织中。由于透明剂作用之后其折射指数与组织蛋白折射指数接近,组织显示出半透明状态,因此通常又称此过程为透明。 HER2蛋白:定位于染色体17q12-21.32上,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185 000的跨膜受体样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检测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等。HER2是指重要的乳腺癌及胃癌预后判断因子,HER2阳性(过表达或扩增)的乳腺癌/胃癌,其临床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有特殊表现,治疗模式也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胃癌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已有针对该蛋白过度表达的药物——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背景:HER2状态评估是浸润性乳腺癌治疗及预后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固定、脱水、透明和脱蜡等组织前期处理是制作病理石蜡切片后进行HER2蛋白和基因检测的必备程序,也是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的重要因素。 目的:探究环保型生物组织样本制备套装在HER2蛋白2+浸润性乳腺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送检的402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同一标本对半剖开,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试剂甲醛固定-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脱蜡进行组织前期处理,制作石蜡切片;实验组采用环保型生物组织样本制备套装(含环保型固定液、脱水液、透明液、脱蜡液)制作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的HER2蛋白表达,进一步对HER2蛋白结果为2+的131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HER2蛋白表达均为特异性的细胞膜着色、细胞定位正确;②两组HER2蛋白阳性率、不确定性率、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HER2蛋白表达符合率为99.00%;③两组HER2基因均背景清晰,HER2和Ch17双探针信号清晰可见,无交差反应、双探针信号精准定位于癌细胞核内;④两组HER2基因均杂交成功,两组杂交成功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两组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阴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HER2基因扩增符合率为97.71%;⑥两组HER2基因信号均数、HER2/细胞比值均数、Ch17信号均数、Ch17 /细胞比值均数、HER2/ Ch17比值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⑦两组HER2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⑧结果表明与传统试剂相比,环保型生物组织样本制备套装制作的浸润性乳腺癌标本既不影响HER2蛋白的表达,也不影响HER2基因扩增,可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 ORCID: 0000-0003-0730-5467(邱晓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揭示中国壮侗语族族群体脂分布及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中国壮侗语族13个族群的身体组成成分;采用 u 检验,进行性别间身体组成成分差异检验,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身体组成成分各项指标与年龄进行相关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探讨3个年龄组间身体组成成分的差异。 结果 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脂率不高,未达到肥胖水平。有约>50%男性和>50%女性脂肪率处于标准范围。侗族、布依族体脂率较高,仫佬族、仡佬族体脂率较低。随年龄增长,男性上肢脂肪率无明显变化,内脏脂肪、躯干脂肪率增高,下肢脂肪率降低,总体脂率与下肢脂肪率变化不大。随年龄增长,女性身体质量指数(BMI)、总体脂率、躯干脂肪率无明显变化,四肢脂肪率下降。女性体内脂肪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左、右上肢脂肪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体脂率、内脏脂肪等级、躯干脂肪率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左、右下肢脂肪率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女性左上肢脂肪率、左、右下肢脂肪率均与年龄成显著负相关,躯干脂肪率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女性总体脂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 结论 壮侗语族族群在中国族群中体脂比较菲薄,明显少于北亚类型族群,具有中国南方族群皮脂发育水平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