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荣育  王惠明 《现代肿瘤医学》1997,5(4):244-244,256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支气管动脉是肺的滋养动脉,是抗癌药物进入肿瘤的最佳途径,较静脉化疗的局部药物浓度高,副作用小,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对缺乏手术指征及全身化疗无效的晚期肺癌,亦是新的治疗途径。现就支气管动脉灌注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我院于1988年1月始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Nd-YAG激光及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加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中央型肺鳞癌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免疫因子癌灶注射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双介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7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肺癌采用双介入疗法,即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直接穿刺癌灶局部注射免疫因子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并与16例同期单作BAI治疗肺癌病例作疗效对照研究。结果 双介入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近期显效率(CR+PR)为83.23%,明显优于单纯BAI的CR+PR56.25%(P<0.05),而且有6例经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提示有II期手术机会。结论本“双介入疗法”对中晚期肺癌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中央型者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郑有合  卜祥振 《癌症》1994,13(3):250-251
我院用以卡铂为主的抗癌药物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83例。其中小细胞肺癌25例,CR+PR21例,有效率84%;非小细胞肺癌58例,CR+PR3O例,有效率51.7%。此法具有可将药物直接灌入肿瘤的供血血管患侧支气管动脉,有效地选择性地形成肿瘤药物的高浓度,增强抗癌作用;并能一次性大剂量联合给药,使用方便,疗效高,毒副反应低,适应证广泛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用HD-MTX(5~10g)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肺腺癌7例、骨肉瘤术后两肺广泛转移伴胸水2例,结果7例肺癌中,部分缓解2例、稳定2例、进展恶化3例;1例骨肉瘤肺转移伴胸水完全缓解,另1例胸水消失、肿瘤部分缓解。认为用HD-MTX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肺癌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和经肺动脉灌注(PAI)榄香烯乳及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支气管肺癌12例。对双重动脉灌注(DAI)的机理、榄香烯乳的药理作用与疗效进行了分析。指出DAI可增强疗效及减少BAI引起的并发症。榄香烯乳作为“种广谱抗肿瘤的新制剂,不良反应小,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具有互补作用,可以作为肺癌介入治疗的新药源。  相似文献   

7.
24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介入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灌注(BAI)介入治疗的研究,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晚期肺癌患者24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至相应支气管动脉造影.重点观察肿瘤的供血情况,注意是否存在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共干现象,并进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结果24例病人BAI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CT及胸部正侧位像均显示瘤体缩小、肿瘤边缘模糊、不张的肺叶复张.2例病人行BAI2次后肿块消失,1例病人行BAI2次后手术切除.术后发热者5例,恶心、呕吐者4例.仅1例出现轻度脊髓损伤.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的BAI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已经成为非手术适应症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肺转移瘤的血供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GM  Zhao JW  Chen YX  Tian F 《癌症》2006,25(7):885-887
背景与目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癌,而在肺转移瘤中应用尚较少,其主要原因为对肺转移瘤血供的研究较少,且分歧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以提高肺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肺转移瘤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分布、血液供应情况.对少血供转移瘤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转移瘤给予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33例共89个肺转移瘤在肺内分布情况:内中带63个(70.8%),外带26个(29.2%)。56个转移瘤富血供,33个转移瘤少血供。转移灶的支气管动脉供血类型与肿瘤的分布位置有关,内中带病灶以富血供为多.外带病灶以少血供或无支气管动脉供血的为多(P〈0.01);肿瘤病灶的大小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O.05);肿瘤介入灌注栓塞的疗效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有关,富血供栓塞组的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少血供灌注组(42.4%)(P〈0.01),肝癌肺转移灶多数血供丰富,碘油沉积较好,随访中见病灶缩小明显,且病灶较稳定。结论:肺转移瘤仍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供血丰富的转移瘤可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肺癌临床诊断时多为晚期,中晚期肺癌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对比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的疗效,以期寻找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更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7例,均经病理证实,按自愿及随机原则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组。结果肺内原发灶有效率(CR PR)介入治疗组,静脉化疗组,序贯治疗组分别为59.22%、30.23%、69.05%。经统计学分析,原发灶总有效率介入治疗组较静脉化疗组显著提高(P<0.01),序贯治疗组较静脉化疗组显著提高(P<0.01),介入治疗组与序贯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外转移灶有效率介入治疗组,静脉化疗组,序贯治疗组分别为18.19%、53.85%、60.00%,转移灶有效率介入治疗组显著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序贯治疗组较介入治疗显著提高(P<0.01),静脉化疗组与序贯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序贯治疗既可有效控制肺内病灶又对远处转移有良好预防和控制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留置导管支气管动脉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肿瘤临床》1999,26(11):0mgVP
目的评价经留置导管支气管动脉内交替灌注化疗药物及细胞因子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6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进行经留置导管支气管动脉内交替灌注化疗药物及细胞因子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3~4次。结果A、B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1.18%和44.12%,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留置导管及细胞因子与BAI的有机配合,为中晚期NSCLC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对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月清  蔡俊 《癌症》1998,17(3):222-224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对肺换气功能的影响顾月清蔡俊鲁顺德顾小萍丁福琴石根妹主题词肺肿瘤/药物疗法动脉灌注换气功能中图号R734.2R730.53经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药物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已有许多报道,但有关BAI化疗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特点和局限性,为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了近一年来接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肺癌34例,并对原发灶与纵隔转移病灶各自对介入治疗的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肺癌原发灶的有效率为61.76%;对纵隔转移灶有效率为11.7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纵隔转移病灶的疗效远较原发灶疗效差,对此组患者应探索一种综合治疗手段,以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肺癌原发灶与纵隔转移灶对BAI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树强  袁建华 《浙江肿瘤》1999,5(4):222-223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特点和局限性,为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了近一年来接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晚期肺癌34例,并对原发灶与纵隔转移病灶各自对介入治疗的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肺癌原发灶的有效率为61.76%,对纵隔转移灶有效率为11.7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纵隔转移病灶的疗效远  相似文献   

14.
免疫因子与经动脉化疗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期肺癌疗效甚差,其综合治疗仍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对17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和肿瘤体内局部免疫治疗即双介入治疗(A组),并与同期肺癌10例单纯肿瘤体内局部免疫治疗(B组)、16例单纯BAI治疗(C组)、18例传统化疗(D组)比较疗效,A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近期有效率CR+PR83.33%,明显优于B组CR+PR50.00%、C组CR+PR56.25%和D组CR+PR33.33%,有统计学意义。A组6例重获Ⅱ期手术适应证,2例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癌细胞大片变性、坏死。单纯局部免疫治疗方法简单,近期疗效接近C、D两组,毒副作用少。双介入治疗晚期肺癌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为晚期肺癌提供了新的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彭长福  王锁才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8):597-599,T000
21例转移性肺癌经支气管动脉造影(IA-DSA)确定靶血管后,即经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药物,发现瘤区供血丰富者有明显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62%。BAI有助于提高转移性肺癌的缓解率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肺癌患者3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晚期肺癌是在肺部原发肿块的基础上,同时伴有肺、纵隔的转移,往往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选择性支气管动  相似文献   

17.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随着介入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探讨肺癌供血对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的影响、对支气管动脉作为肺癌的主要供血来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BAI)的选择及方法、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的栓塞剂选择和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等已普遍受到关注.本文就肺癌的供血、支气管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及栓塞并发症的预防等的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介入式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肿瘤危重病人2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式局部供血动脉药物灌注治疗晚期肿瘤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基本原理是以较小的药物剂量在局部靶器官获得较高的药物血浓度,达到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对28例失去其它治疗机会的晚期肿瘤危重病人进行介入式局部药物灌注治疗得到理想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19.
探讨提高化疗药物与免疫制剂联合灌注治疗晚期肺癌疗效的方法。方法作者对39例晚期肺癌进行选择性肺动脉插管化疗药物和免疫制剂联合灌注治疗,并与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用药组相对照。结果治疗组对原发性肺癌的有效率为55.5%,低于对照组的75%。而对转移性肺癌的有效率为50%,高于对照组的38%。结论选择性肺动脉内化疗药物与免疫制剂灌注对治疗晚期肺癌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对转移性肺癌的疗效优于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用药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如何有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肺癌,一直是肺癌研究和治疗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单肺隔离药物灌注并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盒埋于皮下行肺癌局部化疗的治疗作用,并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 建立肺隔离灌注(isolated lung perfusion,ILP),灌注完毕后将药泵埋于前胸壁皮下备用.观察组为ILP化疗并经肺动脉药泵局部肺灌注化疗51例,ILP选用阿霉素(ADM),术后经肺动脉药泵灌注化疗用GP方案.对照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全组50例,采用GP方案.结果 肿瘤治疗疾病控制率(CR+PR+SD):观察组78.4%,对照组56.0%(P=0.016);生存率:两组均随访5年.1年生存率观察组81.2%.对照组23.3%(P<0.001);3年生存率观察组27.5%,对照组8.0%(P=0.012);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6.0%,对照组为0(P=0.240);化疗毒副作用:观察组ILP经化疗泵肺动脉药物灌注肺癌局部化疗较全身静脉化疗组的毒副反应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恢复快;生存质量:ILP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肺隔离药物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是治疗晚期肺癌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它较全身静脉化疗可极大地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质量浓度,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又可减轻严重的全身毒副作用;ILP术中经肺动脉植入导管药泵埋于皮下为以后持续经肺动脉灌注局部化疗提供了便利条件,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