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0年修改后的《婚姻法》,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这次《婚姻法》的修改,在婚姻观念、分居时间、家庭暴力、无效婚姻、过错方赔偿、夫妻财产归属等方面,给予了新的界定,反映在改革开放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走上正轨,人们对婚姻家庭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感情的追求成为人们建立婚姻的目标。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婚姻法》再次进行了修正。新修改的《婚姻法》适应了社会的新形势,增加了"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禁止家庭暴力"等条款。加强对"家庭弱势群体"的保护是此次修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本文通过解读回族的婚姻观,分析了回族婚姻关对现代回族人择偶产生的早晚婚、教育落后、近亲结婚影响,以及回族聚居区与散居区婚姻形式的对比差异,并得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家庭关系与家庭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封建的、落后的家庭观念正在被抛弃,新型的家庭美德观念正在形成.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和家庭道德观的变异.从家庭伦理道德的角度对家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层次剖析,有助于家庭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家庭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1、部分人婚姻道德观念混乱.一方面,婚姻的严肃性受到冲击.一些人视婚姻为儿戏,草率结婚、轻率离婚.据国家民政部统计,1995年我国离婚数已达  相似文献   

4.
新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使我国社会朝着个人独立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也给婚姻中的女性带来了新的困惑。尤其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新司法解释三施行以后,它更强调了个人的独立和权利意识。那些对婚姻和家庭还抱有传统期待的女性应该要转变思路,重新审视婚姻观念。当婚姻遭遇“险滩”时,在经济关系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会更容易“保持优势”,女性会面临“扫地出门”的风险。到底该如何看待这部司法解释呢?女性在现行的法律环境下又该如何雏权呢?如何在复杂的婚姻生活中取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本文从我国新的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出发对离婚中的女性朋友取证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梓梅 《理论学刊》2006,3(8):118-120
民间叙事文学来自民众生活,民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在民间叙事文学中有着真实的反映。下层民众的家庭伦理不像上层社会那样规范严整,小农经济支配下的家庭生活决定着父与子的孝亲观以行为和互惠为目的;向往以爱情为基础的自由婚姻和不遗不弃的夫妻伦理;兄弟姊妹讲究患难与共、亲情至上。所有这些既是农耕社会下层民众家庭伦理观的体现,但又不乏理想化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国家庭内犯罪预测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 在21世纪,中国家庭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将继续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与家庭内犯罪相关的几大变化如下: 1.价值观念继续转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讲求个体群众价值高于个体主体价值,即个人的存在须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的发展须以他人的发展为优先。在这一价值观念的导向下,人们以利他主义为理念,社会倡导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表现在家庭中,便是家庭利益至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家庭利益;他人利益至上,家庭其它成员的利益必然优先于个体自我利益。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制度安排,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存、生活、发展的微观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于家庭之中,通过从家庭中得到"获得"维系正常的个人活动。家庭是人们"获得感"的重要来源,然而现代家庭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影响着人们的"获得感"。一、现代家庭面临的严峻挑战尽管"家本位""家国同构"等传统思想在当今社会仍以各种方式竭力为家庭成员提供保障,并帮助抵御风险,但却不足以应对现代化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10年中.人们对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正在悄然改变.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占比增加。婚姻这一最为严格的社会和经济契约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呈现出更为脆弱的趋势。这既与女性的经济独立程度、婚外性大大增加、社会舆论压力减弱等相关,也能从婚姻功能的变迁中窥探到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9.
婚姻、生育问题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着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清楚人们的婚姻,生育观念,特别是当代青年的婚姻、生育观念,对于掌握婚姻、生育规律,制定现实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有重要意义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年三月份对荣城县石岛镇大鱼岛村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将生儿育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观念与婚姻联系在一起,将生育看成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们的观念中,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可能性,从未在婚后是否要生育子女这一问题上有所迟疑,而是将结婚生子作为不二的选择。但是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一种新兴的家庭模式——丁克家庭,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所持有的传统观念受到了“震撼”。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治国先齐家"。跟大家一样,习近平也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大家作出了表率。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动的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对根据地民众的心理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谋求社会公正合理,改变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是根据地民众投身革命的直接政治心理动因。在剧烈的社会大变动中,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鼓动,广大农民的阶级意识大为增强,通过参加实际斗争,其阶级情感和阶级心理特征进一步凸显。根据地民众政治心理之变化集中体现在政治参与意识觉醒。此外,根据地的妇女在政治上和社会上获得了以往所不曾有过的权利和地位,人们树立起新的家庭道德和婚姻观念,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和睦相处,生产互助,均体现了根据地民众道德心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农一师南口农场倡导广大女性争当廉内助,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亲人成为政治坚定、生活严谨、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合格领导干部。引导广大女性不断加强廉政法律法规学习,做廉政文化的积极宣传者。树立"清廉最安心、平安就是福"的观念,树立反腐、防腐意识,营造浓厚的家庭廉政氛围。  相似文献   

14.
正从女儿到妻子再到妈妈,大部分女性的一生都围绕着这三个身份展开。二师三十三团妇联副主席张咏梅表示,开展评选"感动团场十大最美女性"中"最美女儿""最美妻子""最美妈妈"活动,所展示的柔韧、坚忍、包容和达观为我们串起了一朵朵"女人花"成长轨迹的闪光点,展现了女性的家庭美德,为"三八妇女节"献上了一份承传的厚礼。最美"女儿花"焦国惠:十年如一日照料重病养母2009年5月16日,焦国惠永远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进,但是传承发展中还存在五个不可忽视的意识困境:一是不加鉴别,缺少"辩证意识";二是认同感削弱,缺少"价值意识";三是认知碎片化,缺少"体系意识";四是忘却本质,缺少"功能意识";五是排斥外来,缺少"融合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强化"辩证意识""价值意识""体系意识""功能意识""融合意识"。准确分析并正确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困境,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特殊时期召开的大会,举世瞩目。近5000名代表委员议国是、献良策,面对挑战寻新机,察变局、开新局,"人民至上""六稳""六保""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民法典""两个1万亿"等一系列热词激荡在两会,熔铸进历史。透过这些两会热词,我们能"拼"出一幅怎样的蓝图?"人民至上"  相似文献   

17.
孝亲观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孝"是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倍受推崇。现代家庭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意识的蔓延,使得孝亲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忽视,从而也出现了很多人伦关系失调、家庭关系紊乱等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重新认识和提倡儒家伦理中重视孝道的思想,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现阶段领导干部在依法执政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主观上,领导干部法律至上的观念有待提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意识上未能树立法律至上的法制观念,行动上就不能做到依法执政.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根深蒂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也有所渗透.例如"官本位思想"、"人治思想"、"特权思想",以及与此相联系的金钱万能、贪污腐化、奢侈浪费、形式主义等现象在领导干部及公务人员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相反,法律至上思想、公仆意识、服务观念则相对欠缺,这就造成了某些领导干部的"行政中心"思想,以致出现了行政权失控或法外执政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导致了对依法执政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是艰难而痛苦的。虽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的理念在国人心目中基本得到了确立,但毋庸置疑,女性的地位与男性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距离。且不说在许多还相对闭塞的乡村,即便在文明程度已达到相当高度的城市,仍有不少女性依然在承受着心灵的煎熬,特别在婚姻内部,在家庭内部,这种状况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张晶晶 《理论学刊》2008,(5):123-126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基本内容.就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创作而言,舒婷和翟永明所表达的女性意识及其流变颇具代表性:在爱情婚姻态度上,舒婷是呼唤爱、追求爱,翟永明是质疑爱、反思爱;在生命体验上,舒婷是唯美的、翟永明是唯真的;在对性别归属的探寻上,舒婷笔下的女性有很强的社会性,而翟永明意在让女人返回女人自身.从舒婷到翟永明,女性意识经历了由外到内、由隐到显的发展过程,是从"拯救"到"彻悟"的衍化与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