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长芝 《北京医学》2006,28(9):546-546
为了解儿童药疹的年龄分布、皮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临床特征,我们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0例住院儿童发生药疹的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药物经口服、注射或其它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皮肤粘膜损害称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药物反应。随着儿童新药品种日益增多,药疹越来越常见,儿童发疹性疾病较多,须进行鉴别。本文对我院1992年~2003年门诊和住院儿童250例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毕连红 《当代医学》2010,16(32):24-2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9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5例。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为首位。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儿童给药引起药疹的问题,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药疹是临床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新药种类越来越多,使儿童药疹发生率日渐升高.为探讨儿童药疹的临床特点,我们对38例住院儿童药疹进行总结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药疹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药物反应,国内外文献报道均认为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为探讨儿童药疹患者的皮疹类型、致敏药物的变化及药疹的发病机制等,现对我科1989~2003年收治的270例药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302例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近5年来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药疹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302例确诊为药疹的门诊和病房患者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药最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生物制品、中草药等;皮疹类型以麻疹样型最常见,其次为荨麻疹型和多形红斑型、固定型等。结论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尽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皮肤科会诊院内发生的药疹18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科住院病人在院内发生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药疹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85例经科间会诊确诊为院内发生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院内药疹大多见于内科系统,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致敏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其次为中药中成药、碘造影剂、激素和生物制品等;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常见,其次为荨麻疹型、湿疹型、痤疮样型、同定型和多形红斑型药疹等。结论:对住院病人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合理用药,尽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完善的会诊制度有助于院内药疹的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在儿童疾病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引起疹的药物,并观察其表现类型及发展规律,对184例小儿药疹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最多,共72例,占39.13%,其次为痢特灵,共38例,占20.6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疹的致敏药物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04例药疹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药疹患者中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依次为抗生素(41.3%)、解热镇痛类药物(27.9%)、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疒间药(19.2%)。药疹类型以发疹型药疹最为常见,其次为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结论滥用药物是药疹发病率增高的一个原因,临床医师在应用上述致敏药物时应警惕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吕如飞 《微创医学》2005,24(6):931-932
近年来药疹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的趋势.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差异极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年来183例药疹住院患者的致敏药物极其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吕如飞 《医学文选》2005,24(6):931-932
近年来药疹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的趋势.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差异极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年来183例药疹住院患者的致敏药物极其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诊疗效果。方法:对我院的42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种儿童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诊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等全身中毒症状,常伴口腔粘膜损害,且可有肝、肾等多器官功能损害。三组临床症状相比,口腔黏膜受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症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重症药疹根据其既往药物过敏史、可疑药物接触史、潜伏期及临床皮损特点,可与相关皮肤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避免误诊,从而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治愈率高。一旦确证,须立即停止可疑过敏药物,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时给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联合经静脉注射丙球蛋白(IVIG)治疗,降低副作用。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83例药疹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药疹病人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皮肤科1990-1999年间83例药疹住院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药疹病例占同期住院病例的12.6%。重症药疹5例,占6.0%;致敏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类;皮疹类型主要是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其次是荨麻疹型。结论 药疹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新药的广泛应用和患者存在着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药疹患者会日渐增多,而且过敏药也渐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药疹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药疹的致病药物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近5年来共141例药疹的致病药物进行了临床分析,为药疹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本院近2a来中成药所致87例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方法:对87例中成药所致药疹患者的皮疹类型、发疹时间以及致敏药物的种类、剂型、给药途径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中成药致敏药物以注射剂引起药疹最多(51.72%);双黄连粉针剂引起药疹最多见(31.03%);最常见的皮疹类型为荨麻疹型(50.57%);87例全部治愈。结论:中成药所致药疹增加,提醒临床医生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在儿童疾病治疗过程中最容易引起药疹的药物,并观察其表现类型及发展规律,对184例小儿药疹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最多,共72例,占39.13%,其次为痢特灵,共38例,占20.65%。经观察发现,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数最多,共144例,占78.26%,其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的儿童免疫力低下,易患儿科疾病用药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型药疹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2003~2005年9月本院107例荨麻疹型药疹,常见的致敏药物有破伤风疫苗、狂犬病疫、青霉素类等,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样综合征、血压降低、发热等症状。结果 患者经甲基强的松龙、维生素C静脉滴注,口服抗组胺药均获痊愈。结论 荨麻疹型药疹可由不同药物所致,根据服用的药物与皮疹类型的关系及潜伏期可作出正确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抗癫痫药物引起药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蓉  周东 《四川医学》2006,27(8):788-790
目的 药物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抗癫痫药物引起药疹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综述传统和新型抗癫痫药物引起药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显示传统抗癫痫药物引起的药疹明显多于新型抗癫痫药物,且以含苯环结构的抗癫痫药物引起药疹为常见,抗癫药物起始剂量过大、加量过快、多药治疗出现药疹几率高。  相似文献   

19.
药物性皮炎15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无边  廖金轩 《华夏医学》2007,20(4):686-688
目的:分析药疹的临床特征。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52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疹型、致敏药物、潜伏期、药物反应史、并发症、治疗转归。结果:年龄以40-49岁组最多,药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常见,致敏药物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头孢菌素类最常见,平均潜伏期5.6d,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病例占32.6%。合并肝功能损害18例,肾功能损害13例。所有病例痊愈及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易引起药疹药物时要特别警惕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情况、预后等。方法:对221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药疹患者发病以中年人为主,儿童、老年人发病比例明显增高。致敏药物以青霉素类居首,其它依次为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类、抗癫痫类。皮疹类型以麻疹猩红热样型和荨麻疹型最多见,重症药疹所占比例亦较高,全身情况及并发症多见,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预防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