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0.05、0.1、0.5、1.0以及5.0 g/L 5个浓度梯度的青蒿末水浸提液对多子小瓜虫成虫、幼虫及孢囊进行离体杀灭试验。结果表明:0.5 g/L以上浓度的青蒿末水浸提液可完全杀灭多子小瓜虫的幼虫,0.1~1.0 g/L浓度可部分杀灭成虫,1.0 g/L浓度可部分抑制孢囊分裂,5.0 g/L浓度可完全杀灭成虫和孢囊。  相似文献   

2.
杀灭离体小瓜虫的药物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不同的药物及同一药物不同浓度对小瓜虫的成虫、幼虫、包囊的杀灭作用。 0 2~ 0 5mL/L甲醛、 2 %食盐水、 0 2~ 0 2 5mL/L冰乙酸、 0 2mL/L双氧水、辣椒老姜混合熬煮液、苦楝果熬煮液对离体小瓜虫均有明显的杀灭作用。而 1%食盐水、辣椒熬煮液、老姜熬煮液、苦楝树皮熬煮液、黄荆粗枝及细枝熬煮液、 0 7mg/L铜铁合剂对生活史中任何阶段小瓜虫均无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不同极性大小的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回流提取丁香制备粗提物,进行杀灭多子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药效活性追踪,确定丁香杀虫的活性部位为石油醚提取部分,进而利用硅胶柱层析和中压制备液相等分离技术结合活性追逐试验追踪分离丁香石油醚提取物(对多子小瓜虫幼虫和包囊的10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0mg/L和80mg/L),最终分离获得一种杀虫活性物质,经质谱、核磁氢谱、核磁碳谱等多种波谱分析技术确定该活性物质为丁香酚。体外杀虫结果表明,丁香酚对多子小瓜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其对幼虫15min、1h、2h、3h和4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21(5.85~6.65)mg/L、3.50(3.24~3.84)mg/L、2.90(2.62~3.22)mg/L、2.33(2.10~2.50)mg/L和2.15(1.98~2.32)mg/L,对幼虫4h的100%杀灭的质量浓度为3.5mg/L,对包囊6h的100%杀灭质量浓度为3.5mg/L。结果表明,丁香酚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杀多子小瓜虫药物。  相似文献   

4.
20种中草药杀灭离体小瓜虫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20种不同中草药,研究其不同浓度的水提物对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成虫、包囊和幼虫的离体杀灭实验效果。结果显示:0.1 g/L槟榔和乌梅对各个阶段的虫体均有杀灭效果,0.1 g/L大黄和黄芩1 h内对幼虫有杀灭效果,1.0 g/L浓度能杀灭成虫和包囊,表明槟榔、乌梅、大黄、黄芩的杀虫效果相对较好;贯众、乌药、枳壳等13种中药浓度达到10 g/L、50 g/L或100 g/L才具有一定杀虫作用,但效果不很显著;熟地黄、茯苓和黄芪即使浓度达到100 g/L时,也不能杀灭虫体。  相似文献   

5.
过氧乙酸对神仙鱼小瓜虫病的治疗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小瓜虫病对观赏鱼养殖的严重危害,试验选择过氧乙酸对七彩神仙鱼进行杀灭小瓜虫的有效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过氧乙酸对神仙鱼急性毒性试验,并在安全浓度下对患有小瓜虫病的神仙鱼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过氧乙酸对七彩神仙鱼的安全浓度为8.55mg/L,过氧乙酸在神仙鱼安全浓度内对小瓜虫的幼虫和包囊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过氧乙酸浓度在4.26~8.55mg/L的治愈率达70%。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小瓜虫病对观赏鱼养殖的严重危害,试验选择过氧乙酸对七彩神仙鱼进行杀灭小瓜虫的有效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过氧乙酸对神仙鱼急性毒性试验,并在安全浓度下对患有小瓜虫病的神仙鱼进行治疗试验。结果显示:过氧乙酸对七彩神仙鱼的安全浓度为8.55mg/L,过氧乙酸在神仙鱼安全浓度内对小瓜虫的幼虫和包囊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过氧乙酸浓度在4.26~8.55mg/L的治愈率达70%。  相似文献   

7.
2014年4~5月,针对江西余干康山和江西南昌昌东两处3口池塘养殖鱼类感染小瓜虫病,鱼类死亡较大,采用外用环烷酸铜溶液(25%环烷酸铜0.30~0.35mg/l),内服复方中草药合剂(复方中草药由青蒿、苦楝、槟榔、辣廖和苦参等经超微粉碎配置而成,每100kg饲料使用2kg)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进行治疗,4d后,3口池塘养殖鱼类死亡均得到有效控制,小瓜虫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研究从肉桂中分离纯化出具有抑杀多子小瓜虫活性的化合物。以乙醇为提取剂,用索氏超声提取法从肉桂中提取浸膏,再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为萃取剂,萃取不同有效组分,以不同浓度分别进行杀灭离体多子小瓜虫实验,发现石油醚萃取物的杀虫效果最优。然后对石油醚萃取物采用硅胶层析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波谱分析,最终鉴定其杀虫活性成分为肉桂醛;将肉桂醛溶于二甲基亚砜并用二倍梯度稀释法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测试其对离体小瓜虫的杀灭活性。结果表明,100%杀灭滋养体和感染性幼虫的剂量分别为50和8 mg/L,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13.9和1.8 mg/L;使用剂量在50 mg/L可完全抑制小瓜虫包囊孵化。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物对金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斌  常红军 《水产科学》2003,22(2):18-20
研究了硝酸亚汞、孔雀石绿、亚甲基兰、福尔马林、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生姜和辣椒合剂对金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对金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质量浓度小于1 0mg/L时,不仅不能杀死小瓜虫,反而刺激小瓜虫胞囊的形成,加速繁殖。只有当其质量浓度达到1 2mg/L时,才能有效地杀灭小瓜虫。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孢虫清(环烷酸铜溶液25%)对常见的8种淡水养殖动物草鱼、彭泽鲫、鲢、彩鲫、锦鲤、黄颡鱼、青虾、河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该药物对草鱼、彭泽鲫、鲢、彩鲫、锦鲤、黄颡鱼的96h LC50分别为2.905、3.450、2.243、3.638、3.638、4.08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2905、0.3450、0.2243、0.3638、0.3638、0.4084 mg/L。对青虾的安全浓度<0.2mg/L,对河蟹安全浓度范围为9.12~20mg/L。  相似文献   

11.
正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病原是原生动物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寄主的皮肤、鳍和鳃;感染部位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白色囊泡,鳍条被挤压变形;严重感染者,鳍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无鳞鱼、鳞片保护相对较弱的幼鱼以及免疫力低下的鱼更易受小瓜虫感染。小瓜虫病也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目前用以治疗小瓜虫的药物多数只能杀灭小瓜虫幼虫,对寄生鱼体的成虫由于有表皮囊泡包裹着加上有黏液覆盖,有效药物浓度很难到达寄生的  相似文献   

12.
合成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并进行杀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药效评价。以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为起始原料,在2位的胺基上引入与环己甲酰氯、苯甲酰氯、噻吩甲酰氯、乙酰氯以及氯乙酰氯等不同的酰基进而合成5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5),研究其对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并对杀虫活性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5种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 h的100%杀灭浓度为24.0 mg/L,对包囊6 h的100%杀灭浓度为60.0 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16.4mg/L。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的48 h LD50为234.3 mg/L,其安全浓度为64.1 mg/L。研究表明,化合物1[(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杀小瓜虫药物。  相似文献   

13.
海水小瓜虫病是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数十种海水鱼类较难控制的主要疾病,它是由刺激隐核虫(Cryptography irritans)感染引发,严重威胁鱼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利用复方中草药"HD-2"(槟榔、川楝子、绵马贯众、大青叶、穿心莲等以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经过200目过筛后收集粉末)投喂大黄鱼,研究大黄鱼溶菌酶(LZM)、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变化和不同用药方式对刺激隐核虫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口服"HD-2"可以促进鱼体LZM、T-SOD、AKP、ACP活性升高,以添加2%中草药组在提高4种酶活性方面作用显著,投喂后第14~21天酶活性最高。"HD-2"对体外刺激隐核虫幼虫的杀灭实验证实:4 h内在50 mg/L浓度下对幼虫没有杀伤作用,80 mg/L、100 mg/L、200 mg/L浓度分别可以杀死20%、54%、89%的幼虫,400 mg/L浓度下幼虫被全部杀死,幼虫4 h半致死浓度为109 mg/L。在室内为期15 d的大黄鱼小瓜虫病治疗实验中,A组按20 g/kg添加"HD-2"药物口服,同时按100 mg/L浓度药浴,存活率为50%;B组按20 g/kg添加药物口服,同时按50 mg/L浓度药浴,存活率50.67%;C组,在无药浴情况下,仅按20 g/kg添加药物口服,存活率为42.67%;A、B、C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2.67%(P0.05)。此外,A、B、C 3组中,大黄鱼胸鳍上白点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3个组的大黄鱼鳃丝上隐核虫数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实验结束时几乎观察不到虫体;而对照组大黄鱼鳃丝上隐核虫数量明显上升。实验过程中A、B、C 3组大黄鱼释放到体外的包囊数量明显下降,第12天时其包囊数量分别下降100%、91.1%、77.7%,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所述,口服和药浴同时用药具有最佳效果,仅口服中草药亦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从实用性和成本考虑,建议仅进行口服处理,即能保障大黄鱼较高成活率,中草药添加量为2%,投喂时间为6~14 d。该结果为防控鱼类小瓜虫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在养殖生产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合成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并进行杀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药效评价。以1-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为起始原料,在2位的胺基上引入与环己甲酰氯、苯甲酰氯、噻吩甲酰氯、乙酰氯以及氯乙酰氯等不同的酰基进而合成5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5),研究其对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并对杀虫活性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5种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 h的100%杀灭浓度为24.0 mg/L,对包囊6 h的100%杀灭浓度为60.0 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16.4 mg/L。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的48 h LD50为234.3 mg/L,其安全浓度为64.1 mg/L。研究表明,化合物1 [(1-甲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苯基-甲酮]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杀小瓜虫药物。  相似文献   

15.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探讨了鱼虫清对欧洲鳗(Anguilla angulla)的急性毒性效应,同时进行了鱼虫清对寄生虫的杀灭试验。结果表明:鱼虫清对欧洲鳗的24h、48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7mg/L、1.67mg/L和1.35mg/L,安全浓度为0.4mg/L。鱼虫清对指环虫(Dactylogyrus)和车轮虫(Trichodinella)的杀灭效果分别为:浓度在0.30mg/L、0.20mg/L以上作用24h,杀虫率可达100%。试验证明,鱼虫清对杀灭指环虫和车轮虫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瓜虫病及其防治方法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瓜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淡水鱼类专性寄生虫,患小瓜虫病的鱼病死率很高,所以小瓜虫病又被称为鱼类的"癌症"。小瓜虫隶属原生动物门,小瓜虫属,寄生在鲤鱼、草鱼、鲫鱼、金鱼、大口鲶等鱼类身上,并导致大量苗种甚至成鱼死亡~([1-4]),是渔业生产中最常见的鱼病之一。Fouquet~([5])最早对小瓜虫进行了描述,将小瓜虫病的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其生活史包括成虫期、包囊期和幼虫期三个阶段。小瓜虫病常在养殖场内暴发流行,给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17.
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不限于那种鱼或大小鱼都能发生,但对夏花和越冬鱼种的危害最大。小瓜虫寄生在鱼体皮肤、鳍和鳃丝上,吸取细胞组织作为自身营养,使病鱼瘦弱发黑,成群团状浮于水面,重者全塘死光。我场采用先在塘中施放硫酸铜,刺激小瓜虫迅速形成孢囊,当幼虫破囊而出时,即泼洒生石灰,杀灭小瓜虫幼虫。  相似文献   

18.
扁吻鱼鱼苗寄生虫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7月,在室内集约化培育扁吻鱼鱼苗期间,鱼苗相继受到多种寄生虫的侵袭。通过用甲醛、硫酸铜、氯化钠和硝酸亚汞等药物治疗。结果表明:水温16~19℃时硝酸亚汞治疗小瓜虫病的安全有效浓度为0.4~0.8 ppm。水温22~26℃时,为0.05 ppm;40 ppm-60 ppm福尔马林溶液可有效控制鞭毛虫和纤毛虫病;0.1 ppm硫酸铜10~15分钟有效杀灭纤毛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氯化钠易引起鱼苗产生大量粘液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以苯乙醇为起始原料,对醇基的α位碳上的氢进行取代,反应合成3种N-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化合物1~3),研究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和包囊的杀虫活性,评价杀虫活性物质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3种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对多子小瓜虫的掠食体和包囊均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中化合物1(2-甲胺基-1,2,3,4-四氢异喹啉-1-甲腈)的杀虫活性最强,其对多子小瓜虫掠食体4 h的100%灭杀质量浓度为20.0 mg/L,对包囊6 h的100%灭杀质量浓度为40.0 mg/L,对掠食体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为11.6 mg/L。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翘嘴红鲌的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62.78 mg/L。2-甲胺基-1,2,3,4-四氢异喹啉-1-甲腈具有较好的体外杀多子小瓜虫活性,且毒性较低,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鱼类体表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预防方法1.放养前清除池底淤泥,彻底消毒池塘,杀灭媒介生物等。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情地区引进苗种等。3.保持合理的密度。4.加强水质管理,投喂营养丰富饵料,提高鱼体抵抗力。5.养殖工具(网具、木桶、木瓢等)、食场等经常洗涤、消毒。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后及时治疗并严格隔离病源。6.利用病原体对寄主具有选择性,采用轮养方法。二、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1.小瓜虫①200~250毫克/升冰醋酸溶液浸洗15分钟或2毫克/升醋酸亚汞或硝酸亚汞溶液浸洗1.5~3小时或0.2~0.4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小时。②0.1~0.3毫克/升的醋酸亚汞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