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配合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在9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肝门区的左右肝管、肝总管外径,肝管汇合部的空间位置和常用的穿刺途径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的观察和测量,所得结果可为临床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提供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2.
尾状叶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肝尾状叶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为肝脏尾状叶切除术的入路和发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40具尸肝尾状叶标本的解剖观察和8具肝脏铸型标本的观察研究,揭示尾状叶的形状、边界、毗邻和血管胆管分布规律。结果:①尾状叶左侧的形态、大小、边界变异不大,其血液供应胆管引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蒂”,手术切除比较容易;②尾状叶的血管供应胆管引流繁杂,但均连接于Glisson's管的一二级分支的前上缘,沿肝门板后方向上解剖找出尾状叶“蒂”,从中再解剖动脉、门静脉、胆管易行,甚至一起结扎、切断也可;③肝短静脉数量、注入部位变异大,然而其走行多与腔静脉壁垂直,顺着方向解剖比较安全。结论:尾状叶切除的手术入路有四条:左入路、右入路、前入路和后入路。  相似文献   

3.
左肝管全程剖开手术,必须熟悉左肝管与邻近血管的局部解剖关系.为此我们用 ABS 丙酮溶液灌注塑型了6具新鲜成人尸肝脏,解剖40例(成人30,儿童10)肝脏标本,测量了左肝管长度和管径,左肝管与肝总管夹角。全程剖开左肝管与右肝管,并观察左肝管与右肝管、左肝动脉、门静脉左干和肝圆韧带的关系,提出了右肝管全程剖开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谢小光 《医学信息》2010,23(15):2876-2877
目的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叶、段胆管的解剖结构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方法 通过研究12例成人肝脏标本的肝内胆管与血管的位置、毗邻关系,设计出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对合的手术入路,并结合治疗56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果 左右肝管均位于肝脏脏面门静脉左右干的前上缘;左内叶、右前叶胆管位于相应门静脉的前内侧。右后叶胆管位于门静脉右前支或右前叶下段支脏面测侧者占66.7%(8/12);位于门静脉右后支脏面深侧或后上缘者占83.3%(10/12)。左外叶胆管位于门静脉矢状部脏面深侧者占91.7%(11/12)。选择经肝的脏面显露左右肝管,经肝的膈面显露肝内叶、段胆管相结合的手术入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6例,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选择经肝的脏面与膈面相结合的手术方式,较易取出结石。  相似文献   

6.
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行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切除标本病理报告为肝管细胞癌者2例.术后T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4例,左肝内叶2例,肝右叶1例,胆总管内1例,术后6周用胆道镜取出残留结石2例,1例因结石位于右肝Ⅳ级或以上胆管,1例因结石位于左肝内胆管且胆管狭窄而无法取出;结论 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是肝胆道结石二次手术提高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脏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之肝脏病理变化。方法:对7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叶标本进行病理检查,部分尚行粘液及胶原染色。结果:镜一常见的病变是肝间质炎症、胆管上皮及腺体增生和粘液上皮化生(100%)肝细胞水肿变性及小叶中央性淤胆。胆蛔症。2例伴肝胆管上皮癌,癌旁胆管上皮及腺体异型增生与癌相移行。33例见局限于门管区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与胆道炎症、上皮成分增生及粘液化生相关与胆管上皮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肝胆管结石二次胆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例患者经肝段切除病理证实为肝管细胞癌,术后经T形管造影检查发现残留结石患者10例,其中胆总管2例,肝右叶4例,左肝内叶4例,有8例患者在术后6w内采用胆道镜观察下取出结石,有2例患者因胆管狭窄未能取出。结论对肝胆管结石首次手术治疗加强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的观察,及早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胆道镜及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技术治疗的32例肝内胆管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患者,行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扩张术14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13例,行萎缩右半肝+右尾状叶切除术5例.术中经胆道镜结石取净29例,术中胆管有结石残留3例,术后经T管窦道以胆道镜取净结石,随访6个月~2.5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肝总管高位切开、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的应用在合并肝内胆管开口针尖样狭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李辉华 《医学信息》2010,23(18):3341-3342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对7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综合评价后进行不同手术治疗,并统计临床疗效与残存结石情况。结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加上T管引流术以及胆道镜激光碎石术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P〈0.05),并且残存结石率最低。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因根据患者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与判断后制定相关手术方案,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用6个取自新鲜成人尸体的肝脏,注入ABS丙酮溶液制成铸型。另外还解剖了经固定的42例(成人32,儿童10)肝脏标本,测量左、右肝管长度、管径,并观察左、右肝管与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关系。提出了左、右肝管全程剖开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张小弟  霍永江  张天政  魏志力  张毅 《医学信息》2006,19(12):2174-2176
目的 提高对胆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国内首例肝总管神经内分泌癌合并肝脏转移,结合国内已经报道的8例未发生转移病例,总结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男性3例,女性6例,8例以梗阻性黄疸起病,2例合并类癌综合征,梗阻部位胆总管下段2例,肝总管6例,胆总管中段1例,手术前均未能确诊;采取探查性手术,5例行根治性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2例行Whipple手术,1例行姑息切除+肝动脉插管化疗,1例外引流,手术后病理确诊。结论 胆管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是常见的症状,NSE、Cg-A、SYP等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的要点;手术切除率高,根治性切除是治疗的首选,如果肿瘤转移,姑息性切除+肝动脉化疗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亚毫米CT扫描速度极快,有效减少了运动伪影,分辨力极高,可以观察到内径在1 mm以下的小动脉。 目的:采用亚毫米CT观察肝外胆管的供血小动脉。 方法:纳入因各种原因需行上腹部亚毫米CT血管造影患者54例,利用连续薄层源图像观察,辅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观察小动脉起源、支数、分布优势,同时测量胆总管直径。 结果与结论:54例图像中胆总管均为1支,走行无特殊,其中51例能观察到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伴行于胆总管下段;其中7例胰十二指肠上动脉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吻合成动脉弓,亦伴行下段胆总管;上段供血小动脉中11例为胆囊动脉近段,14例发自右肝动脉,2例发自肝固有动脉,1例发自肝总动脉,1例发自左肝动脉。下段胆管供血小动脉占优势者39例,上段供血小动脉占优势者10例,其余5例较为均衡。54例胆总管内径4-24(11.0±5.8) mm。表明胆总管上段供血脆弱,因此该区术中不宜盲目分离、结扎小血管;对于胆石症与肝胰良恶性占位的中老年患者,术前行上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是有必要的。关键词:胆总管;动脉;血供;计算机断层成像(CT);血管造影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8.017  相似文献   

14.
术中胆道镜对诊断和处理器械所致胆管损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器械意外损伤胆管后的早期发现.方法总结1250余例术中应用胆道镜发现的14例胆管损伤,并列举转院2例术中未被发现的胆道损伤最终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4例中,胆总管下端后壁穿孔1例;右后支肝管穿透性损伤1例;胆肠吻合术时造成左肝管横断及误扎1例;取石器械穿破胆管壁至肝组织中形成假道11例,由于处理及时无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胆道镜,有利于手术者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或有意外损伤时,能及时作出诊断,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d discuss imaging method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with co-existing intrahepatic dilation and aberrant bile duct as well as other complicated biliary anomalies.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and analyzed 72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ranging in age from 15 days to 12 years old and who were seen at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ast 12 years, from January 1993 to October 2005. The image manifest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atients with co- existing intrahepatic biliary dilation and aberrant bile duct were carefully examined during operation via MRCP, cholangiography and choledochoscope. Twenty-two cases (30.1%) presented with intrahepatic bile duct dilation and 12 of these were of the cystic type. That is, the orifice of the dilated intrahepatic tract that converged into the common hepatic duct showed membrane or septum-like stenosis. In 10 cases the dilation tapered off from the porta hepatis to the initiating terminals of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and was not accompanied by stenosis. An aberrant bile duct was observed in 2 of the cases. In 3 cases, the right and left hepatic ducts converged at the choledochal cyst. In conclusion, the imaging methods for intrahepatic bile duct dilation posses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urther, for hepatojejunostomy with radical excision of a choledochal cyst, additional operative procedures for intrahepatic stenosis, possible bile duct malformation and pancreaticobiliary common duct calculi can potentially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739例胆囊疾病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发生胆管损伤5例(0.68%),其中胆管穿洞性损伤1例,副肝管损伤1例,电灼伤致胆管缺损1例,胆管横断伤2例。1例穿洞伤行开腹侧壁修补,T管支撑引流,恢复良好;1例副肝管损伤行开腹副肝管结扎,T管引流治愈;胆管缺损1例及胆管横断2例行肝门空肠围套式吻合,2例效果良好,1例发生胆管狭窄,予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熟悉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正规手术操作技术。发生胆管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统计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以及在十二指肠上段胆管的吻合动脉链之间的多环形血管网,为胆管外科手术提供临床解剖学理论依据。 方法 以丙烯酸树脂为动脉填充剂灌注6例肝外胆管动脉制备铸型标本,使用photoshop测量法测量微小血管内径,观测和分析肝外胆管的血供来源和分布情况。 结果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在肝总管上方存在弓型交通支,十二指肠上段胆管左右边缘的吻合动脉链间有丰富的横向动脉,吻合动脉链的供血约53%来自下方,来自上方的约占46%,1%来自中段肝固有动脉。通过对每条横向动脉中部的内径和两侧起始部的内径测量,发现肝总管中段和上段的横向动脉较粗,中部的平均内径分别为(0.26±0.02)mm和(0.24±0.04)mm,与两侧的内径比也比较大,上段比值最大,为1.09,中段其次,为1,下段中部的平均内径为(0.14±0.03)mm;与两侧的内径比值为0.74。 结论 肝外胆管上、下方的血供来源比例相对均衡;肝外胆管手术应尽可能于动脉吻合相对较少的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和血管相对较细小肝总管下部做纵行小切口,以降低肝外胆管血供的损伤;肝总管段的血供丰富,支持现行原位肝移植离断部位在胆囊管汇合处上方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992年1月~1998年1月本院为426例阻黄病例所行的胆肠吻合术进行了总结。原发疾病有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高位胆管狭窄236例(56%)、无击切除的壶腹部周围癌98例(23%)、肝门部胆管癌64例(15%)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8例(6%)。其治疗目的一类系胆道病变切除、胆道狭窄修复后的胆道重建.另一类是晚期肿瘤的姑息性内日引流。吻合的方式有:126例(29%)肝外胆管空肠吻合;34例(8%)肝门部胆管空肠吻合;其余采用多种路径的肝内胆管空肠吻合:包括肝方叶切除、左或右侧肝内胆管整形、肝门胆昔空肠吻合98例(23%);左侧肝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37例(32%);右侧肝切除、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6例(4%);肝圆韧带径路左侧肝内肝管空肠吻合34例(8%);经胆囊床行右侧肝内胆管空肠吻合15例(4%)。术后近期和1-6年的髓访结果表明.不同的阻黄病例选用适当的胆肠吻合术式可达到有效解除黄疸的目的.作者对胆肠吻合术的手术要点、术式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肝门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LH)的解剖基础及手术路径。 方法 解剖尸体肝脏,分离血流阻断所涉及各肝门结构,观察在二维平面中毗邻,测量在肝外长度及夹角;观察LH视频中肝门结构,总结镜下的位置及特征。 结果 肝动脉平面低于肝管(90%),肝门静脉分叉位置固定于后方;肝左和肝中静脉在肝外大多共干(90%),肝右静脉与共干间存在间隙,与肝后下腔静脉(IVC)前方相通;肝短静脉位于IVC两侧,有(7±3)支;IVC韧带在尸体中易忽略,活体中较明显,为包绕IVC的膜性结构,厚度个体差异大;各结构在肝外长度及夹角为肝门血流阻断提供足够空间;镜下各结构位置及特征与实体比较有特殊性。 结论 LH中应用肝门血流阻断有解剖依据及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