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济南城区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状况与意外伤害儿童气质及行为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济南市市区4所幼儿园4~6岁在园儿童,调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儿童气质,行为等特点. [结果] 在气质调查问卷中,难养型气质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相对危险度是3.486.发生意外伤害的儿童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指数三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意外伤害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应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减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学习困难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武汉市一所小学4~6年级8~11岁学习困难与学习优秀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困难组与对照组儿童其父母的文化程度、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等家庭环境因素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学习困难儿童较多具有冲动──多动、焦虑及品行等问题。提示学校、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意外伤害学龄前儿童的活动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意外伤害儿童的行为特点,以期发现他们的高危行为,探讨建立预防意外伤害的新型行为干预模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调查表、儿童活动水平评定量表和家庭场合问卷对意外伤害儿童(伤害组)和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各50例进行测评。【结果】伤害组的活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160,P<0.05)。而两组之间的家庭场合问卷总分以及各家庭场合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伤害组的活动水平偏高,倾向于好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述情障碍和行为特征,为改善和矫治儿童学习困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安宁市某小学三~六年级儿童进行整群抽样筛查,筛出学习困难儿童158名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非学习困难儿童158名为对照组。采用少儿述情障碍问卷和Conner’s父母问卷对2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儿童述情障碍的情感辨别障碍、情感描述障碍、外向性思维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研究组儿童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学习障碍儿童存在述情障碍,且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5.
事故倾性儿童行为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事故倾性儿童的行为特征,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对293例事故倾性儿童和288例对照儿童的行为进行评定,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PSQ因子平均得分,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事故倾性与各行为因子之间的关联。结果:事故倾性男童的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冲动一多动及多动指数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身障碍和冲动一多动是其事故倾性的危险因素。事故倾性女童行为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心身障碍。结论:应根据事故倾性儿童的行为特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妤  王晶  骆艳  吴汉荣 《中国校医》2012,26(7):481-483
目的研究3.3.3认知策略训练对小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为小学生心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武汉市1所小学同年级2个班58名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儿童进行3.3.3认知策略训练,对照组儿童则不进行相关训练。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评定训练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儿童心理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后,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上实验组比对照组得分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的行为得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显示,男生实验组比对照组社会退缩行为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实验组各因子得分降低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3.3认知策略训练对儿童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对男生减少社会退缩行为有促进作用,但对儿童行为问题总的改变效果不明显,提示今后对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干预要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中2,4-D丁酯与行为及智力的关系。方法:分层整群抽取黑龙江省某市农业发达的农村321例6~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2,4-D丁酯含量,根据血清2,4-D丁酯浓度将儿童分为2,4-D丁酯低暴露组(<0.0345μg/L)和2,4-D丁酯高暴露组(≥0.0345μg/L),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瑞文推理测验联合型(CRT)量表评价儿童智力。结果:在275名(85.67%)儿童血清中检出2,4-D丁酯(检出限0.0044μg/L),59名(18.38%)儿童有行为问题。高暴露组行为问题总发生率高于低暴露组(P<0.05),高暴露组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心身问题、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低暴露组(P<0.05),高暴露组智商(IQ)低于低暴露组(P<0.05);2,4-D丁酯含量与品行问题、学习困难、心身问题、冲动-多动行为因子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IQ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2,4-D丁酯影响6~10岁儿童行为和智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广西壮、汉、瑶族儿童多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对三族儿童发生多动行为的可能性有初步了解。 【方法】 采用Conner’s量表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和教师评定量表(TRS)、一般情况调查表对6 529名4~16岁壮、汉、瑶等民族儿童进行调查。 【结果】 6 529 例儿童中多动症筛查阳性588 例(9%),其中壮族阳性率10.1%、汉族7.5%、瑶族1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男童阳性率11.4%,女童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阳性率在6.3%~7.4%间,青春期少年为13.7%,各年龄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农村儿童阳性率10.8%,城市儿童7.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onner’s量表各因子得分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城乡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SQ因子分析出现9 个因子,其中冲动多动、身心、多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与原作者因子分析相符,并产生人际交往、不诚实、行为偏异、进食排便因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0 个变量对多动指数有影响,分别为性别、母亲分娩方式、行为偏异、品行问题、学习成绩、母亲文化、父母期望、父母对子女不良行为处理方式、父母近亲结婚。 【结论】 各民族儿童发生多动行为的可能性不同,影响多动行为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家庭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通崇川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现状,评价健康教育对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认知的影响。方法2016年7-8月,对南通市崇川区1200名8~15岁儿童开展意外伤害相关的预防和急救技能培训,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儿童意外伤害防治认知情况。结果南通市崇川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45.75%),家庭(30.22%)和学校(18.94%)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场所。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儿童在呼吸心跳停止急救,溺水抢救和倒出呼吸道积水,冷热水使用和触电急救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4.61%、38.00%、75.33%、62.17%和80.00%,均高于对照组的27.33%、35.00%、60.33%、49.00%和75.17%;在表皮擦伤、严重出血、烫伤急救的平均得分干预组为(1.88±0.91)分、(1.63±0.90)分和(2.26±1.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0±0.94)分、(1.45±0.92)分和(1.85±1.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现场亲自操作与视频观看是儿童最期望的健康教育方式。结论以现场游戏互动、视频观看、亲自动手操作等体验式的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高了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忠  张斌  覃凌智  张雅琪  邱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65-2768
目的:了解武汉市儿童伤害的发生现状以及家长认知水平、意识行为对伤害的影响,为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老街道、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密集地)、城关、乡镇等四个层次,抽取城区一条街道、农村一个乡镇,调查表采用了儿童安全联盟(TASC)在亚洲各国普遍应用的调查表为基本模板,根据武汉市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的修订。结果:武汉市儿童伤害的发生率为78.7%。未伤害组的监护人认为应"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比例高于伤害组,且未伤害组经常接受安全教育的比例明显高于伤害组;未伤害组监护人认为意外伤害能预防的比例明显高于伤害组,而认为无所谓学习防治知识、孩子未接受过安全教育、不注重为孩子创造安全环境是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孩子投意外伤害保险是保护因素。结论:家长对儿童伤害的认知情况、意识行为不容乐观,提供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更多的接受安全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家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控制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相关性,为有针对性开展儿童非故意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合肥市8所幼儿园2 062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采用自编问卷收集儿童过去1年非故意伤害的发生情况,采用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PSQ)对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进行调查。  结果  合肥市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年发生率为14.55%(300名),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21%(293名)。发生非故意伤害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及品德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检出率分别为32.67%,2.33%,19.67%,15.00%,2.00%,1.00%,5.00%,未发生非故意伤害儿童分别为11.07%,0.45%,6.41%,4.88%,0.40%,0.17%,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11,12.54,58.90,44.12,10.51,6.08,32.68,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身问题(OR=3.13,95%CI=2.11~4.66)、学习问题(OR=2.73,95%CI=1.86~3.99)、多动指数异常(OR=3.16,95%CI=1.40~7.14)与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心理行为问题是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影响因素,在制定学龄前儿童非故意伤害防控措施时,应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8年至2012年西安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病例特点,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方法 对2008年至2012年西安市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病例资料按ICD-10进行分类,并对意外伤害死亡病例性别分布、年龄组分布、死因顺位等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至2012年西安市儿童共有意外伤害死亡病例493例.男女性别比为2.29.西安市0~14岁儿童年均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8.84/10万,男童意外伤害死亡率(24.50/10万)高于女童(12.3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6,P<0.01).学龄组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最高.年龄越大意外伤害死亡病例所占比例越多.西安市儿童前5位意外伤害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38.34%)、溺水(15.21%)、意外窒息(14.20%)、意外跌落(8.92%)、意外中毒(6.49%).不同年龄组患儿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不同,新生儿及婴儿组意外伤害主要死因是窒息;幼儿组主要死因是跌落、中毒,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溺水.结论 根据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病例各年龄组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2岁流动儿童1600名,城区常住儿童1600名,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调查。结果 9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10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情绪障碍、品德缺陷、学习障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儿童中,品德缺陷、学习障碍、不良习惯、社会适应方面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1岁儿童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性格缺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城区常住儿童的心理健康优于流动儿童,应加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李新  陈宇  张莉莉  祁凯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400-4402
目的:探讨长春市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水平变化趋势,从而为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春市城乡482名0~15岁儿童青少年2007~2010年期间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伤害粗死亡率为15.99%,农村显著高于城市(χ2=23.56,P<0.0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11.23,P<0.01),15~岁组发生率最高(57.67%),0~岁组发生率最低(5.39%)。意外伤害致死类型前3位依次为疾病和死亡的外因、运输事故、所有其他外因。结论:意外伤害死亡是长春市儿童青少年第1位死因,应对儿童青少年人群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意外伤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习障碍儿童行为及家庭环境因素特点。方法按照配对设计方法,采用韦氏智力量表一中国修订本(WISC—CR)、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名学习障碍儿童与60名正常儿童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学习障碍组总智商及言语智商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存在行为问题(71.7%)。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和组织性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学习障碍儿童在言语智商上予以干预,可纠正存在的行为问题,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学习障碍儿童自我意识及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学习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及行为问题状况,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某小学一~六年级的儿童560名采用学习障碍筛查表和瑞文智力测验,并根据主要课程学习成绩筛出学习障碍儿童35名.选取与学习障碍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学习成绩中等、优秀儿童各35名为对照组,对儿童进行自我意识、行为问题方面的调查.结果方差分析显示,LD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6个因子分及总分显著低于一般组和优秀组儿童,LD组儿童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指数方面得分显著高于一般组与优秀组.结论学习障碍儿童较正常儿童表现为自我意识不良,且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深圳市学习问题儿童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特征,并与对照组儿童比较,为学习问题矫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以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为基础,编制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父母问卷调查表,通过随机抽样对463名男童432名女童进行调查,结果:学习问题检出率为8.38%,这些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儿童,常见的4种行为问题发生率依次为冲动65.8%,注意困难36.4%,说荒29.1%,说大话29.1%,结论:在学习问题儿童的矫治过程中,必须重视这类高发行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干预、诱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哮喘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随访92例学龄期哮喘患儿,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其行为问题状况。并以相同数量及性别的同年龄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进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 【结果】 50例学龄期哮喘男生中,22例(44.0%)存在行为问题,其中 19例(38.0%)存在违纪行为,15例(30.00%)存在神经症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42例学龄期哮喘女生中,17例(40.48%)存在行为问题,其中15例(35.71%)存在神经症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生(P均<0.05),而违纪行为和对照组女生无差异(χ2=0.454,P均>0.5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重学龄期哮喘患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患儿年龄、发病持续时间、年平均发作次数、年平均发作天数、总复发次数、体重与年龄比、静脉使用激素的天数及静脉使用激素的总量。减轻学龄期哮喘患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有:首次发病年龄、患儿坚持学习与应学习时间比例及一天平均户外活动时间。 【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均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重庆市5岁以下伤害死亡儿童监测数据,对5岁以下儿童死因的构成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20年重庆市40个区县所有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病例报卡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5岁以下儿童平均伤害死亡率为154.21/10万,意外伤害死亡占比在21.13%~33.84%之间,2020年达到最高(33.84%)。5岁以下伤害死亡儿童中:平均年龄1.87±1.48岁,其中<1岁、1~<2岁、2~<3岁、3~<4岁及4~<5岁占比分别为33.59%、 20.05%、21.02%、13.93%、11.41%; 男童占59.47%,女童占40.53%; 不同年龄组儿童死因分布不一致, <1岁组儿童首位死因为意外窒息(86.13%),1岁以上各年龄组儿童首位死因主要为溺水。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显示城镇与乡村间存在差异:城镇46.36%,乡村53.64%; 不同月份的儿童死因分布不一致,1、2、12月首位伤害死因为意外窒息,8、9、10月首位伤害死因为溺水,其他意外死因分布基本一致。结论 重庆市2010—2020年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儿童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需要对意外伤害死亡开展专项危险因素的进一步调查,为后期降低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提出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