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水平井低压漏失地层酸洗、酸化后残酸返排效果较差,残酸进入地层造成二次污染的情况,研发了氮气泡沫暂堵体系,并投入实际应用,有效提高了筛管水平井残酸返排率,保护油气层.  相似文献   

2.
该装置将单流、过滤功能融合为一体,安装在注水井井口来水管线上,来水先经过滤后再进入单流阀内,顶起阀球经联接头注入井内。一方面能有效过滤回注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另一方面在注入压力波动时,能有效关闭井口,防止地层返吐,具有结构简单、承压高、清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井投产的关键工序之一是排出钻井和射孔过程中对地层的污染物,以疏通地层与井筒间的流通通道,起到保护储层的作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水射流解堵、水力震荡解堵及强化氮气泡沫混排解堵对正常压力系统新井效果较好,但在深井及低压井的解堵效果较差,为此根据气举排液技术原理开发出氮气逐级返排工艺技术,通过优化布阀级数和布阀深度,合理控制返排压差,达到有效疏通地层的作用,在现场应用中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泡沫复合驱在注入过程中,由于其组成成分的性质及注入方式的影响,存在着气液交替困难、管柱承受交变载荷较大、井内高压流体易倒流至地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泡沫驱注入工艺管柱研究,配套了双锚定封隔器、环空单流阀、防返吐单流阀等注入工具,研制出了能够承受交变载荷、可防返吐、可顶替的泡沫驱注入管柱,经室内试验和现场验证,达到了设计的技术指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注入水反吐是导致疏松油藏注水井油层出砂的根本原因,为此设计了一种多重防反吐防砂注水工艺管柱。现场试验表明,注水井停注后,该工艺管柱阻止了地层注入水的反吐,防止了地层出砂,保证了水井停注后的再次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七棵树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压、特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开发效果,七棵树油田SW10区块对水平井的开发采用了超前注水,根据开发理论与生产实践,对七棵树油田SW10区块的超前注水开发效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对SW10区块水平井压裂效果、含水率和产量自然递减产生了明显影响。超前注水后,地层压力高,压裂液返排率提高,排液期缩短,有效提高了投产初期的产油量;减小了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储层物性伤害,有效提高了原油相对渗透率,降低了水平井的含水率;采用超前注水的油井比同步注水的油井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高,地层压力下降相对缓慢,单井产量递减慢。  相似文献   

7.
青海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油井酸化残酸返排困难的技术瓶颈是影响尕斯油田N1-N21油藏油井酸化增产效果不断提高的主要技术难题和阻碍。为了进一步提高酸化返排措施效果,青海油田采油一厂于2009年开展了新型氮气泡沫酸化及气举返排工艺现场应用的技术攻关和先导性实验,解决了其它几种酸化措施后残酸、残液返排方式返排压力低、效果差和成本高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油井泡沫酸化残酸、残液返排技术的新突破。现场先导性实验研究应用结果表明,两口井酸化返排施工成功率达到100%,残酸排出的彻底率达到80%,取得了较好的残酸、残液返排效果和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的开发是提高气井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大湾水平井水平段长,钻井液污染的深度和范围较直井更为严重,所以要充分了解大湾水平井的特殊性,考虑到酸压作业是在注入能力相差悬殊的长井段中进行,酸压的关键就在于酸液的分布,而酸液的均匀分布又取决于酸液体系与酸压工艺的合理化选择。文章介绍了大湾水平井的酸压液体体系和水平井(裸眼、套管)分段酸压工艺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裂缝溶洞型储集层,油井开发过程中产水原因复杂,除了地层自身产水外,还有部分产水原因为返排的钻井漏失液和酸压过程中挤入地层的压裂液和酸液。通过对压裂液和酸液的返排率进行分析,得以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储集层缝洞发育情况、酸压效果以及油井后期生产趋势等油田开发中所关心的问题。研究表明井孔附近及酸压沟通裂缝溶洞系统发育规模的大小,油体能量的大小和压入地层酸压液在缝洞系统中赋存位置是影响压裂液和酸液返排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锦州油田稠油水平井共有54口,均以蒸汽吞吐方式生产,水平井完井方式为金属割缝筛管完井。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地层压力逐年降低,导致返排能力下降;原油粘度高,导致举升困难。采用复合助排技术,通过药剂的补充地层能量、润湿返转作用,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为其他同类油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助排工艺解决了青海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油井酸化残酸返排施工中其它三种返排技术存在的返排压力低、费用高和效果差的技术难题。现场应用机械助排工艺两井次,残酸返排施工成功率达到100%,残酸排出的有效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水力冲砂不能解决春光油田部分水平井冲砂难点,提出氮气泡沫冲砂工艺,可以有效减轻低压水平井的漏失问题,提高冲砂效率;泡沫液柱与地层之间形成负压,使近井地带污染物返吐,有效解除近井地带堵塞;利用负压实现防砂前排砂,提高防砂效果。通过室内研究得到了泡沫体系配方,并对配方发泡性能、流变性能、携砂能力等关键因素进行评价。现场应用表明,泡沫流体冲砂解堵有效地防止了冲砂液漏失,是清除低压水平井井底出砂及解除近井地带堵塞的一项有效措施,对现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海上油田同心分注防返吐配水工艺无法验封的难题,开发了可验封式防返吐配水工艺。该工艺技术通过可验封式防返吐配水工作筒、配水器和专用验封芯子相结合,实现疏松砂岩地层分层配注防返吐且可验封的功能。与目前海上现用常规防返吐配水工艺相比,该技术可以验证分层效果避免注水井分层无效导致的层间窜流。该技术解决了现场的急需,突破了防返吐配水工艺不能大面积推广的瓶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高压作业气举快速返排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增产措施结束后,为了减少和降低压裂液或酸液对油层的伤害,需要将入井流体及时排出,但对于低压油藏仅靠自然放喷不能达到返排残液降低伤害的目的。为此设计了可承受高压的系列偏心工作筒和气举阀,研制出高压作业气举快速返排技术,本技术是指在压裂或酸压管柱上配套高压气举工具,施工结束后不起出增产措施管柱,直接采用气举方式实现压裂液快速返排的一项技术。现场450余井次的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显著提高压裂液或酸化液返排率,缩短排液时间,对强化措施效果,提高油井有效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现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压裂时,返排制度是决定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分析影响返排效果的施工因素,针对储层采用合理的返排制度有利于提高压裂液的返排效率、有效控制支撑剂的回流、提高水平井多裂缝的有效导流能力,从而提高储层改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锦州油田稠油水平井共有65口,均以蒸汽吞吐方式生产,水平井完井方式为金属割缝筛管完井。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地层压力逐年降低,导致返排能力下降;原油粘度高,导致举升困难。采用多元流体吞吐技术,通过药剂的补充地层能量、润湿返转作用,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为其他同类油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渗透率低,地层压力高的油田,由于出砂严重导致油井无法生产,影响油田产量,现有的机械固砂工艺成功率低,适用范围小,而水泥封堵固砂工艺存在压力高注不进去或注入后返吐留塞的风险。因此,为解决油井出砂问题,应深入剖析出砂井原因,根据不同的出砂机理,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优化固砂工艺,提升固砂的成功率,确保油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8.
酸化是油气井增产、注入井增注的又一项有效的措施。其原理是通过酸液对岩石胶结物或地层孔隙、裂缝内堵塞物等的溶解和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地层孔隙和裂缝的渗透性,从而达到油气井增产、注入井增注的目的。酸化按照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也称酸压)三大类。本文主要介绍碳酸盐岩和砂岩油气层的酸化原理、工艺方法、酸化用酸和添加剂的特性。并且将该酸化工艺在甘谷驿油田地区进行了应用,施工后增产十分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频繁跳闸的问题,本文以渤海P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标区块酸化后返排液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室内实验,明确了原油酸化返排液影响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酸化过程中酸液体系与地层中粘土矿物以及金属管道反应形成难溶的氟硅酸盐和氢氧化铁胶体混合物,在原油和地层流体的作用下乳化,返排液在电脱水器中无法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导致电脱水器跳闸。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复合处理工艺,通过离心与除泥剂的双重作用,处理后电脱水器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0.
吕宝强  苏莹  赵文  薛小佳  王蓓  刘新印 《广东化工》2011,38(11):174-175
自生热压裂技术是针对储层渗透率低、压力系数低、返排率低、压裂措施后压裂液滞留地层中对储层造成伤害等地质特征,利用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来减缓或解除液体的滞留,从而达到提高返排、减少储层伤害和提高工艺效果的目的。目前,国内在低压、低渗油气藏的改造中应用的自生热措施主要有CO2增能技术、N2增能技术、自生气热剂增能技术等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