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评估老年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对照分析我院677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547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接受PCI并获得完全血运重建的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结果表明,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女性、合并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20mm长病变、显著钙化病变和复杂病变(B2 C型)患者的比例及平均植入支架数均较多;2组PCI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3·8%)及总死亡率(3·0%)分别高于非老年组的1·8%和1·1%(P<0·05);平均随访(11·9±3·8)个月,2组总随访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心绞痛复发率、随访患者MACE发生率及总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组多支冠脉病变患者PCI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及总死亡率高于非老年组,但其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组相似,提示PCI是治疗老年多支冠脉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预后情况.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306例,分老年女性组126例,老年男性组18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老年女性组发病年龄晚,首发症状不典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多支病变均高于男性(P均<0.05);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的即刻成功率两者相似,女性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率明显高于男性组;然而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性别不是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与男性在临床特征及病变特点方面存在显著不同,但PCI治疗预后却基本相似,性别不能成为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余英荪  胡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51-55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对冠心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A组37例行PCI术;B组41例行DES和BMS治疗,所有患者入院时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资料录入数据库,电话随访出院后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37例患者置入支架51个,术后l周内复查心电图、血小板和心肌酶等血清学指标监测,未及异常;随访6月,症状完全消失35例(94.6%),再发心绞痛1例,支架内狭窄1例,再次狭窄率为2.7%,PCI治疗组较DES及BMS治疗组发生病灶血运重建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在冠心病患者可使患者及时获得完全血运重建,远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不同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利弊。方法 63例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分为PCI组(35例)和CABG组(28例),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再住院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0.54±5.13)个月。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22.9%vs.3.6%)(P<0.05),再入院率亦高于CABG组(45.7%vs.17.9%)(P<0.05),而CABG组无事件生存率高于PCI组(78.6%vs.48.6%)(P<0.05)。结论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2年后血运情况CABG组优于PCI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D患者65例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检测外周血中VEGF水平,并与5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察组患者术前血清中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即刻血清中VEGF迅速升高,术后24h和7d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术后不同血运患者的比较中,术后24h和7d完全血运患者血清中VEGF明显低于不完全血运患者。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而且还可作为CHD患者介入术后血运重建效果判断。  相似文献   

6.
李慧情  宋丽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473-2474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PCI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为PCI组,并选择同期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65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病死率、相关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介入成功率为98.4%(63/64)、出血等并发症10.9%(7/64)、院内外死亡率1.6%(1/64)、经随访表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2.5%(8/64)。药物治疗组介入成功率为95.4%(62/65),院内外死亡率为12.3%(8/65),经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6.9%(11/65)。两组院内外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脏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比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少、存活率高,并发症处理及时,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龄(≥80岁)女性冠心病(CHD)患者冠脉造影(CAG)特点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162例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A组)与271例高龄男性CHD患者(B组)临床和冠脉造影的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患者冠脉血管细小、病变复杂且严重.远期随访结果:A组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B组[15.1%(21/139)vs.6.5%(15/230)](P<0.05);A组MACCE发生率略高于B组[12.2%(17/139)vs.8.3%(19/230)](P>0.05).结论 与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相比,高龄女性CHD患者的冠脉细小、病变复杂,行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血运重建率高,但MACCE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老年、中青年冠心病 (CH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 ,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将 110例 CHD患者按年龄分两组 ,老年组 72例 (60岁以上 ) ,中青年组 3 8例 (4 5岁以下 ) ,比较组间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 中青年组具有典型心绞痛者占 89.5% ,老年组仅占4 7.2 % (P<0 .0 5)。老年组高血压占 4 7.2 % ,而中青年组仅占 15.8% (P<0 .0 1)。中青年组吸烟占 50 % ,老年组仅占 2 7.8% (P<0 .0 5)。家族史中青年组占 3 9.5% ,老年组仅占 9.7% (P<0 .0 1) ,提示吸烟、家族史为中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老年组三支病变占 4 3 .1%且狭窄程度较重 ,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占 55.3 % ,其中 7例 (18.4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狭窄。结论  CHD患者的年龄对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有明显的关系 ,预防冠心病要从儿童做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性完全性血运重建与非完全性血运重建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117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根据主要的冠状动脉及其重要分支是否完全再血管化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45例)和非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率、随访期间心血管总死亡率、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因心血管原因再次入院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完全血运重建组糖尿病患病率及心肌梗死病史例数较高(分别为44.4%、23.6%,P〈0.05)。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P〈0.05)、3支病变(P〈0.05)及复杂病变(P〈0.01)比例均高,病变数目少而平均置入支架数多(P〈0.05)。随访6~36个月,IR组再发心绞痛(P〈0.01)、再次血运重建比例(P〈0.05)和MACE事件发生率(P〈0.01)均显著高于CR组。结论:与非完全血运重建相比,完全血运重建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预后,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应尽可能达到完全血运重建或功能上的完全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8月冠状动脉造影示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125例,按年龄分组,对照观察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74.6±10.7)岁]56例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平均(52.3±12.6)岁]69例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血压病患病率、脑血管病及其他疾病患病率高于中青年组,闭塞时间长于中青年组,合并2支以上血管闭塞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CTO患者行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43例行PCI的患者,统计、分析和比较≥75岁老年组与≤74岁年龄组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成功置入支架、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而需外科搭桥以及术中、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结果 两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比例基本相似,但≥75岁老年组(20例)患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不全、陈旧性脑梗死和肾功能减退的比例[分别为25%比13%(P<0.05)、35%比8.7%(P<0.01)、25%比13%,、20%比4.3%(P<0.05)]高于≤74岁年龄组(23例);两组冠脉造影病变阳性率大致相似,但≥75岁老年组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复杂病变(两组比较分别为50%比17.6%、74.3%比51.6%,(P<0.01),成功置入支架的比例前者显著低于后者(34.3%比58.1%, P<0.01);因多支病变或复杂病变不宜或未能置入支架而需外科搭桥的比例前者显著高于后者(35.7%比17.6%, P<0.01);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30%比0, P<0.01).结论 ≥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常有心、脑、肾功能减退,其冠脉病变的特点是常为多支和复杂病变,PCI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王燕燕  王晓  邵加庆  赵明  汤沂 《江苏医药》2005,31(3):219-220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状况.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31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DM)分为冠心病(CHD)组和DM组,观察各组冠状动脉病变状况的特点.结果两组在年龄及血管病变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DM组女性所占比例高于CHD组;DM组比CHD组血压更高、高脂血症发生率;DM组冠状动脉左主干或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均高于CHD组.结论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完全闭塞的发生率高,糖尿病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择期PCI治疗的132例患者资料,均于术前行256层螺旋CT扫描,经智能软件系统计算CCS。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有无死亡、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或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无支架内再狭窄等。结果CCS>400组患者病变血管段数均显著高于CCS≤100组及100400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70%~99%、100%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PCI术后随访,CCS>400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CCS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多支及分叉病变比例显著增高,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其是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有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100例高龄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20例患者行急诊PCI术,80例行择期PCI术,观察近、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临床预后。结果 96例介入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6.0%;靶病变治疗成功率为95.6%(151/158),随访期间发生15例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成功率高、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3例(老年组)和同期接受治疗的青中年冠心病患者50例(中青年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老年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干预部位、支架植入数与青中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支架脱落、冠状动脉穿孔、急性冠脉闭塞等并发症。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PCI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的病变情况,分析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对50例老年DM合并CAD患者(DM组)和51例老年非DM合并cAD患者(NDM组)的冠脉造影结果、随访期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结果:随访期内DM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血管狭窄数目明显高于NDM组,DM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比率明显高于NDM组。结论:老年DM合并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例高,易发生心律失常,临床上缺乏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老年DM合并CAD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任民  杨兴盛  吕树铮 《河北医药》2012,34(16):2461-2463
目的 研究药物洗脱支架(DES)和CABG比较治疗三支病变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血管重运的患者340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比较2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比较,CABG手术病死率高于PC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MACCE、病死率、MI、猝中、血运重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比较,PCI组与CABG组MACCE发生率、病死率、MI、猝中率、再次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三支病变CABG与PCI两种血运重建方式治疗后,患者的1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龄老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相应治疗。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诊断为ACS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检查治疗年龄>75岁,平均年龄(79.8±4.5)岁的惠者168例为A组,选取同期诊断为ACS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检查治疗年龄<65岁,平均年龄(59.7±4.6)岁的患者168例为B组。两组患者对比,分析高龄老年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女性;A组收缩压、血糖以及血肌酐水平要高于B组,而体质量指数则低于B组,多支病变所占比重大,左主干、前降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病变均变多(P<0.05);介入治疗两组成功率无差异均为98.21%。结论高龄老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变复杂,多为多支病变,收缩压、血糖、血肌酐水平均为影响痛变程度的指标,PCI治疗是提高>75岁的ACS惠者生存质量的较好选择,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急诊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冠脉病变特点、PCI资料和住院期间事件.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影响因素.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1个月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大.结论 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主要适用于危险因素较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