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不能再以殖民者的姿态为自身谋利;而东道国也不能狭隘地以保护民族产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由抵制跨国公司的进入.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竞合关系,在无形资产收益上表现得愈益突出.无形资产使东道国和跨国公司双赢,持久得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东道国与跨国公司IT产业的动态博弈竞争模型,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分析东道国企业市场行为、IT产业特征、政策环境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东道国企业的学习效率、技术差距、金融市场效率和竞争产品的替代程度。文章还研究了技术差距对技术溢出的影响,发现东道国与跨国公司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技术差距,东道国模仿创新与跨国公司研发创新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浅析在华跨国公司之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在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给东道国带来不利的影响;分析了在当前中国法制还不是很健全的前提下,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弱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作为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主体,它通过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为东道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就业机会,繁荣了东道国的经济,但同时,也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问题,就是这种风险之一。传统的有限责任原则在跨国公司紧密的经济联系之间越发地暴露出其弊端,严格恪守这个原则会严重威胁债权人的利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揭开法人面纱理论、整体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跨国公司母公司与东道国公司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技术转移,在这场技术转移博弈中,东道国作为信息劣势方,能否通过技术转移究竟得到利益、得到多少利益,取决于技术转移双方的谈判以及双方经济力量的对比。本文通过技术转移对东道国净利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东道国在技术转移时谈判条件的确定上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时,通常假定他们的一部分技术会转移至东道国的企业里,但经验研究还不能为这种正的溢出效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运用投入产出表构建纵向溢出变量,使用1999—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的行业级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检验外资的进入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具有显著的正的横向溢出效应,但纵向溢出效应为负,且在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策略可以达到税负最小化、规避各种风险、逃避东道国管制等相关目标。我国众多企业已开始了自己的跨国经营过程,但对转移定价的应用还缺乏经验。因此借鉴西方跨国公司的经营方法.灵活采用转移定价策略应是我国跨国企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是我国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新内容。就此分析了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因和对东道国的“溢出效应”与可能存在的“挤出效应”,指出目前由于政策的局限性,“溢出效应”远未发挥,因此,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外资研发机构的“溢出效应”,调整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R&D国际化趋势及其在华投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几个主要特征,即跨国公司投资于国外的科研经费在总额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企业中从事R&D工作人类大幅提高,美,日,欧发达国家的跨国R&D在高新技术领域内相互交叉投资的现象较为突出,跨国公怀大多选择科研政策宽松,服务设备完善,市场潜力巨大的东道国。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作为理性的行为主体,其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然而,由于政府无法给予跨国公司一个可置信承诺,反而使本来可以双赢的结果变得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个量化的模型来阐明该博弈的具体过程,定量地指出在有一个可置信承诺时,政府从中得到的更多的效用,由此找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应通过法律的形式给跨国公司一个可置信承诺,由此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国际技术转移行为的合作博弈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技术转移是技术输出方和输入方的共同行为,由于行为双方的目标差异,所以在技术转移中可 能存在直接或间接利益冲突.从而影响技术转移行为的实现.因此,探讨国际技术转移行为主体的行为机制, 对于双方采取合理对策,实现利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博弈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国际技术转移行为合 作博弈模型,通过模型对跨国公司在技术转移中与东道国的合作机制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逐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国家利益观。国家利益问题成为他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指导时外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试从邓小平以国家利益为准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坚持国家利益必须搞好对外开放这两个层面上来阐述他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认真研究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跨国企业经营战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是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多年来已吸引数十万家跨国企业在各地设立分公司。这些跨国企业的经营状况备受政府、研究机构、境外投资者和企业自身的关注。研究从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的跨国企业中随机抽取了120家企业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跨国企业的探索型、防御型、分析型三种战略与企业量性及质性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为跨国企业制定有效的经营战略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现金运作较之国内经营企业的现金运作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局部模型分析不能对跨国现金集中运作这一专题进行整体、系统的模型分析,因此也不可能解决全局性的问题.运用整体模型法,构造了跨国公司现金集中运作系统的结构框架;设计了资金运作策略子系统、多边净额支付子系统、现金余额决策子系统的系列模型;建立了跨国公司现金集中运作系统的整体模型;从而提出了跨国公司现金运作的一种新方法,为进一步开发跨国公司现金运作的智能系统奠定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奶业产业链的组织模式与利益机制间的关系及其演进规律,本文通过建立无限阶段博弈模型,对比研究了长期合同模式和合资经营模式下的奶业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表明:长期合同模式下的利益分配机制更有利于乳品加工企业,而原料奶生产者由于承担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面临原料奶较强的专用性以及自身小规模分散的组织状况,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合资经营模式下,原料奶生产者与乳品加工企业可以成为利益的统一体,双方不仅有动力提高自己的利润水平,也有动力提高合作方的利润水平.国际奶业产业的实践也说明,实现从长期合同模式向合资经营模式的转变,是中国奶业产业链模式演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从跨国公司的发展看我国企业的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实施国际化、进行跨国经营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世界跨国公司发展历史和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模式、对策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使上市公司资产发挥最佳,为股东和社会带来最大利益。文章指出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典型代表,激励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从知识型企业的特点出发,研究和思考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激励机制,分析激励的投入产出要素,讨论组织和个体在激励过程中激励效益最大化的定量表示,并应用运筹学的规划技术建立组织和个体激励效益最大化的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