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后海孝友胡同里有一个九门小吃,里面经常是人山人海,来的多是那些十分钟爱北京各式各样小吃的人.九门小吃里就有百年老字号--爆肚冯.以前在前门门框胡同经营的爆肚冯因要拆迁搬到这里后,每天都有许多好这口的人从城南城北赶过来,专为吃到这正宗的爆肚.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老爷子虽然76岁了,依然每天到九门小吃来看一看,把把关,因为他不仅是爆肚冯的掌门人,也是这九门小吃的召集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爆肚儿的起源和存在年限已不好考证,不过可以肯定它是清真的饮食。现在北京留存下来的老号都是清真馆,但在很多小吃街上所见到的爆肚儿,已经没有民族之分,更谈不上吃爆肚儿的讲究了。  相似文献   

3.
何伟 《中国食品》2005,(19):0-21
东来顺今年102岁了.2005年9月16日东来顺在发源地--北京新东安市场举办了第二届美食节,50余种北京小吃进行展卖.其中有被北京人喜欢的蜜麻花、油酥烧饼、豌豆黄、咯吱盒、驴打滚、杏仁豆腐等老北京小吃;有被老顾客怀念的东来顺奶油炸糕、东来顺清真小吃艾窝窝、糖卷果、炸松肉、爆肚、喜字饼、烧羊肉、羊头肉等;还有东来顺自己创新的畅销新品小吃核桃酪、蛋黄酥、月饼等供您品尝.  相似文献   

4.
爆肚     
魏博 《中国食品》2003,(23):1-41
爆肚是北京小吃中久负盛名的一款美食,长期历来,深深的被人们所喜爱。关于爆肚,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曾有文字的记载。《燕都小食品杂咏》这样记载:“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并说:“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经煮熟,自成极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己。”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其爆肚的制法、口味及口感特征都讲述的非常清楚,使人一目了解。  相似文献   

5.
小吃和名吃往往是一个地方饮食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经济和假日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去一个地方看一看,品味一下当地的风味小吃和名吃是一件称之为快乐的事情。北京曾是金、元、明、清4朝古都,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200多种有名的北京风味小吃,豆汁、焦圈、年糕李、爆肚冯、门丁肉饼、碗豆黄、炸三角、吴大少糖葫芦等等。北京小吃,注意精选材料,坚持传统工艺操作,并且物美价廉,很受人们的喜欢。如今漫步街头,想吃到正宗的北京小吃也越来越难,一些曾经颇负盛名的老字号如今也已沦为难以为…  相似文献   

6.
"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樨黄菜片儿汤。"说的就是老北京民间丰富的吃食。"北京小吃"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了。由于北京独特的历史背景、政治地位和民族融汇基  相似文献   

7.
王祖远 《四川烹饪》2009,(12):43-43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民间文化最根底的东西,有时也可以从吃的方面入手。于是在北京的那几日.我都是尽量上街吃北京小吃,这无非是想尽快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林华 《中国食品》2023,(7):156-157
<正>2023年3月22日,北京烹饪协会发布《弘扬北京小吃文化赋能北京小吃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内容如下:一、立足技艺传承,努力保持北京小吃原汁原味。要充分发挥北京小吃大师的传、帮、带作用,弘扬工匠精神;要把师带徒传承做法上升为企业制度;要持续把驰名北京小吃编制为行业标准;要加强对北京小吃名师和绝技进行抢救性挖掘和记载。  相似文献   

9.
陈连生 《餐饮世界》2012,(9):101-102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雅俗共赏,有人说,自打有了北京城就有了北京小吃,照这么说起码也有3000多年了。但真正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小吃,还要从公元1145年北京作为国都以后逐渐形成。而形成以清真风味小吃为主的这种格局也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10.
<正>"南来顺·中国京菜北京小吃节"6月27日隆重开幕,既传承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进一步挖掘、弘扬民族餐饮文化,又打造了北京特色小吃品牌,提升了北京小吃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北京小吃"品牌的不断发展。北京小吃是深蕴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文化成果,它的每一个品种的制作方式、食用方式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审美意趣。它既是物化的北京都城史的一块"活化石",又是京味儿文化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1.
北京小吃以它的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好吃不贵、快捷方便而被人们称为老北京的一块活化石、古都北京的一张名片、好看能吃的工艺品、北京瑰宝、京城味道。游故宫、登长城、品小吃,成为来北京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位经营北京小吃60多年的老经理曾骄傲地说:"在北京居住的人早点谁没吃过油饼、烧饼,谁没喝过豆浆、豆腐脑?"北京小吃与正餐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不定时性和少量食用的特点。北京小吃最早叫"小食"、"零食"、"吃食"、"茶食"、"碰头食",指的是卖小吃的无定摊定点,挑担、推车走街串巷,吆喝卖。吃小吃的,游逛的人,休闲  相似文献   

12.
“生爆肚尖”这道菜.虽不是什么名贵的大菜,但却受到许多食客的喜欢。可是要做好这道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菜,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合群 《中国食品》2003,(10):0-40
说起爆肚宛,并不是老字号,可它的创始人宛升源在清真餐饮业却绝对是个人物,他深有感触地说:“有些老北京的名小吃走样了、走味了或不见了,我们一定要把它们留下来。”  相似文献   

14.
正月十五闹元宵.华北大酒店把传统的老北京庙会引入星级酒店.让京城百姓在星级服务中体验庙会传统文化的别具一格.返璞归真。老北京传统小吃卤煮火烧、炸咯吱合、肉丁馒头、老豆腐、驴打滚、爆肚、塔裢火烧等丰富的美食小吃,在厨师们精益求精的制作下.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舞狮子热闹非凡,唢呐、锣鼓喜气喧大.体现了欢乐祥和、蒸蒸日上的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15.
丁超 《美食》2007,(6):70
“同心的爆肚平罗的羔,沙湖的鱼头撑断腰。”这是近年来流行在宁夏银北的民谚。意思是说,同心县城南关马家饭馆的爆肚丝以味道鲜美而招徕往返旅客,平罗县青草羊羔以香辣无膻而吸引路人,沙湖的鲢鱼头以鲜香味美赢得旅客的称赞。  相似文献   

16.
芝麻烧饼     
刘桂云 《烹调知识》2012,(11):56-56
京城传统风味小吃——爆肚与烧饼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爆肚”食用时,其特点是:佐小烧饼食用,尤其是佐芝麻烧饼食用,其风味更佳。  相似文献   

17.
驴打滚     
魏博 《中国食品》2003,(17):1-41
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历史悠久的品种之一.以黄豆面为主要原料,加入赤豆沙馅加工精制而成。驴打滚的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相似文献   

18.
正相比春天的小骚动、秋天的小忧郁、冬天的小慵懒,夏季是热辣而充满活力的。如果仔细盘点,北京的爆肚儿、京酱肉丝,成都的麻婆豆腐、尖椒小炒肉,广州菠萝蜜煲鸡、榴莲炖鸡,哈尔滨的烤串、蚕蛹……哪个不是疯狂刺激味蕾的杰作?  相似文献   

19.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这是记者在采访北京晋阳饭庄时,看到老舍先生生前为该店题的一首诗.从诗句中看到了老舍先生对“实且华”的山西小吃的赞许,而老舍先生尤为称道的还是北京风味小吃.老舍先生著作中有关北京小吃的描写,读起来是那样脸炙人  相似文献   

20.
北京豆汁     
“一锅豆汁味甜酸,咸菜盛来一大盘.此是北平新时品,请君莫作等闲看”.这是民国时期有人对北京小吃——豆汁的称赞.豆汁,是北京一种独具风味的流质小吃.北京人,特别是老北京人喜食豆汁尤如南方人日不离茶.它原是“粉房”的副产品,粉房是北京专作粉丝、淀粉的作坊.粉房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