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常用标准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十分困难,本文旨在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运用。方法:15例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动过速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观察其心律和心率变化。结果:6例患者心动过速的频率逐渐增快,分别诊断为慢性持续性交界性心动过速(3例)、慢性房性动过速(2例)和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另9例异位心律失常消失,转变为窦性心动过速,停止滴注后数分钟5例再次出现原心律失常,诊断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6例)。结论: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不同,因此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亦不相同。可藉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常用标准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十分困难 ,本文旨在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运用及其价值。方法  15例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动过速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 ,观察其心律和心率变化。结果  6例患者心动过速的频率逐渐增快 ,由 (112 .3± 8.7)次 /min增加到 (178.6± 2 2 .8)次 /min ,诊断为慢性持续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3例 )、慢性房性心动过速 (2例 )和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例 ) ;另 9例异位心律失常消失 ,转为窦性心动过速 ,停止滴注后数分钟 5例再次出现原心律失常 ,诊断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例 )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6例 )。结论 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不同 ,因此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亦不相同。可借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鉴别慢室率阵发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3.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为一严重室性心律紊乱。我们用经食管心房起搏控制TdP发作。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选择:6例均为本院1986~1994年住院患者,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34~69岁,平均43岁。1.2治疗方法:6例均为反复发作性昏厥,抽搐,频发室性早博(室早)。昏厥发作时心电图证实为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6例皆给予静脉补钾、补镁、异丙基肾上腺素以及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等治疗后,症状控制仍不满意。随之给予食管心房起搏(XD-Ⅱ型起搏仪,苏州东方电子仪器厂产),起搏频率在心电监护下,以不出现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早搏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长间歇依赖室性早搏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共14例,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8例,室颤(w)5例(2例由TdP转化而来),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呈反复发作的特点,予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结果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8例TdP和1例VT的治愈率100%,5例VF的治愈率40%,死亡3例。结论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5年8月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29例,缘于右心室IVT采用消融导管起搏标测法,以起搏时与VT发作时12导联QRS波形态与振幅完全相同的起搏部位为消融靶点,并在周围做巩固消融;起源于左心室IVT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或寻找P电位。结果27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1%,随访1年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2004年8月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应用盐酸胺碘酮针剂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及阵发性房颤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合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申丽婷刘新兰嗜铬细胞瘤合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较为少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27岁。因阵发性头痛伴晕厥1月,于1994年3月1日入院。入院后发现病人发作性头痛时,血压高达30/16kPa持续2~3m...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原因之一。我院自2000年以来经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1126例次,发现室性心律失常654例次,其中检查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9例次,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姜涵  李明生 《临床医学》2006,26(10):33-34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80例心力衰竭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诊6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74例有室性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VPC)32例,成对VPC30例,多形VPC1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0例,阵发性房颤10例,随诊6个月,5例发生猝死,无心律失常患者无猝死。结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硫酸镁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二例报告常德卫生学校周君田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徐建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与QT间期延长相关联的特殊类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情凶险,治疗复杂。我们用硫酸镁静滴治疗2例,效果显著。例1:女,56岁。因反复心悸、气...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异位激动,频率大于或等于每分钟IOO次所构成的心律失常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定性心动过速持续30秒以上,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不超过30秒或连续心室搏动不超过100次的,称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病因1.l此病多数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右室发育不全等。1.2可发生于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等中毒)、电解质紊乱、Q-T延长综合征。1.3心脏机械性刺激(如心导管介入性治疗、心脏手术等)也是病…  相似文献   

12.
第十五章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第二节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正常心脏的窦房结起搏细胞具有最高的自律性,并发放冲动频率,窦房结发放的冲动快速地传到心脏的每一部位,将潜在性低位起搏细胞期前激动。因此,  相似文献   

13.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异位心动过速中的一种类型。心电图上异位心动过速有多种分类:按心动过速发作方式分为阵发性与非阵发性;按持续时间分为短阵性与持续性;按发生机制分为折返性、自律性增高性和触发活动性;按起源部位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或室上性和室性;按QRS波群时间的宽窄分为宽  相似文献   

14.
李惠  黄德嘉 《华西医学》1996,11(4):430-432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发作2例报告李惠黄德嘉章茂顺曾焕琼王世蓉初宁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心内科本文报告2例患者于施行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时,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发作,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参考。我院自1983年7月~19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不同类型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1])。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起搏器不同类型随机分为四组,同期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四组起搏器的起搏比例及感知、起搏异常的情况,记录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起搏术后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起搏比例≥60%占比70.00%,起搏比例60%占比30.00%,房室逆传16.00%,感知异常10.00%,起搏异常5.00%,室性融合波56.00%,心室安全起搏6.00%;发生频发房性早搏15.00%,房性心动过速19.00%,阵发性心房颤动5.00%,室性早搏30.00%,多源室早17%,成对室早24.00%,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2.00%。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监测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及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为起搏器程控及疾病治疗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518001)方卫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尚缺乏统一的分类法,随着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相应的对室速的机理及治疗已有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心电图的特征和电生理学的基础及临床治疗已显示有一定特殊者已加以区分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效果.方法:对34例IVT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LIVT)采用激动标测法或起搏标测最早QRS波相结合;对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RIVT)采用起搏标测法标测靶点,标测靶点后放电消融.结果:34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其中30例消融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失败,随访期间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术能够根治IVT,成功率高,且安全可行,可作为治疗I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肌梗死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中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4h昼夜节律变化和心率变异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英国产MS-ID/100动态心电图仪对72例中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24h连续记录。结果 显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有2个高峰(07:00-12:00和16:00-18:00),部分心率变异异常显示迷走神经兴奋性下降,相对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结论 冠心病、心肌梗死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昼夜节律变化对防治室性心动过速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梅建东 《新医学》2003,34(3):171-171
读了贵刊2000年第11期“肢体加压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4例”一文后,启发很大。一年半来笔者用此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21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21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0~65岁。11例为病毒性心肌炎所致,7例为预激综合征所致,3例病因未明。初次发作5例,反复发作16例。治疗方法见该文犤1犦。治疗效果:21例治疗后13例急性发作终止,有效率为62%(13/21),其中4例为初次发作,9例为反复发作;8例为病毒性心肌炎所致,4例为预激综合征所…  相似文献   

20.
25例难治性快速心律失常中男8例,女17例。年龄7~75岁。按心律失常性质,分为3类: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8例;③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13例。基本病变为: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