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电子媒介体硫堇(Thi)聚合于玻碳电极(GC)表面形成带正电的多孔聚硫堇(PTH)复合膜,再利用共价结合和静电吸附将纳米金(nano-Au)和过氧化物酶(HRP)修饰于电极上,从而制得HRP/nano-Au/PTH/GC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还原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H2O2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4×10-6~4.26×10-3mol L,线性相关系数R=0.9993(n=23),检测下线为4.0×10-7mol L(S N=3),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将壳聚糖-碳纳米管(CS-MWNT)复合物修饰于电极表面,然后利用氯金酸电沉积纳米金(nano-Au),最后吸附过氧化物酶(HRP),从而制备出性能良好的HRP/nano-Au/CS-MWNT/GCE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还原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7.0×10^-6mol/L-1.29×10^-2mol/L范围内对H2O2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R=0.9989,检测下限为2.3×10^-6mol/L(S/N=3).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较快的响应速率、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3.
将电子媒介体硫堇(Thi)聚合于玻碳电极(GC)表面形成带正电的多孔聚硫堇(PTH)复合膜,再利用共价结合和静电吸附将纳米金(nano-Au)和过氧化物酶(HRP)修饰于电极上,从而制得HRP/nano-Au/PTH/GC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H2O2)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在聚硫堇修饰玻碳电极上利用电位控制组装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新方法.首先将硫堇(TH)电聚合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形成均匀的带正电荷的导电聚合膜,再通过调节溶液的酸度使HRP带负电荷,利用电位控制的方法在硫堇聚合膜(PTH)上组装HRP, 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HRP的整个组装过程进行表征.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计时电流法将HRP修饰电极用于H2O2检测,结果表明,在2×10-5~2×10-2 mol·L-1范围内HRP修饰电极的响应电流与H2O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研究对各类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LSSV)研究了对苯二酚(HQ)和间苯二酚(RS)在聚噻吩/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玻碳电极(PTh/NTiO。/GCE)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作为两种苯二酚传感器表现出极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0.2mol/L柠檬酸一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H4.6),RS和HQ的氧化峰电位相距508mV,且在PTh/NTiO2/GCE上的峰比在裸GCE上的高出6.5倍。在最佳条件下,PTh/NTiO2/GCE对HQ和RS在1.0×10^-7~8.0×10^-6范围内都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混合物中的检出限(S/N一3)分别为3.3×10mol/L和3.7×10^-8mol/L。通过计算得出了一些动力学参数如电子转移数(n),质子转移数(m)。该法被用来同时测定废水中的RS和HQ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基于AAO模板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Pd纳米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纳米线的形貌。用Pd纳米线构建了过氧化氢无酶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过氧化氢(H2O2)具有很好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对过氧化氢的响应范围为1.0×10^-5-1.62×10^-3mol/L,检出限达到6.0×10^-6mol/L。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聚硫堇和纳米金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电化学聚合法在铂丝电极上制备聚硫堇,将其作为电子媒介体并且用于化学吸附纳米金,然后通过纳米金来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最后用聚乙烯缩丁醛包埋修饰好的电极,从而制得了新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还原峰峰电流与H2O2的浓度在2.15×10-6~1.43×10-2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0×10-7mol/L,相关系数为0.998.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8.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上羧基化石墨烯制得羧基化石墨烯修饰电极,以此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多巴胺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3.0的Na:HPO4-C6H8O7,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在1.4×10^-3-1.8×10^-4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6mol/L.实验结果表明,玻碳电极经羧基化石墨烯修饰后对多巴胺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灵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将2-氨基乙硫醇共价键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玻碳电极对尿酸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氧化作用,表现在尿酸氧化过电位的负g(230mV)和峰电流的增加.并且,尿酸的氧化峰电流在8.0×10^-6~2.0×10^-4mol/L内随尿酸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相关系数为0.9976,检测限为4.8×10^-7mol/L.该法被成功地用于人尿中尿酸含量的测定.另外,该修饰电极可将常规电极上尿酸和抗坏血酸重叠的氧化波进行有效的分离,由此,该法有望用于两者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将硫堇通过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构建了一种新型NO2-安培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NO2-在该传感器上表现出良好的安培响应.其稳态电流与NO2-的浓度在9.0×10-7~1.49×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7mol/L.此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该传感器应用食品中NO2-含量的测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纳米硫化镉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光降解苯酚溶液为探针反应,考察了[Cd2+]/[S2-]、表面过剩S2-和表面修饰剂PVP等纳米硫化镉(CdS)晶粒制备条件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S2-浓度较低时,无论PVP是否存在,[Cd2+]/[S2-]的不同均不影响光催化活性;当表面无过剩S2-时,不加PVP的样品光催化活性优于加入PVP的样品;当表面有过剩S2-但无表面修饰剂PVP时,光催化活性的差异主要由过剩S2-浓度不同引起的,过剩S2-浓度越高样品的光催化活性越低;当表面有过剩S2-时,样品光催化活性的差异不仅与过剩S2-浓度有关,还与PVP存在与否有关。此外,总结了光催化活性最佳时CdS催化剂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子筛负载CdCl2,再与Na2S反应获得负载纳米CdS的分子筛M-CdS,将其与聚乙烯复合得到具有特殊光性能的材料PE/M-Cd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DSC等对复合材料的光性能和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M-CdS复合材料在540~550 nm波长范围呈现明显的荧光发射现象,并且随着M-CdS含量增加,荧光发射峰略微红移,荧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紫外光谱显示复合材料在280~325 nm有明显的吸收峰,且随着M-CdS含量的增加而增强。M-CdS对PE具有异相成核作用,复合材料结晶温度提高。随M-CdS含量增加,PE结晶生长受阻,熔融热焓下降,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巯基预修饰的介孔氧化硅球孔道中原位生长纳米硫化镉(CdS)晶体,得到了介孔氧化硅负载的纳米硫化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表明,得到的纳米硫化镉为六方晶相,其粒径被控制在2.6nm,在量子区域,与介孔氧化硅球最可几孔径大小一致.通过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和酚的实验,对介孔氧化硅负载的纳米硫化镉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与体相硫化镉材料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纳米硫化镉体现出了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表明,其高活性与其量子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法合成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将所得的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以及交流阻抗法对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同时探讨了Ni(OH)2与VS2的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H)2与VS2的质量比为5∶1时所制备的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最高可达到4021F/g,且在电流密度为5A/g下进行500次充放电测试,电容保持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sodium(CMC)/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MWCNT)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dissolving CMC with ionic liquid as solvent.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MC/MWCNTs were studied using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X-ray diffraction(XRD) system and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MC dissolved with ionic liquid could be uniformly enwrapped on the surface of MWCNTs,and the coating thickness of CMC was about 5.4 nm.There are obvious oxidation peaks in the cyclic voltammograms curves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coated with a CMC/MWCNT composite in H2O2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The MWCNT content and ultrasonic time strongly affected the dispers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CMC/MWCNT composite.While the MWCNT content and ultrasonic processing time was 2 wt% and 2 h respectively,CMC/MWCNT composite exhibited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采用沉淀结合法,制备二氧化铅/石墨烯(β-PbO2/rGO)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研究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β-PbO2/rGO复合电极和纯β-Pb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中,纳米β-PbO2较均匀地分散在rGO片表面,β-PbO2/rGO复合材料比纯β-PbO2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复合电极因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电化学反应速度较快;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β-PbO2/rGO电极的质量比容量比纯β-PbO2电极高,证明复合电极具有比纯β-PbO2电极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声-浸渍法,以SBA-15为硬模板、Mn(NO_3)_2为锰源制备出介孔MnO_2.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以及热重-差热方法(TG/DTA)对样品的物理结构进行表征;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EIS)考察样品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 结果表明,样品MnO_2复制了SBA-15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分别为282m~2·g~(-1)和2.75nm;介孔MnO_2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动力学可逆性,电荷转移电阻小,电化学活性较高,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5F·g~(-1),循环500次后仍保持在210F·g~(-1).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C 中的类的OO(Object Oriented)的特点(封装、继承、多态),类的功能(语言模块单元),类的构成(定义、类名、类体、数据访问方式,继承方式:成员的种类;可见性:virtual,inline,friend,static,const),类的实现(成员变量、成员函数、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类的应用(类的实例化一对象,访问方式等),类对象的初始化,类的扩充(结构、联合、类属类),并简介相关的类设计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氢气鼓泡法预处理泡沫镍集流体,通过循环伏安法原位电沉积Ni3S2活性材料,制备了Ni3S2-多孔镍@泡沫镍(Ni3S2-Ni@NF)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Ni3S2-Ni@NF材料表现出优异的赝电容性能,在2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4.56 F/cm2,且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2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4.06 F/cm2)和循环性能(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 000次的比电容保持率约73%).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处理辅助的化学法制备了Co/β-Mo2C双金属碳化物,将其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阳极催化剂.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研究了形貌和组成,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法、循环伏安(CV)法和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Co/β-Mo2C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以及出色的微生物相容性. 含有3 mg/cm2 Co/β-Mo2C的阳极MFC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和库伦效率分别为483.3 mW/cm2和3.7%,分别是未修饰的碳纸阳极MFC的1.30倍和1.68倍. 该研究可为开发高性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催化材料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