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B.A.瓦赫拉梅耶夫教授的珍贵遗著——《侏罗—白垩纪全球植物群及气候》(1988,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前不久已由孙革、张志诚、郑少林合译完毕(张志诚校)。最近正在付印,予计1991年2月下旬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部著作是瓦赫拉梅耶夫教授毕生从事中生代植物群及全球性古植物地理、古气候研究的经典性总结。该书全面总结了世界各地的侏罗—白垩纪植物群(包括大植物及孢粉)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阶段。在活  相似文献   

2.
第四纪孢粉学利用现代和化石孢粉重建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数据可视化和计量分析模块,以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0年间的共计6081篇第四纪孢粉学相关文献为基础,梳理了近30年来第四纪孢粉学的过去和现在,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第四纪孢粉学领域发文量呈增加趋势,中国的总发文量和国际影响力整体呈增长趋势;第四纪孢粉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有明显的聚集性;中国科学院是外文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机构。第四纪孢粉学近30年的研究主要涉及古植物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等领域,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定性和定量重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表土花粉研究、花粉与人类活动、亚洲季风演变和孢粉分类学是近几年发刊的热点。虽然一些关键词如花粉产量、代表性以及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定量关系等出现频次低,但对第四纪孢粉学十分重要。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湖泊表层沉积物的花粉研究,探讨花粉与植被、气候的定量关系,为准确解译化石花粉提供坚实基础。随着孢粉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模型模拟技术的发展,孢粉研究的精细化和模型化趋势也将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定量重建的准确性及植被、气候模型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缑旭东  冯卓 《古生物学报》2021,60(2):299-313
树木生长轮记录了植物生长期的气候环境信息及其生理响应过程, 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生长轮的解剖学特征获得, 因此生长轮的定量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林学、地理学、古气候学和古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我国虽然保存了丰富的木化石, 但前人多从系统分类学角度研究木化石, 而较少利用木化石生长轮定量分析方法开展古气候环境的研究。本文主要结合松柏类木化石生长轮定量研究的案例, 对生长轮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常用参数进行了系统比较和讨论, 包括: 生长轮宽度(Growth-ring Width)、年敏感度(Annual Sensitivity)、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生长轮显著度指数(Ring Markedness Index)、晚材率(Percentage Latewood)、细胞减小率(Percentage Diminution)、脆弱性指数(Vulnerability Index)、中生形态指数(Mesomorphy Index)、生长轮类型的划分以及细胞直径与直径平均值差值的累计代数和(cumulative algebraic sum of each cell''s deviation from the mean of the radial diameters, CSDM)。生长轮定量研究的参数和方法在松柏类木化石中的应用, 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环境信息, 而且在树叶寿命推算方面也有重要应用潜力。因此, 松柏类木化石生长轮的定量研究在揭示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物候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河北蔚县中侏罗世苔藓植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记述了河北蔚县中侏罗统乔儿涧组的8种苔藓植物化石:Hepaticites elegans sp. nov., H. hebeiensis sp. nov., H. sp., cf. H. solenotus, Riccardiopsis hsüi gen. et sp. nov., Metzgerites yuxianensis gen. et sp. nov., M. exhibens g1n. et sp. nov., Marchantiolites sulcatus sp. nov.。通过扫描电镜和显微镜对这些化石的形态特征和细胞构造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有些属种与现代苔纲的某些科属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此外对本区苔藓植物化石的生态型、古地理、古气候等问题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含油气盆地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寻找古环境研究的多种途径,探索用孢粉信息函数半定量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孢粉是气候变化敏感的信息载体,气候适宜,孢粉信息函数值越高,而且在沉积过程中,从岸边到湖盆中心,随着水体加深,孢粉信息函数值逐渐降低。利用孢粉信息函数的这种变化规律,按<2.0、2.0—2.1、>2.1三个参数值,将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的湖盆划分为半深湖、浅湖和滨浅湖环境。并依据沙河街组孢粉信息函数值从沙四段到沙一段呈现低(1.97)—高(2.12)—低(1.88)—高(2.28)的韵律性变化,判断古气候呈干热—潮湿—干热—潮湿的旋回性演变。西部凹陷沙河街组孢粉信息函数的变化规律与古气候演变有很好的响应,同时与盆地不同发育阶段的古地貌、古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孢粉信息函数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弥补缺少大化石给含油气盆地沉积环境研究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世界秋海棠属侧膜组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秋海棠属侧膜组11新种,即星果草叶秋海棠(BegoniaasteropyrifoliaY.M.ShuietW.H.Chen)、耳托秋海棠(B.auritistipulaY.M.ShuietW.H.Chen)、桂南秋海棠(B.austroguangxiensisY.M.ShuietW.H.Chen)、水晶秋海棠(B.crystallinaY.M.ShuietW.H.Chen)、须苞秋海棠(B.fimbribracteataY.M.ShuietW.H.Chen)、巨叶秋海棠(B.gigaphyllaY.M.ShuietW.H.Chen)、黄氏秋海棠(B.huangiiY.M.ShuietW.H.Chen)、长柱秋海棠(B.longistylaY.M.ShuietW.H.Chen)、扁果秋海棠(B.platycarpaY.M.ShuietW.H.Chen)、喙果秋海棠(B.rhynchocarpaY.M.ShuietW.H.Chen)、多变秋海棠(B.variifoliaY.M.ShuietW.H.Chen);并报道了3新变种及1新名称,即疏毛越南秋海棠(B.boniiGagnep.var.remotisetulosaY.M.ShuietW.H.Chen)、密毛龙州秋海棠(B.morseiIrmsch.var.myriotrichaY.M.ShuietW.H.Chen)、簇毛伞叶秋海棠(B.umbr-aculifoliaY.WanetB.N.Changvar.flocculosaY.M.ShuietW.H.Chen)及彩纹秋海棠(B.variegataY.M.ShuietW.H.Chen)。  相似文献   

7.
孢粉与环境     
本文探讨了孢粉学在研究古植被、古气候、古地理方面的意义。文中运用我国丰富的新生代孢粉分析资料,详细地讨论我国新生代以来古植被的特点,古气候的演变以及古地理的变迁,进一步讨论上述古环境诸因素的演变对寻找石油、煤等有机可燃矿产及各种沉积矿产方面的意义。本文还讨论了现代孢子花粉研究在环境保护和人类保健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Taphonomy"(埋藏学)一词在国外的古生物学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关化石埋藏学的文献数目也与日俱增(见图1),这些文献涉及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地区及不同生物门类.在荷兰出版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是一本在地学界很有影响的杂志,在1988年连续出版了"淡水环境的古生态学及埋藏学"(第62卷)和"埋藏学"(第63卷)两本专辑.在美国出版的"Palaios"和"Paleobiology"两种杂志更是以刊登化石  相似文献   

9.
根据松辽盆地梨树断陷早白垩世地层中孢粉百分含量的纵向变化特征,建立了自下而上各层组的孢粉组合。通过分析孢粉、藻类以及介形类的古环境指示特征,恢复了梨树断陷地层的气温带、古植被、干湿度以及湖水古盐度。沙河子组沉积时期为温暖潮湿的中亚热带气候,古植被为针叶林和灌草丛,湖水为淡水、微咸水;营城组沉积时期为南亚热带气候,古植被为针叶林和灌草丛,湖水同样为淡水、微咸水;到了登娄库组沉积时期,气候变得炎热干旱,为热带气候,古植被为针叶林,湖水则变为半咸水。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指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沉积环境的分析。同时,结合盆地发育讨论了古气候变化的控油意义,古气候的变化控制着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与分布。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Michelia L.)一新种:台山含笑(M. taishanensis Y. H. Tong, X. E. Ye, X. H. YeYu Q. Chen)。该新种目前仅分布于我国广东台山市的北峰山,与广东含笑(M. guangdongensis Y. H. Yan, Q. W. ZengF. W. Xing)近缘,但其叶柄更纤细,叶背老时变无毛,雄蕊较多且较长,花丝白色,药隔短小而与后者区别。  相似文献   

11.
孙启高 《生态学报》2001,21(4):653-659
陆地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与全球气候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环境和植被均呈动态变化,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开始出现,并发生强烈分化,成为植物界的主宰,对这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格局和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大量保存在地层中具有叶相特征的被子植物叶化石对认识这一过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信息,简述了利用被子植物的叶相对古气候,古地理等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历史,“气候与叶片多变量分析程序”(Climate-Leaf Analysis Multivariate Program CLAMP)颇具特色,运用CLAMP在定量解释古气候等方面可以得到准确而精确的结果,这对定量重建晚白垩世以来全球陆地气候环境变化的格局与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因组甲基化修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以甲基化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如何减少保存环境对异地采后样品的影响,提高整个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目前尚未有系统的认知。该研究选取5种常用的采后样品保存方式(液氮冷冻、-20 ℃冷冻、变色硅胶干燥、密封袋密封、75%酒精浸泡),分别用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s统计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方法,对华南植物园锥栗进行F MSAP研究,以期找出最佳保存方式。同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F MSAP体系进行优化,筛选出9对引物(E3 H/M2;E5 H/M2;E6 H/M1;E6 H/M5;E8 H/M1;E8 H/M5;E9 H/M2;E11 H/M5;E14 H/M1),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锥栗甲基化水平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在锥栗F MSAP的研究中,Willcoxon signed ranks tests统计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论一致,密封袋保存效果最佳;成熟叶半甲基化率(27.83%)和总甲基化率(51.13%)高于幼叶(21.35%,45.90%),全甲基化率(23.30%)低于幼叶(24.55%),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数39.60%,香农信息指数0.207±0.002,表现出较高的甲基化水平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山东青东凹陷西部古近纪地层孢粉研究,共建立4个孢粉组合:Ⅰ.Ephedripites-Inaperturopollenites-Ulmipollenites minor,Ⅱ.Pinaceae-Ulmoideipites tricostatus-Taxodiaceaepollenites,Ⅲ.Quercoiditeshenrici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Ⅳ.Alnipollenites-Juglanspollenites-Polypodiaceaes porites。根据与渤海湾地区的孢粉资料对比,确定4个组合的时代分别为早始新世晚期—中始新世早期、中始新世早—中期、中始新世中—晚期、中始新世晚期—晚始新世。该区古近纪植被类型由落叶、阔叶和灌木混交林逐步转变为落叶、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古气候经历了干热的亚热带气候到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再到亚热带型温暖气候的变化。沙四段上部到沙三段下部沉积时期是研究区烃源岩最为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4.
孙革 《古生物学报》1979,(3):312-325
本文记述了吉林汪清县天桥岭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准苏铁果属(Cycadocarpidium)的发现和该属的两个新种:巨大准苏铁果(C.giganteum sp.nov.)和雅致准苏铁果(C.elegans sp.nov.),并讨论了它们在确定地层时代、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区分布的泥炭地与玛珥湖是孢粉的良好载体,适宜开展晚更新世以来孢粉分析重建古植被与古气候研究以对该区未来气候变化进行准确预测。几十年来,该研究经历了从定性描述—半定量重建—定量重建的三个阶段。随着对研究剖面样本采集密度的增加,研究者们也得以观察到更多气候变化事件,尝试提出了气候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初步探索了气候变化驱动机制;同时,为了提高定量重建古植被、古气候的准确性,对长白山区也开展了现代孢粉植被关系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相信随着对现代孢粉植被关系认识的加深,古植被、古气候重建精度的提高,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6.
陆生植物气孔参数与大气CO_2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生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利用植物气孔参数(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来指示或重建古大气CO2浓度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就陆生植物气孔参数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作了简要探讨,并对植物生物学方法在定量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有关钙质超微化石 Florisphaera profunda的古海洋学意义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orisphaera profunda是古海洋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一种钙质超微化石。利用F.profunda百分含量可以研究海水上层结构变化、海水初级生产力的演变并进而推断古气候变化及其机制。这一方法在世界诸大洋第四纪古海洋、古气候研究中都已有成功的先例。本文综述了利用F.profunda百分含量研究古海洋、古气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主要应用实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最近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古生物学家麦克鲁教授(Prof. W. S. McKerrow)和美国著名古地理学家史科提斯博士(Dr. C. R. Scotese)主编的《古生代古地理与生物地理》(《Paleozoic Palaeogeography and Biogeography》)一书由伦敦地质学会出版。这是1988年牛津国际古生代生物地理和古地理学术讨论会的一本论文集,收编了英、美、澳、中、法、比、加等国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40篇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文字流畅、图文并茂、见解新颖、内容丰富。该书引用了古地磁测量的最新资料,探讨了古气候变迁、海平面升降与生物演化辐射及其迁移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古生代每个时期动植物各个门类的生物地理分区及亲缘关系。是一本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安徽省枞阳县和安徽大学校园内春季开花的22科30属40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扁球形至长球形,P/E值最大的花粉见于贴梗海棠[Chaenometes speciosa (Sweet)Na-kai],为1.41(1.23-1.79),P/E值最小的花粉见于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13(2.),为0.78(0.71-0.83);体积最大的花粉见于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直径为60.8(57.5-65.0)μm,体积最小的花粉见于菱叶绣线菊(Arisaema jacquemontii Blume),为11.5(10.0-12.5)×9.8(8.0-12.)μm.萌发孔主要有3沟(20.5%)、3孔沟(61.5%)、散孔(15.4%),六孔(2.6%)等类型.外壁纹饰主要有条纹-穿孔(22.5%)、细网状(27.5%)、粗网状(25.0%)、条纹状(50%)和颗粒状(12.5%)等类型.同时调查了其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得出了这些植物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该花粉组合信息可用以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陆生植物气孔参数与大气CO2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生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利用植物气孔参数(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来指示或重建古大气CO2浓度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就陆生植物气孔参数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作了简要探讨,并对植物生物学方法在定量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