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高滴度麻疹疫苗 (剂量大于 4.7log1 0感染单位 )因安全性问题而被停止使用。但就此认为 E2株麻疹疫苗不安全是不确切的 ,本文试图澄清这一点。  用于婴儿接种的高滴度麻疹疫苗主要包括 E2疫苗与 Schwarz(SW)疫苗 ,它们都来自 Edmonston株 ,不同的仅是传代水平与细胞底物——分别是鸡胚成纤维细胞与 WI-38。在有母传抗体的婴儿中 ,E2疫苗比 SW疫苗的免疫原性更好 ,可诱导高的抗体阳转率。 1 990年 ,参考该免疫原性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在发展中国家实施 6月龄儿童常规接种高滴度 E2疫苗 ,因为那里麻疹死亡的危险性大 ,…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用麻疹Edmonston-Zagreb(E- Z)株疫苗进行小规模试验以确定4~6月龄婴儿所需免疫剂量,并将此疫苗与Schwarz株疫苗进行了比较。用蒸馏水稀释麻疹E-Z株疫苗,使0.5ml疫苗中分别含40000、20000和10000个空斑形成单位(PFU)。同样用蒸馏水稀释Schwarz株疫苗,使0.1ml疫苗中含40000PFU。  相似文献   

3.
儿童接种高滴度麻疹疫苗与2~4年后较高死亡率有关.本文作者分别对接种了高、低滴度麻疹疫苗[Schwarz、Edmonston-Za-greb(EZ)或 Biken-Cam疫苗]的两组儿童的后期(免疫后20~34个月,平均27个月)免疫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包括迟发型超敏反应,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淋巴细胞表型分布和植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表明 ,麻疹疫苗雾化免疫是非皮下注射方法中最有希望的 ,作者于 1 998年秋在墨西哥 Hildalgo州的帕夸罗山和图兰辛戈对入校的学生进行了单剂麻疹疫苗或麻疹 -风疹疫苗的群体免疫 ,评价了麻疹抗体应答情况。  将学生随机分成 6个组 ,3个组用雾化法接种 Edmonston- Zagreb( EZ)麻疹疫苗 ,其中一组为小剂量麻疹疫苗组 ( 1 0 3pfu) ,一组为麻疹疫苗组 ( 1 0 3.9pfu) ,另一组为麻疹 -风疹 ( RA2 7/3)疫苗组 ( 1 0 4 .2 pfu) ,后两组剂量与常规注射剂量相同。另 3个组皮下注射常规剂量麻疹疫苗 ( 1 0 3.9pfu/0 .5ml)作对照 ,其中两组分…  相似文献   

5.
对于学龄儿童,用麻疹疫苗气溶胶加强免疫比皮下接种的免疫原性强;对于12月龄儿童,用麻疹疫苗气溶胶初免的免疫原性较强。26%8月龄墨西哥婴儿中可检出母传被动抗体,会干扰麻疹疫苗的接种。麻疹疫苗气溶胶通过自然途径进入宿主体内,其诱导的免疫应答发生于局部淋巴结,从而限制了与循环抗体的接触。此项研究旨在评价麻疹疫苗气溶胶初免9月龄墨西哥婴儿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麻疹疫苗对婴儿的免疫效果以及疫苗株和免疫年龄的作用尚不清楚.作者对88名6或9月龄婴儿接种Ed-monston-Zagreb(EZ)株或Schwarz(SW6、SW9)株麻疹疫苗,分别在免疫前、免疫后2周和3个月对受试者进行血清抗体测定及其他项目观察.结果表明,三种疫苗株诱导的血清抗体阳转率基本相似.但各疫苗组免疫后3个月的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则差别较大,SW9组为1367mIU/ml,SW6组为982mIU/ml,EZ组为303mIU/ml(P=0.003).SW9组在免疫后2周有丝分裂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生作用减弱,其他各组在3个月后也减弱,淋巴细胞增生作用与麻疹抗体水平呈负相关.SW9组在免疫后2周体内CD8T细胞、可溶性CD8、新蝶呤和β_2微球蛋白水平都有增加,可溶性CD8和β_2微球蛋白在免疫后3个月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982年1月~6月在芬兰坦佩雷市用三价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对幼儿进行的一次临床试验.作者将174名14~24月龄无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史的健康儿童,随机分成3组.在双盲情况下接种下述三种疫苗之一:(1)高滴度Pluserix疫苗:每瓶含麻疹病毒Schwarz株10~(3.9)TCID_(50)、腮腺炎病毒Urabe Am9株10~(4.92)TCID_(50)和风疹病毒RA27/3株10~(4.14)TCID_(50);(2)低滴度Pluserix疫苗:每瓶含麻疹病毒Schwarz株10~(3.25)TCID_(50)、腮腺炎病毒  相似文献   

8.
麻疹、腮腺炎爆发在麻疹 -腮腺炎 -风疹( MMR)疫苗单剂接种率高的人群中常有报道。多次试验已显示消灭麻疹需要进行两次麻疹免疫。本文报道在各种人群中第 1和第2剂 MMR疫苗对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影响。  研究在参加无细胞百日咳 DTP疫苗试验的学龄前儿童中进行 ,1 995年 9月到 1 997年 1 0月选择 6 1 0名接种过 1剂 MMR疫苗的儿童 ,按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 ,389人在接种 1剂无细胞百日咳 DTP或 DT后 4周采血 ,2 2 1人在接种 1剂无细胞百日咳 DTP或DT和第 2剂 MMR后 4周采血。检测结果表明 ,接种 1剂 MMR者中的麻疹抗体阴性率或不…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到1995年使麻疹死亡率比免疫前降低95%,发病率比免疫前降低90%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地区的免疫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并重点控制城市地区的麻疹。本文介绍了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在9月龄儿童中使用单剂麻疹病毒Schwarz疫苗控制麻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近来免疫接种率高的人群中的麻疹爆发进一步强调了麻疹疫苗免疫失败是消灭麻疹的一个障碍。作者用汇总分析法来估计继发性麻疹疫苗免疫失败率(即疫苗诱导血清阳转后发生的临床麻疹)。 作者从1411项研究中选出125项相关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发现10项研究有计算合并的继发性免疫失败率的详尽资料。作者在合并前作了齐性检验。 尽管严重的不均匀性阻碍这些研究资料汇总为单一组群,但这些研究可分为三个均匀组群来作汇总分析。A组研究为灭活疫苗组,B和C组均为活疫苗组。A、B、C组的继发性麻疹疫苗免疫失败率分别为23%、4.8%~10%和0。B组与C组相比,有较高的免疫失败率,且难以从缺乏免疫记录,12月龄前免疫,非北美现场研究和疫苗生产商这几方面进行解释。而C组所有观察者都在  相似文献   

11.
在新加坡,儿童免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标准剂量为5μg,本文作者分别用0.6μg、1.25μg、2.5μg和5μg疫苗免疫儿童,对各剂量疫苗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象是122名1~12岁儿童。其HBsAg、抗-HBs和抗-HBc阴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正常,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无过敏史。将这些儿童随机分成4组,  相似文献   

12.
麻疹和流行性脑膜炎(流脑)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儿童中,是流行严重而且广泛的疾病,因此,研究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疫苗是很有意义的。作者选择了110名8个月至4周岁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Schwarz株)与流脑A群多糖制剂及麻疹疫苗与流脑A+C群多糖制剂联合疫苗,观察其免疫效果。麻疹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血清的抗体滴度。接种麻疹与流脑A群的儿童80%阳转;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儿童由于感染麻疹后身体迅速衰弱外加营养不良最终导致死亡。所以接种麻疹疫苗对降低麻疹引起的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麻疹疫苗的质量、使用剂量、稳定性等因素,不同人群麻疹疫苗免疫的效果,麻疹疫苗接种时间,麻疹疫苗接种方法的影响的方面进行探讨,以总结影响麻疹免疫效果的各种原因,为临床提高麻疹免疫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冈比亚的苏库塔村进行的一次用大剂量〔4万蚀斑形成单位(PFU〕的Edmonston-Zagreb(EZ)麻疹疫苗免疫接种4月龄婴儿的试验,并与常规的600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_(50))的Schwarz(SW)麻疹疫苗免疫接种9月龄婴儿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接种疫苗时的麻疹抗体水平:EZ组(110人)和SW组(112人)分别有66.4%和12.5%的儿童可检出血凝抑制(HAI)抗体(>100mIU/ml).两组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卢旺达进行了麻疹减毒活疫苗对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比较研究。研究对象为518名8~19月龄儿童,其中患儿267例,健康儿童251名。每人接种1剂Schwarz株麻疹减毒活疫苗。观察接种反应,并于接种前和接种后40天分别采血,用酶免疫试验检测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表明,15%免疫后有轻微反应,其中84%发生于免疫后5~12天,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Koplik斑,少数人在免疫后3~5天出现短暂的腹泻和咳嗽,未出现神经  相似文献   

16.
水痘疫苗 ( VARIVAX)与麻疹 -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 ( M- M- R )同时接种可以减少免疫就诊次数 ,也可由此增加疫苗覆盖率并使免疫程序更加合理。作者在接种 M- M-R 同时于不同部位 ( A组 )及间隔 6周 ( B组 )接种 VARIVAX,以观察两免疫程序中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并对水痘抗体持久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 5年以上观察。   6 0 3名四种相关病毒抗体阴性的健康儿童 (年龄为 1 2月龄至 6周岁 )随机分为两组后进行免疫。注射疫苗后两组儿童在 4 2天观察期内均无严重反应发生 ,两组的全身和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中国家,麻疹是引起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主要原因。虽然,麻疹减毒活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疫苗之一,但是在许多地区,麻疹仍未得到控制。主要原因是疫苗覆盖率不高。另外,在某些地区,大部分病例见于接种年龄以下的婴儿。最近的研究提示,Edmonston-Zagreb麻疹疫苗对幼婴有较高的免疫原性,所以,通过提高麻疹疫苗覆盖率相对幼儿使用特定的疫苗株可预防大量ALRI。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早期的试验中曾将水痘疫苗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MMR)疫苗混合后进行免疫接种。虽然对MMR各成份的血清阳转率均达到与过去一样的高水平,但对水痘疫苗的血清阳转率却降至77%。本文将一种低剂量的MMR疫苗与两种不同剂量的水痘疫苗联合免疫,进一步观察血清阳转率。用市售的水痘OKA株活疫苗(Varilrix,VZV)与MMR活疫苗(Pluserix,毒株为Schwarz、Urabe AM9和RA27/3)混合成4价活疫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国家麻疹是9月龄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这些国家建议使用高滴度Edmonston-Zagreb株麻疹疫苗(EZ-HT)对6月龄婴儿进行接种。然而,对于出生后较旱接种高滴度麻疹疫苗的远期影响了解甚少。在塞内加尔农村对1015名新生儿随机分组,336名儿童在5月龄接种EZ-HT;321名5月龄儿童接种Schwarz株(SW-HT)疫苗,358名5月龄儿童接种安慰剂。随后在10月龄时接种常规的低滴度Schwardz疫苗,388名未接种疫苗者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随访24~39个月。这三组儿童的社会、家庭和健康状况相似,也不存在其他附加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005年郑州市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特点,寻求麻疹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郑州市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对郑州市2005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2.4/10万。发病呈暴发流行的特点。1~6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7岁以下为麻疹高年龄组。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1.94%,无免疫史者占67.20%,免疫史不详者占20.86%。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37.16%。结论小年龄组常规免疫工作和大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急需加强。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