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2周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9例,使用恩替卡韦口服,每日0.5mg,同时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对照组47例仅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治疗前、治疗期间每两周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HBVDNA、TBIL、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腹部彩超、无创瞬时弹性检测等,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的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血清HBVDNA阴转率为83.67%,而对照组仅为8.51%.治疗组ALT、TBIL下降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2.04%,对照组8.51%,治疗组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的几率为2.08%,而对照组有34.88%的患者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可以降低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及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汪映霞 《中外医疗》2011,30(29):84-84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84d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方案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口服,每日0.5mg。而对照组25例患者仅使用常规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方案。治疗期间每14天分别检测HBVDNA.TBIL.谷丙转氨酶(ALT),共观察84d。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的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血清HBVDNA阴转率为80.78%(21/25),而对照组仅为8%(2/25)。治疗组ALT、TBIL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纵P〈0.01)。结论通过恩替卡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乙型重型肝炎病人63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和恩替卡韦,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下降,TBIL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增加较对照组显著(P<0.05);(3)HBV-DNA阴转率和负荷载量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4)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重型肝炎可使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抑制HBV复制,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口服,分别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24周)的生化、凝血原活动度的指标及治疗第4、12、24周的HN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12、24周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治疗4、8、12、24周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治疗12、24周的血清白蛋白(AI,B)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4、12、24周的HBV—DNA定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恩替卡韦能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有效抑制HBV的复制,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及综合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阴转率、生存率及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LT、TBI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43.75%,生存率为75.00%,并且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病例;对照组HBV-DNA阴转为0例,生存率42.8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及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效并且较为安全,可以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248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进行血浆置换联合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早中期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及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选择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抗病毒治疗。结果:24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69.3%,无效率30.7%;治疗前后自身对比,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抗病毒药物中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组有效率较高。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血浆置换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抗病毒药物选择恩替卡韦或者拉米夫定可能会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高原地区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27例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4组:常规内科治疗组、恩替卡韦治疗组、血浆置换治疗组、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分析4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等变化情况及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显著提高,HBV-DNA阴转率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高。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改善高原地区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化指标,促进HBV-DNA阴转,提高临床有效率,防止因高原低氧环境导致的肝衰竭进一步加重,获得最佳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是高原地区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HBV—DNA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早期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黄疸的消退,加速转氨酶的复常,缩短病程,经济方便,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并给予内科综合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2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B(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DNA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PTA及提高治疗有效率、HBV-DNA阴转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血浆置换等的治疗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亮 《吉林医学》2013,(33):6953-695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恩替卡韦0.5 mg药物治疗,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予拉米夫治疗,均为口服。连续服用8周后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的变化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活动度、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有效的预防患者重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9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其中对照组47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2周、4周后肝功能、PTA、HBVDNA定量及12周后存活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使用恩替卡韦组在治疗2周、4周后与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4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肝、肾脏功能,HBV-DNA定量变化及病死率等.结果 恩替卡韦可使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定量及病死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恩替卡韦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林锋  吴涛  符健  吴彪  邱平  许小珍  蔡笃运  贾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9,9(4):646-647,662
目的观察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为两组,治疗组20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对照组17例患者仅内科综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6~8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HBV DNA。如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上述检查结果恢复者判断为有效,反之为无效。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有效14例,有效率为70%,对照组17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有效率为35.9%。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和HBV DN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LB和PTA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经6~8周治疗后患者血清ALT、TB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ALB和PTA较治疗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mg/d治疗6~8周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4.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重型肝炎病例12例,所有患者HBV—DNA阳性,滴度较高,未经抗病毒治疗。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电解质,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DNA定量测定等的变化。结果:1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8例生存。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君熹  戚良燕  李玉琴 《吉林医学》2009,30(23):3001-300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下降程度的24周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口服恩替卡韦0.5mg/d,同时使用常规的护肝治疗方案;对照组45例,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应用常规保肝治疗方案。治疗前、治疗期间每4周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检测HBV-DNA、肝功、肝纤四项、腹部彩超等,共观察24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血清HBV-DNA阴转率为75.00%,而对照组仅为55.56%,治疗组血清HBV-DNA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肝功谷丙转氨酶下降水平及肝功复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为2.08%,而对照组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为11.11%。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同时可以阻止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纤维化方向发展,降低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HBV相关ACLF患者73例,根据用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和对照组(恩替卡韦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sAg、HBeAg和HBV DNA载量、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患者生存状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BsAg、HBeAg和HBV DNA载量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LB、FIB、PTA升高,TBIL、AST、ALT、PT、APTT、TT、INR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V相关ACLF具有显著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以基础治疗为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将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应用为治疗组,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χ2=5.330 8,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13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依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阿德福韦酯片与拉米夫定片联合治疗,观察组予以恩替卡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清蛋白(ALB)水平、用药后HBV-DNA转阴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BIL、ALT、PTA和ALB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不同时间后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恩替卡韦可以更好的稳定和调整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胆红素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沈艳平  张建成 《中外医疗》2013,32(6):108-10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8月该院收治的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好转治愈率,同时检测生化指标、PTA及血清HBVDNA载量。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加速恢复肝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柔肝散结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柔肝散结汤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恩替卡韦单独治疗组(单独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积分、血清HBV-DNA阴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白蛋白(ALB)、凝白酶原活动度(PTA)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Child-Pugh积分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独治疗组患者的血清HBV-DNA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柔肝散结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较恩替卡韦单独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