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厦门地区百合新品种引种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厦门园林植物有益瓢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厦门市园林植物共有瓢虫33种,隶属于22属。其优势种群为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小红瓢虫(Rodolia pumila)、大红瓢虫(R. rufopilosa)、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文中提出保护与利用有益瓢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邓小平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的手植树为例,对云南樟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及在厦门地区的引种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厦门植物园内云南樟生长异常的重要原因是根系活动环境恶化;厦门南亚热带海岛气候条件是导致其速生、提前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皖南石台地区奥陶系牙形刺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本文研究了安徽省石台地区奥陶系红花园组至汤山组牙形刺的组合特征及其序列,共发现了牙形刺36属64种。文中描述其中地层意义较大的12属16种。建立了12个牙形刺化石带,其中一组合带。自上而下为: Hamarodus europacus带;Amorphognathus superbus带;Amorphognathus tvearensis带; Baltoniodus variabilis带;Pygodus anserinus-Eoplacognathus jianyeensis带; Pygodus serrus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带;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带; Paroistodus originalis带; Periodon flabellum带;Oepikodus evae带; Serratognathus tangshanensis带。 本区奥陶系牙形刺的面貌属北大西洋生物地理区。这些牙形刺化石带基本上可与我国宜昌地区、宁镇地区以及西欧奥陶系的牙形刺化石带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厦门地区桔小实蝇疫情监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我们在厦门地区设置18个监测点,利用桔小实蝇性诱剂观测,结合室内外调查试验,基本查明本地区桔小实蝇的分布,为害情况及其消长规律。该虫在厦门普遍发生,为害15种果树植物,发生高峰期为8-10月份,影响发生的主要因子有温度和寄主等。  相似文献   

6.
厦门地区的有害外来植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较系统地报道厦门地区有害外来植物30科53属63种,指出其原产地和生活型,分析其为害对象和危害程度,重点介绍其中对厦门地区危害较大的12种,并提出预防和控制有害外来植物的设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名录记述厦门地区仓储物害虫71种(隶属6目31科),益虫9种(隶属5目9科),其中有1种中国新纪录害虫;15种福建省新记录害虫,4种福建省新记录益虫。  相似文献   

8.
以厦门地区夏季播种的抗热松花型台湾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品种为材料,比较各品种生物学性状、营养成分、矿质元素、能源、植物功能性指标,并以低能高营养的消费原则,采用平均隶属函数值对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平均隶属函数值依次为‘雪松’(4.805) >‘香雪’(3.282) >‘雪丽’(2.279) >‘庆农S90’(1.037)。结合生育期考虑,‘雪松’为夏季较适合在厦门地区推广的松花型花椰菜抗热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22种园林植物耐旱性分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南地区22种常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对植物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过氧化物酶、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22种植物耐旱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耐旱等级划分。结果表明:(1)在干旱梯度胁迫期间,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少数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多数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不同程度先升后降趋势,少数呈持续上升趋势。(2)22种植物耐旱性分为3个等级:A级强耐旱植物4种,包括灰莉(Fagraea ceilanica)、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var.fragrans)、鸢尾(Iris tectorum);B级中耐旱植物6种,包括翠芦莉(Ruellia simplex)、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变叶木(Codiaeum variegatum)、红车(Syzygium hancei)、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茉莉花(Jasminum sambac);C级不耐旱植物12种,包括福建茶(Carmona microphylla)、米仔兰(Aglaia odorata)、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琴叶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龙船花(Ixora chinensis)、黄蝉(Allamanda schottii)、假连翘(Duranta erecta)、红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小花月季(Rosa chinensis var.minim)、铜钱草(Hydrocotyle chinensis)。  相似文献   

10.
厦门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nbner)在厦门地区严重为害蘸菜,经1990—1993年调查观察。明确了甜菜夜蛾在厦门地区一年发生9—10代。无越冬现象。研究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周年发生及为害情况,分析了严重发生为害的原因。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苏铁的引种栽培与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园林植物园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苏铁的迁地保育工作,对园内引种苏铁的栽培现状、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的调查表明,厦门园林植物园引种种植的苏铁长势良好,花期为5~6月,种子10~11月成熟;植株生长缓慢,干高年均生长量3.026cm,地径年均生长量0.726cm。  相似文献   

12.
对厦门榕属植物资源的调查发现,该地区引种栽培的榕属植物约67种,榕属植物在厦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对城区131条道路绿化的调查表明,大叶榕和高山榕为骨干绿化树种,重要值均在6%以上。  相似文献   

13.
谢丹  张奕奇  任海  宁祖林  廖景平 《广西植物》2023,43(8):1392-1403
基于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植物引种和存活记录,该文分析了其植物引种、存活以及专类园物种保育情况.结果表明:(1)自 1956 年以来,共引种维管植物 19154 种、99 亚种、136 变种(80597 号),隶属于 325科、3952属,现存活 11581 种、52 亚种、80 变种(24352 号),隶属于 290 科、2777 属;引种记录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565 种(现存活 421 种),覆盖了华南地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的 94.7%(36/38,存活 29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的 76.4%(269/352,存活 229 种)以及受威胁植物物种的54.3%(547/1008,存活 414 种).(2)从引种地域来看,引自广东的植物最多(7193 号、2523 种),其次为海南(3658号、1593 种)、广西(4744 号、1559 种)等周边省(区),另通过与全球 61 个国家的引种交换,获取了一些同纬度区域的珍贵植物资源.(3)木兰园等 17 个以植物类群为单位进行迁地保育的专类园区在引种数量及存活率方面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4)物种存活数量和引种频次相关性极显著(r = 0.85???).(5)华南地区自然分布物种的引种存活率高于其他地区.未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植物迁地保护工作中应注意:(1)在调查、编目、评估和研究的基础上,强化热带亚热带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本土植物和经济植物的引种收集,进一步提高迁地保护的数量和质量;(2)建立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体系,有效保护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3)进一步完善迁地保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提升迁地保护效率;(4)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和物种交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屋顶花园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探讨了厦门地区屋顶花园植物选择的原则和配置的方式,并介绍了这一地区常见的可作为屋顶花园的植物及其生态习性和用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调查,对厦门地区冬季观果和观花园林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其生活型、观赏特征、色彩和应用频度。结果表明,厦门冬季具有观赏价值的观果植物有20科22属25种(含种下等级),观花植物有33科51属63种(含种下等级)。厦门冬季观果植物以常绿乔木、灌木为主,果色以红色系为主,高应用频率的观果植物优势不明显;观花植物以乔木为主,花色以红色系、黄色系为主,高应用频率的观花植物优势明显,开花呈衬式花相的种类占多数。厦门冬季观果与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冬季表现较好的观果种类较少,而一些表现较好的植物未普遍应用,植物景观营造不合理,针对此问题提出改善厦门冬季植物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植物园发展的动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国内外植物园近十余年来发展的动向进行评述,列举了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植物园国际会议与重大活动,指出当前国际植物园工作的中心任务首先是物种保护。总结和分析我国植物园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在园貌建设上与国际先进植物园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1)植物的收集量;(2)活植物数据的积累;(3)罕见植物的引种;(4)现代技术的应用。作者最后提出,我国植物园发展应把握的几个主要问题是:(1)既是多功能全方位发展,又应各具特色;(2)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永恒的主题;(3)植物园应着重物种迁地保护的研究和实践;(4)植物园应重视栽培和利用植物并着重以药用植物为对象。  相似文献   

17.
植物园与植物园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全世界植物园数量的增加、功能和转变和我学科的综合,需要发展植物园学,以引导植物园的发展。植物园学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1)植物园的性质、任务和功能;2)历史;3)规划设计;4)物种保护,尤其是迁地保护;5)活植物收集圃及其管理;6)引种驯化的理论与实践和新经济植物的发掘;7)植物展出的技术与方法;8)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9)环境教育和旅游;10)维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园的核心。美丽的外貌、科学的内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外的准则是植物园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关于浙江南部森林植物华南,华东两个区系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分布于浙江南部的116个华南森林植物区系成份的工表种。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的异同,在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区和丽水地区中选择5个代表性区域,分析其与华南区系的亲缘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区内华南,华东两个区系的划分意见,以乐清湾的清江为起点,向东越过乐清湾至温岭县南端(坞根),再经石头桥至交陈而出东海,向西南则沿北雁荡山东南山麓地带经永嘉县南端(上塘)至青田县东端(温溪),再越过瓯江向东南拐弯至瓯海(瞿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