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对太极拳的技击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对太极推手这一体现太极拳实战作用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着广大太极拳初学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太极拳功法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昆明市社区健身的主要形式之一。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昆明市太极拳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研究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奠定重要基础和提供根本保证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制定进行叙述,并阐述制定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的具体方法.意义在于:为中老年人利用太极拳进行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动力进行探悉。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反映了人们追求健康的需要。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深厚的文化意蕴,丰富的理论传承,大力的政府支持,多采的竞赛交流和独特的社会功能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养生强身健体的优秀拳种,而且太极拳有其独特的搏击技法。我们现在体育课太极拳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安捧不合理、教法单一等问题,使学生没有真正喜爱太极拳运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让学生喜爱太极拳运动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这株武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以其技击和健身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太极拳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它的源流、发展和演变,通过实践和理论知识来全面的认识太极拳,才能更好的掌握练习各个流派太极拳的要领。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践及资料法,对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太极拳运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有代表性的运动特点和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从而对太极拳运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梅永 《中国科技博览》2010,(15):216-216
太极拳是一种集养生、保健、技击、修身、娱乐于一体的哲学拳术,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体育教材基本内容之一。虽然太极拳拥着以上这么多特点与优点,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太极拳学习兴趣并不浓厚,直接影响了学生太极拳的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对影响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的研究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作为中华古老的拳种之一,研究者甚多,为便于练习,笔者从练习应遵循的基本要领入手,具体而详实的论述了练习太极拳各个部位的动作要求,并有针对性的指出了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的4个方面,对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学习与演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随机抽取的60名社区老年人实验者采用分组教学实验,进行为期二个月新教学方法(“入境一三调法一三步走”),证明了本套教学方法对老年人学习简化太极拳(特别是入门练习)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效。教学方法的改进使93%的老年人在较短时间内能较快的掌握简化太极拳的技术要领,77%的老年人能掌握太极拳动作、意识、呼吸三者之间的关系,66%的老年人有较强气感的体验,实验证明本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太极拳教学中的几个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重视养生、追求健康、预防衰老成为目前人们追求的一大目标。本文通过从生物钟学说、内分泌系统、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因素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勤练陈式太极拳对人的健身养生、延缓衰老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赵燕 《中国科技博览》2009,(10):181-181
太极拳作为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学生的青睐,特别是在职业技术学院中推广太极拳,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修养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作者对自己习练48式三丰武当密传太极拳的感受与体会,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A临汾陈式太极拳协会标志由古城城墙、太极人太极图形组合而成。黑白两色象征阴阳互根,变化循环往复,亦如国人兼容并包,以及中华国粹的悠久与深厚。整体造型体现协会"弘扬国粹,传承太极文化"的发展理想。  相似文献   

16.
打太极拳从技术上要做到姿势正确,心静体松,连贯圆活,柔缓均匀,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意识、动作和呼吸要紧密配合。而初学者基础比较差,动作概念不清楚,又急于求成,这样就容易造成脚步、手臂、躯干的伤害,以及意识、动作和呼吸三者结合的不协调,感到胸闷、头晕,全身不舒畅。针对出现的上述问题,特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都是以符合特定"变理"的方式存在、发展。对人的认知方式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外在事物普遍具有的"变理"模式对人的认知方式、感性意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人脑对事物进行认知、产生特定情感的过程是分析特定"变理"的过程。其中,变度(范围)、变向、变量(多少)、变率、变序(秩序)等要素的存在状态参与构建人的意象。因此,有必要从"变理"的角度对感性意象的存在模式与本质规律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常熟曾园和赵园邻近虞山,这样的空间距离为曾赵园在理景设计时借景虞山提供了的天然优势。事实上,曾赵园在对园内的亭台楼阁、声形香影等理景进行设计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有远借虞山之景入园的匠心设计,园林造景与园外自然风景之间浑然一体。本文就从山石、水体、建筑和植物这四个方面,探析了曾赵园理景对虞山风景的借景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和太极拳此二者都属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二者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贯通之妙.  相似文献   

20.
梁冰  陈天宇 《工程力学》2012,29(10):359-365
建立了考虑气体吸附、解吸引起的煤基质孔隙变形与孔隙气体压力耦合作用的煤层气藏渗流数学模型, 并建立了考虑火成岩和断层构造的地质模型, 对阜新刘家低煤阶煤层气区块群井排采进行了仿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气藏储层压力的扩展受地质构造的影响;采用临界解吸压力评价压力扩展, 端割理、面割理相同时, 临界解吸压力圈面积和产量均比端割理、面割理不同时大, 在数值模拟中必须考虑端割理、面割理方向渗透率的差异性。通过不同井型条件下压力和产量的对比, 复杂地质条件的刘家区块中, 采用不规则四边形井网最能利用地质因素的有利影响, 产能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