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兆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7):130-131
Orem自理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自护需要,且因不同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的阶段而不同Ⅲ。护理所关心的是个体的自理能力在特定时期是否能满足其自理需要。Orem自理模式通过评估患者的自护需要、自护能力和基本的条件因素,比较自护需要与自护能力(当白护需要小于自护能力时,人就能进行自护活动;当自护能力小于自护需要时,就会出现自护不足)。  相似文献   

2.
生物自保护是生物对自身的保护 ,是生物抵抗和适应来自体内外的各种生存不利因素影响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机制。自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自保护的形式、作用和机制 ,确究生物自保护与生命的关系 ,以及研究生物自保护利用的一门生物学学科。自保护医学是研究人体自保护的形式、作用和机制 ,研究人体自保护与健康的疾病的关系 ,确究如何利用生物自保护来增进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的医学科学。本文就生物自保护、自保护生物与自保护医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生物自保护1.1 生物自保护现象 生物具有自我保护 (self -protection)的能…  相似文献   

3.
自噬是细胞生长、存活及自我平衡的重要过程。自噬的失调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依据自噬致使的降解成分到达溶酶体的途径,自噬可以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其中,巨自噬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细胞自噬形式,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噬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取决于细胞的类型和疾病的阶段,因此通过对细胞自噬进行调控可能为逆转肝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数十年的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突出,可提高肝纤维化逆转率。近年来,许多中药复方被报道具有调控细胞自噬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因此,明确自噬对肝纤维化的意义以及中医理论对自噬和肝纤维化的认识十分重要,本文将主要阐述细胞自噬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抗肝纤维化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一种真核细胞自我降解、维持自稳态的细胞途径,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主要负责降解长寿蛋白和损伤细胞器。近年来,关于自噬的研究较多,其中许多研究需要通过观察自噬活性的变化来得出结论,因此准确解释自噬活性检测结果十分重要。在众多自噬活性检测方法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应用较为广泛,通过了解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泛素蛋白酶体系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噬途径常用分子生物学指标来反映自噬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自噬是在溶酶体中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产生氨基酸和脂肪酸,供细胞再次利用的过程。其中线粒体自噬,不同于传统自噬,是选择性去除受损线粒体的一种靶向自噬。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与线粒体形态动力学有关且受到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的调节。线粒体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密切联系。一方面脑缺血/再灌注的过程能诱导线粒体自噬的产生,另一方面线粒体自噬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转归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细胞自噬是依赖溶酶体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降解途径。衰老是机体退化时功能下降及生理紊乱的综合表现。衰老组织中自噬减弱,提高自噬能延缓衰老,自噬参与衰老及衰老相关的各种病理过程。自噬对肿瘤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自噬参与细胞恶变及肿瘤细胞生长。致癌基因活化诱发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又参与调控衰老相关性疾病--肿瘤。本文作者就自噬的形成、自噬与衰老的关系及自噬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自噬活性来开发药物、治疗疾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5-Fu自乳化乳剂方法制备5-Fu自乳化乳剂,优化5-Fu自乳化乳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自乳化速率进行测定,通过激光散射粒径仪检测所形成的微粒的平均粒径及分布情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乳剂的载药量。结果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5-Fu自乳化乳剂粒径在390~420nm,并呈正态分布,自乳化速率为15min,载药量为14.1%。结论制备的5-Fu自乳化乳剂性质稳定,具有自乳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阴阳自和”思想是阴阳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和”是机体阴阳的根本特性,是阴阳交互作用的自发趋势。“阴平阳秘”是“阴阳自和”的最佳状态,也是靠“阴阳自和”来建立与维持的。“阴阳失和”则是“阴阳自和”的失佳,是机体“阴阳自和而不能”的表现。防治疾病的根本措施就在于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固护、推动机体“阴阳自和”的顺利进行,确保“阴平阳秘”健康态的建立与维持。“阴阳自和”是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深层规律,是防治疾病的内在机制。从现代系统自组织理论来看,“阴阳自和”说是中医学的人体系统自组织理论,它反映了人体系统自组织的特点、机制和规律。“阴阳自和”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部分,指导着临床诊治和处方用药,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自噬基因ATG12(hATG12)在酵母自噬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转化重组质粒pESC-URA-EGFP-hATG12(实验组)或pESC-URA-EGFP(对照组)的酵母用不同方法诱导自噬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含hAtg12的融合蛋白(EGFP-hATG12)在酵母中的表达与定位;以透射电镜观察前自噬体结构、自噬体和自噬小体的分布及结构特点. 结果 2组酵母细胞质内均见荧光,液泡内未见荧光,实验组荧光呈小点状分布;电镜下见自噬体由双层膜囊结构延伸而来,该双层膜囊结构靠近细胞膜.液泡内自噬小体由单层膜包裹. 结论 hATG12参与酵母自噬体最初的形成过程,定位于自噬体外膜上,在自噬体形成后脱离自噬体.自噬体膜最初可能来源于细胞膜.  相似文献   

10.
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理代谢途径,双层膜囊泡将其内容物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因此,自噬是哺乳动物细胞清除胞内病毒等病原体的一种手段。然而,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自噬的角色比较复杂,一些病毒已进化出逃逸自噬依赖性降解的方法,甚至利用自噬为自己的复制而服务。本文主要综述了自噬的基本机制和功能、自噬在病毒感染中的角色以及自噬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T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等反转录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细胞内动态的清除废弃物和入侵微生物的过程,通过将这些物质包裹形成自噬吞噬体并与溶酶体结合而将其降解,它参与细胞众多的生理病理过程.自噬分为大分子自噬、小分子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1].本文所述自噬指大分子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隔离和去除受损的细胞器和胞内物质并重新利用它们的成分以提供营养的过程[2].  相似文献   

12.
<正>自噬(autophagy)是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程序,对于维持细胞稳态及适应应激非常重要。自噬能够把细胞内的亚细胞成分如蛋白、细胞器及入侵的病原体"扣押"在双层脂质膜的自噬体中并输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1])。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三种类型~([2]),本文所讨论的自噬特指巨自噬。自噬还可调节免疫系统的级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途径分解代谢细胞内组分的过程。在细胞应激状态下,细胞通过自噬清除线粒体等损坏的细胞器和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早期和晚期,自噬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肿瘤发生早期,自噬降低肿瘤原发性基因不稳定性和蛋白聚集,以及激发抗肿瘤性免疫应答;在成熟的肿瘤中,细胞通过自噬对营养不足以及细胞过度增殖所致的代谢应激产生抵抗。自噬不仅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在特殊条件下,也可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自噬性细胞死亡可增加发生凋亡的肿瘤细胞对辐射治疗的敏感性。因此,肿瘤发生及肿瘤治疗中自噬的作用是双向的,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阐明自噬在肿瘤中发挥作用的详细机制。本文对自噬在肿瘤细胞化疗耐药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细胞自我消化、降解胞质内成分并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自噬(autophagy)共有3种类型:巨自噬(macroautophagy)、微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巨自噬是本文的重点。在巨自噬(以下简称为自噬)中,双层脂膜包裹部分胞质成分,其中包括受损的细胞器和多余的蛋白质,形成  相似文献   

15.
单钰莹  陆才德 《浙江医学》2018,(9):1020-1023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分解代谢过程,通常由饥饿或其他形式应激引起。研究表明,自噬在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自噬被认为是双刃剑,关于自噬抑制或促进肝癌发展的研究均有报道。本文主要就自噬在肝癌中的双面性作用,以及自噬调节剂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近几年研究的很热门领域,特别在生物学和临床领域受到广泛重视。时至201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阐明了细胞自噬过程背后的基本原理:自噬是清除细胞内"垃圾"、防止细胞非正常死亡、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关键。自噬作用一旦失常,疾病就会接踵而至。该文对自噬的生理生化基础、自噬在急性肺损伤过程的作用、药物对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自噬的影响以及一些常用的自噬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有助于了解自噬在急性肺损伤疾病中发挥作用,便于进一步研究自噬的调节,为治疗急性肺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阳丽君  郑志竑 《医学综述》2012,(20):3388-3390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机制,在促进细胞生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广泛参与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根据信号调控自噬主要分为依赖mTOR的自噬和不依赖mTOR的自噬。自噬活性的改变存在于多种人类肿瘤中,自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随着对自噬研究的深入,有望通过调节自噬达到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细胞质物质传递到溶酶体并在溶酶体中降解的过程,能够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自噬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脂代谢与自噬密切相关。SCD1是一种中枢脂肪生成酶,是控制脂肪生成的潜在靶点,其在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促进自噬体的形成,以及通过脂类生成、脂阀-AKT-FOXO1途径、AMPK途径、影响自噬体-溶酶体融合等方式调节自噬等。本文就SCD1在自噬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右江医学》2017,(3):361-364
<正>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将受损细胞器及衰老的生物大分子(如变性的蛋白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以胞质内出现自噬体为特征的细胞自我消化过程,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1]。目前认为自噬在应激防御、维持细胞的自稳态、促进细胞的存活、调节生长发育等方面有很大作用。在细胞内,细胞自噬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其共性是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的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自噬与创面的愈合、修复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自  相似文献   

20.
原杰  李林桐  汪圣翔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203-204
自噬是真核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利用溶酶体清除受损、变性或衰老的长寿命蛋白和细胞器的现象。根据细胞内物质运送到溶酶体的途径不同,可将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自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激活,但其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自噬被明显激活,而其起到的作用究竟是保护性的还是损伤性的目前并无统一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急性和慢性心肌缺血均可诱导自噬,并且再灌注阶段自噬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今自噬已成为治疗心脏缺血性疾病的新一潜在靶点,且为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