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世界著名观赏树种——珙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英文称为“Dove-tree”(鸽子树),是特产于我国的单型属(Monotypic genus)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珙桐科(Davidiaceae),珙桐属(Davidia)的落叶乔木。原属紫树科(Nyssaceae),珙桐属,因与紫树科另外两属特征上有显著的不同,现已独立成珙桐科。珙桐只一种,并有一变种: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 vat. vilmoriniana(Dode)Hemsl.],特产于湖北省神农架山地。  相似文献   

2.
珙桐的引种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为保护、发展这一树种,对珙桐进行了引种实验和一系列的繁殖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珍稀濒危孑遗植物珙桐种群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艳  苏智先 《生态学报》2011,31(19):5466-5474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为我国特有的珙桐科单型种,第三纪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其特殊的分类地位决定它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珙桐濒危状况和原因、保育技术、保护策略3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珙桐种群保护的研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珙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对珙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珙桐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种群和群落生态以及引种繁殖等方面。而对其发育生物学,特别生殖过程等研究较少。即便是研究较多的生态学方面也仅仅局限在宏观描述方面,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今后有必要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以更好的保护这一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宋天宇  刘艳红  姚毅 《生态科学》2011,30(3):243-249
珙桐是我国特有珍稀保护物种,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一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控制土壤氮素含量与光照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氮素含量(0mg、200mg、400mg、600mg、800mg)及是否遮光对珙桐幼苗生长和光合参数的影响,探讨土壤氮素及光照对珙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氮素水平可以减缓在非适生环境下生长的珙桐幼苗光合速率的降低;2)适宜的直射光照可能对珙桐等喜阴植物的幼苗的生长是有利的;3)氮素对由遮光引起的光合参数的降低有补偿作用,但仍无法完全抵消由于遮光所引起的净光合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珙桐的等位酶位点变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8 69年法国人 Armand David在四川宝兴县穆坪首次采到珙桐的标本 ,并由 Baillion H.E.定名为Davidia involucrata。该种发表后 ,立即引起世界植物学家们的关注 〔1〕。由于珙桐生境的特殊性 ,以及其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很低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和它在植物系统学上的特殊地位〔2〕,珙桐被确定为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因珙桐花序下的大苞片形状酷似飞鸽 ,故在国外有“中国鸽子树”的美称 〔1〕,是世界上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为了科学地制定出对珙桐的保育策略 ,我国的植物学工作者曾对珙桐的繁殖生物学、栽培技术和群落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7.
四川卧龙地区珙桐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珙桐是我国特产的第三纪古热带区系的孑遗植物。本文通过对珙桐群落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和林木层的优势度分析,说明该群落是一种种类丰富,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珙桐为优势的具有残遗性质的混交林。通过生活型、叶级谱、叶型与叶质的分析,珙桐林是一种中亚热带亚高山垂直带谱上的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此外,对群落结构和动态也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珙桐种质资源保存样本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珙桐 (Davidiainvolucrata) 是我国特有的珙桐科单型属植物, 起源古老, 是第三纪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 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1个多态引物对 5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 2 6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研究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通过对珙桐群体间及群体内的聚类分析, 结合遗传标记的捕获曲线研究提出了珙桐种质资源保存的样本策略。原地保存可以选择甘肃文县、四川峨眉山和贵州梵净山 3个种群作为保存对象, 每个群体保存面积 3hm2 以上 ;异地保存应抽取甘肃文县、四川峨眉山、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等 4个群体, 每个群体抽样 30个以上个体, 株间最小间距 30m以上, 共计保存 15 0个个体, 分别在东南部和西北部建立一个异地保存点。  相似文献   

9.
铅和镉在土壤中表现出很强的毒性,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发育。该研究着眼于中国特有濒危珍稀植物珙桐,探究盆栽实验条件下其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镉胁迫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铅处理下,珙桐幼苗MD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镉胁迫条件下除10 mg·kg~(-1)浓度外,其余处理组MDA浓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了铅和镉污染加剧了珙桐膜脂过氧化进程。(2)游离脯氨酸随着铅、镉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分别在铅浓度≥800 mg·kg~(-1)和镉浓度≥20 mg·kg~(-1)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浓度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也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其浓度在镉胁迫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增加可以提高珙桐抵抗低浓度重金属危害的能力,高浓度重金属对珙桐则产生抑制作用。(3)随着铅和镉浓度的增加,珙桐抗氧化酶活性也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表明了低浓度重金属(铅浓度≤600 mg·kg~(-1),镉浓度≤5mg·kg~(-1))容易激活珙桐抗氧化应激反应,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高浓度的重金属则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4)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珙桐幼苗中抗氧化酶、游离脯氨酸可以较好地反映珙桐对两种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10.
绿海拾贝     
珙桐在宝天曼 引种成功 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自1991年以来,他们为了拯救珍稀濒危植物,用迁地保护的办法,从外地引种珙桐,分别在海拔600—1300米处栽种获得成功,且长势良好。目前,珙桐主要分布在湖北神农架、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等地,我地至今没有珙桐生长,它的引种成功,为保护区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珍稀特有植物珙桐的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贺金生  林洁 《生物多样性》1995,3(4):213-22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已有的资料,研究了我国珍稀特有植物珙桐(Davidiainvlucrata)及珙桐林的天然分布特点,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况,群落的区系特点,群落学特征及保护策略。珙桐天然分布在我国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水平分布呈不连续状。在垂直带谱上,属于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的范围。组成珙桐林的种子植物以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属占优势,物种组成不仅比较丰富,而且含有较多古老、特有和稀有成分。以珙桐为优势种、共优种的群落全都是混交林,可以分为以珙桐等落叶树种为优势种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以常绿树种为优势种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根据调查,初步定为10个群落类型,并认为对珙桐及其群落的保护,应立足于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卧龙地区珙桐群落的结构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卧龙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与生物多样性、群落外貌、结构和珙桐的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珙桐群落植物区系丰富、古老、特有性强:2)落叶大、中高位芽和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共同构成群落外貌;群落垂直结构复杂,草本层发育;3)在群落演替的前、中期,珙桐种群结构由扩展型变为稳定型;4)珙桐的有性繁殖更新机率随其在群落中重要值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种珍稀植物做了染色体观察,其结果为:蒙古扁桃染色体数为2n=16;蝟石为20=32;天目木兰为2n=38;光叶珙桐为2n=42;平贝母为2n=22。其中,天目木兰,光叶珙桐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这5种植物均在《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之中,这些染色体数的报道将对珍稀濒危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珙桐幼树氮素状况的边缘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氮肥处理实验及利用红外光谱检测白泥岗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幼树叶尖氮含量实验,探讨了将红外光谱分析应用于研究森林边缘效应的可行性,并为珙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氮素水平处理的珙桐幼苗、叶尖和叶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氮含量和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叶尖比叶中更能反映珙桐的氮营养状况;光谱指数(A1653-A3400)/(A1653+A3400)随叶中氮含量和供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说明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可用于检测珙桐的氮营养水平,为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珙桐氮营养水平边缘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法研究白泥岗珙桐林氮素状况的边缘效应表明: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珙桐氮营养水平由林外向林内逐渐上升,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珙桐氮营养水平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说明方位对珙桐氮素状况的影响显著;珙桐林片段化在生理上对珙桐的影响至少到达30~40m处,而林东至少到达90~100m处,说明林东人为破坏对残存的珙桐生长影响很大。实验结果与其它作者用传统方法对森林边缘氮素分布状况及植物吸收氮素状况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珙桐氮营养水平边缘效应是可行的。实验中还发现采样和样品前处理对结果可靠性有较大影响,样品前处理后必须保持干燥、平整。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的开放系统对一年生珙桐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夏季晴朗的天气中,一年生珙桐苗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光合"午休"是由于气孔因素造成.②一年生珙桐苗期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57.27μmol·m-2·s-1和625.07μmol·m-2·s-1,说明珙桐是阳生植物但对光的适应范围窄.③一年生珙桐苗期叶片光能利用率较低,约为0.0705 mmolCO2/mol photons.④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对一年生珙桐苗期叶片光合速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珍稀植物逸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4年10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共388种(包括变种),在这些种类中,四川分布有82种,列为一级保护的5种,二级36种,三级41种。在全国被列为一级的8种重点保护植物中,四川有珙桐、水杉、银杉、秃杉和桫楞5种,不仅数量居全国各省第一,而且,珙桐和水杉都是在四川首先发现的。  相似文献   

17.
实地调查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宜昌、兴山、秭归和巴东4县分布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39种,分别占三峡库区、湖北省和全国总数的907%、629%和100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2种,分别占湖北省及全国总数的6408%及776%。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等4种,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等128种。在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湖北省新记录种3种,县级新分布种3种。研究结果证明,湖北省三峡库区是三峡库区和湖北省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8.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比较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时期的种子特性。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每50粒珙桐果实的出种量最高为101粒,最低为53粒,平均80.78粒,变异系数19.43%;果实出种量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增长,这表明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珙桐植株间的有性生殖是非同步的。各采收期珙桐果实的出籽率都非常低,最高仅为1.63%,由于种子包装格局与果皮包装格局资源损耗的相对独立性,提示果实表型特征与种子发育程度不存在相关性。测定分析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电导率,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9份样品中种子质量最高。而种子形态数据与百粒重却显示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这两方面最小,长19.85cm、宽4.94cm、厚2.95cm,百粒重18.82g,这表明珙桐种子形态大小不能反映种子质量的高低。用0.5%TTC溶液测定珙桐种子活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活力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宣恩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种间联结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 2× 2联列表基础上 ,应用 χ2检验、联结系数 (Ac)和 Dice系数 (DI)检测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珙桐群落中种间联结的显著程度非常低 ,仅有 4种对联结性显著 ,且均为正联结。大多数种对间的关联度很低 ,存在极大排斥性的种对很少。珙桐和灰柯、泡花树、木、交让木表现出极大的正关联性 ;珙桐与绢毛稠李之间存在极大负关联。重要值排在前三位的珙桐、紫楠、尾叶山茶互相之间的关联度较小。尾叶山茶和 10种植物之间存在极大的正关联性 ,这说明了尾叶山茶在群落中的稳定地位及其重要性。灰柯与珙桐、紫楠、尾叶山茶都存在极大的正关联性 ,这暗示着灰柯可能是群落的关键种。最后对种间联结方法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珙桐组织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名称: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材料类别:冬芽。培养条件:诱导珙桐冬芽愈伤组织培养基为培养基H和N_6培养基,每升附加2,4-D2毫克,KT1毫克。分化培养基为培养基H和N_6培养基。(1)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