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病例报告 男,22岁。自幼发现右大腿包块,无发热,无明显疼痛不适。包块生长缓慢,未行特殊治疗。近来发现右大腿肿胀明显,并可触及多个硬结节,故来我院就诊。查体;右大腿较左大腿增粗.中段内侧可见明显肿胀隆起.边界不清.肿物中心可扪及黄豆粒大小包块,活动度好,压痛明显,股动脉搏动可触及。彩超检查:于右大腿内侧皮下探及实性不均质回声,范围由腹股沟下方4.0cm至膝关节上方2.0cm,其内可见蔓状分布的管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8岁,右大腿内侧发现包块二月。体检右腹股沟区可触及2.ocmX165cm质硬圆形包块,右大腿内侧可触及6cmX6cm质软、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包块,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十年前有迹手术史。B超:右大腿内侧可见一长径约20cm,前后径3.scm的包块回声,下界达右大腿中段肌层,边界清楚。其内见活跃的肠管蠕动及气体反射。下部分见缅囊液性暗区(附图)。该包块位于股动、静脉前内侧。结论:右大腿所见包块考虑为沈。手术所见:右侧股环明显扩大,直径约5.ocm。抓囊向下坠至右大腿内侧皮下,沈囊内纳有部分回肠末端,回盲部及部分升结肠。…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55岁。因发现右肘部包块1个月余就诊。查体:右肘部外上方皮下触及4cm×1cm肿块,质韧,有压痛,活动度好。超声检查(PHILIPS EPIQ7彩色超声诊断仪,L12-5线阵探头):右肘关节外上方肌层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约3.2cm×1.2cm,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欠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图1a);CDFI:包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超声提示:右上臂肌层内实性占位。既往史:患者1年前在我院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前哨  相似文献   

4.
颅骨巨大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4岁。因“右前额包块术后35年,再发30余年,逐渐增大伴右眼视物不能5年”于2009年6月13日入院。患者曾因“右前额包块”于35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5年包块再发,约2cm×2cm×2cm大小,未行诊治,包块逐渐增大。近5年包块增大累及右眼伴视物不能。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重要脏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7岁。因右下腹隐痛5d就诊。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见异常。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妇科检查:绝经后子宫,活动好,无压痛,左侧附件区未及异常,右侧附件区偏上方触及一囊性包块,质偏韧,略活动,边界清,明显触痛。临床初步诊断为右卵巢囊肿慢性蒂扭转。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体前位,大小约2 .7cm×3 .1cm×2 .3cm ,肌壁回声均匀,外形平滑,内膜呈线状高回声,厚约1mm ,规则。左卵巢大小约1.8cm×0 .7cm ,右卵巢显示不清,右附件区未见包块回声。经腹部超声检查:右下腹部测及一大小约5 .9cm×5 .0cm×6.1cm无回声包…  相似文献   

6.
小肠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辉  刘运贤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91-291,i0018
患者女性,25岁。右腹部阵发性隐痛不适1个月,以中腹部为主,疼痛无放射性。院外B超示右附件区囊性包块。查体:腹部无隆起,未触及明显包块。本院B超示盆腔多发性包块,盆腔积液。手术中见右附件无异常,距回盲瓣30cm处回肠见一囊实性包块,起于肠系膜、环小肠大半周,累及长度约10cm。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女性,18岁。自幼发现右外踝包块,近又出现右胫前包块。查体:全身皮肤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咖啡斑。右外踝与右胫前分别可见大小5 cm×7 cm和6 cm×8 cm 2个包块,右足呈外翻畸形。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行包块切除术并送病检。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7岁。反复右下腹疼痛八个月,加重4天来诊,自觉有一包块,无发热及恶心呕吐,无腹泻及便血。查体;右下腹可加及一直径为5cm包块,质中,活动度差,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查血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右下腹可见-10.3cm×4.4cm椭圆形液性暗区,包膜完整,其壁层次清晰,呈肠墨结构,其内透声性差(附图)。B超诊断;右下腹囊性包块。手术见右下腹有约12.0cm×4.0cm×4.0cm包块,质中,囊性,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分离后见肿块来源于回盲部,考虑为阑尾粘液囊肿,回育部肠壁增厚变硬,行右半…  相似文献   

9.
错构瘤多为儿童常见病。好发于皮肤及口腔粘膜,也可发生于肝、肠及颅内.但发生于横结肠系膜者罕见。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6岁。因右下腹部包块伴尿频及大便不畅1月余入院。既往无腹痛及外伤史。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可触及12cm×8cm×4cm肿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大.该包块可自右下腹推至左上腹,偶见其随肠蠕动而移至右下腹部,无触痛,指检无阳性发现。血常规:Hb100g/L,WBC3.6×109/L,N0.72,L0.28,B超检查:腹腔内发现12cm×8cm×4cm巨大囊实性包块,活动明显,可达左上腹,包块内以多房无回声为主,间有…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1岁,自觉右中下腹有一包块就诊。查体:右中下腹扪及一直径6.0cm包块,质韧,边界清晰,活动度好。超声检查:右中下腹紧邻下腔静脉前方探及一5.6cm×4.0cm实质不均质性包块,其中央回声稍偏强,外形呈轻度分叶状,边界清(图1),深呼吸及改变体位均有一定活动度(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示内有散在斑点状及线状血流信号,周边较中央丰富(图3)。  相似文献   

11.
病例男,63岁。反复发热,右下腹扪及包块一月余入院,抗菌治疗后热退。体格检查:右下腹触及3cm×3cm包块,质中,边不清,轻压痛。化验:血常规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胞70%。B超:右下腹探及3.7cm×4.7cm实质不均包块,形态不规,边不清,诊断为右下腹实质不均包块,性质待查。CT腹部平扫见盲肠内类圆形混杂密度肿块,大小4.5cm×4cm,CT值19Hu、31Hu、45Hu,造影后肿块边界清楚,低密度区无强化,仅包膜及低密度区内有索条状中度强化,盲肠壁无增厚,腔狭窄,内见高密度造影剂被推挤呈新月状。诊…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不典型阑尾炎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例1:男,16岁。1周前出现右下腹痛(去年曾有短暂右下腹痛,不伴发热),为阵发性,无发热,并发现右下腹包块,约核桃大小,未予重视,近几天反复发作,疼痛有所加剧而就诊;体检于右下腹近腹股沟区上方可触及一质硬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无活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9.1×10^9/L,粒细胞0.73。B超检查提示:于右腹股沟上方探及6cm×5cm×4cm低回声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界清。细胞学穿刺检查:见较多间皮细胞;门诊以间皮瘤收住院。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39岁.右颈部包块10年.8年前行包块切除术,病理诊断:淀粉样变性.术后2年复发,于近年增长较快,来我院就诊.查体:颈部两侧不对称,右颈部可触及约12cm×10cm×5cm大小包块,分叶状,与皮肤无粘连,质韧,不光滑,活动差,无压痛,颈部淋巴结无肿大.CT示右颈部软组织肿块,多考虑神经纤维瘤.B超示颈部多发性实性包块.  相似文献   

14.
患者 ,女 ,15岁。主诉因右下腹剧烈疼痛 ,呕吐1天入院。既往有腹疼、呕吐、痛经史。本次发病为月经中期。体检 :腹平软 ,右下腹压痛明显 ,可触及一包块 ,活动度好。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彩超检查 :患者仰卧位 ,于右下腹探查 ,可见一约 9.0 cm× 4 .5 cm大小的囊性包块 ,有完整包膜 ,内部为低回声液性暗区 ,后方回声增强效应。经推压后 ,该包块向右上移位至肝右叶下方、右肾前方 (图 1)。 CDFI示 :包块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 :右下腹囊性包块 :考虑肠原性囊肿 ,卵巢囊肿不除外。手术所见 :回盲部可见一约 10 .0 cm× 5 .0 cm大…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5岁,发现右上臂肱骨下端尺侧包块半年余。查体:右上臂肱骨下端尺侧包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晰,活动度差,局部皮肤无红肿、压痛。心、肺、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超声所见:右上臂肱骨下端内侧皮下软组织内可探及一约3.9cm×1.8cm×2.3cm实质性低回声包块(图1),形态规则,呈椭圆形,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前缘距表皮0.17cm,后缘紧贴浅肌层,贵要静脉紧贴包块下走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内部显示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6.
男,23岁。既往体健,发现右颌下无痛性包块来诊。查体:右颌下可触及明显包块,颈部未触及明显结节。超声检查:右侧颌下腺下极探及一范围约5.1cm×2.3cm×3.8cm的无回声区,壁薄,其内透声好,并可见数条纤细分隔,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20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腕背部有一蚕豆大小包块,偶感酸胀,因不影响正常活动而未予重视。此后,包块缓慢增大,自感剧烈活动后右手腕部酸胀明显前来就医。体格检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右手腕尺背侧、尺骨茎突远端约2 cm处可见一约3 cm×2 cm大小隆起包块,质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轻压痛,包块周围无红肿;右手各指活动灵活,末梢感觉、血运正常;X线平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腱鞘囊肿。行"右手腕背部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小指与环指指伸肌腱之间,约3 cm×2 cm×2 cm大小,包块蒂部延伸至关节内,包膜  相似文献   

18.
透明细胞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因右大腿后侧渐增性包块8月余于2004年3月12日入院。入院查体:右大腿后侧中下1/3处皮下可见一7 cm×6 cm大小的隆起性病变,皮肤无红肿、破溃及水肿,肌肉深面可扪及一6 cm×5 cm×4 cm大小的包块,质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轻微压痛。右下肢无活动障碍,右腹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6岁.右髂窝包块2个月,加重半个月.体格检查:面色苍白,消瘦,右髂窝饱满,可触及包块,质韧,无明显压痛,活动不明显.超声检查:腹部脐水平脊柱旁及右侧髂窝分别见范围6.7 cm×3.7 cm及8.0 cm×6.2 cm包块,二者相延续,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呈密集点状中等回声,散在点状强回声,探头加压后可见其内点状回声缓慢移动,包块不随呼吸运动移动,可见"肠管越峰征"(图1、2).  相似文献   

20.
王旷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0):108-109
【病例】男,39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包块1月余入院。查体:右腹股沟可触及一质硬包块,活动度差,有轻微压痛,表面皮肤正常,双下肢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与精索粘连并沿精索向四周延伸,界限较清楚。切除3块灰白色软组织送检,大小分别为1.8 cm×1.5 cm×1.0 cm、1.2 cm×1.0 cm×1.0 cm、1.0 cm×1.0 cm×1.0 cm,切面实性,质软,包膜不完整。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块由束状、巢状的瘤细胞组成,其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