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弦调制偏振光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  吴宝明 《应用激光》2012,32(2):167-170
常规的有创血糖检测方法有较多的局限性,光学无创血糖检测是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评估的最佳方法,提出了一种偏振光无创血糖检测方法,将正弦调制偏振光通过血糖引起的微小偏振角的变化转化为电光调制器基频和倍频两个分量的变化,由相关原理高灵敏锁相放大器检测基频信号,控制法拉第线圈电流补偿血糖引起的偏转角变化,利用血糖浓度与法拉第线圈电流的线性关系,计算获得血糖浓度。以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的数据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实验,葡萄糖溶液实验的相关系数为0.9952。研究表明偏振光无创血糖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为研制实用的新型无创血糖检测仪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与阵列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无创血糖检测是一种不需收集血样进行人体血糖浓度测量的新方法,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还能进行连续测量,由于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市场利益巨大是各国研究的热点,且技术相互之间保密,可参考的数据不多,常用的技术是利用一束一定波长的红外光传过人体部分血管区域,从光谱中提取相应的血糖浓度信息,但在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了克服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中存在的难题,使微弱的光谱信号变化能正确的体现人体血糖浓度,作者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原理,分析了人体葡萄的吸收谱,设计了多波长红外血糖检测传感器阵列,采用MOE和MADALINE整合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模型,使红外无创血糖检测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改善,同时讨论了红外无创血糖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法检测血糖浓度是现今国际研究的热门课题,目的是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快速、无创、频繁、实时的血糖监测。本文介绍了光学旋光法检测血糖浓度的原理,对基于光学旋光法进行无创血糖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讨论了各测量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有创血糖监测会带来二次感染的风险而提出的无创血糖检测方法,该方法的信号特征在复杂环境下不易提取。为了更方便地提取出光声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Laplace小波变换提取光声信号的方法。结合光声原理、压电陶瓷等效电路模型,提取光声信号的基本特征信号,采用该基本特征信号作为Laplace小波基,在实际制作的光声检测系统,对100mg/dL~400mg/dL四组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的实际信号分析,经提取后的光声信号与葡萄糖浓度有显著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健  王太宏  段小川 《半导体光电》2020,41(5):734-737, 742
传统的人体血糖检测方法是有创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一种结合能量守恒法与光谱法的血糖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人体血糖的无创、实时和准确检测。首先设计了一种人体体征数据采集装置,用于实时采集血糖相关数据并上传至上位机。然后将数据分别用多元线性回归、k近邻回归和支持向量回归三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评估,对比得出最优算法用于无创血糖检测。实验证明,提出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是可行的,其中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测量准确度最高,相关系数高达0.862,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佟国峰 《电子测试》2020,(1):110-111,125
糖尿病为一种慢性病难以根治,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控制机体内的血糖浓度,需对血糖进行检测。以往利用生化手段进行血糖检测,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影响患者血糖的测量结果。为了降低有创生化检测手段带来的影响,可选择光学无创检测技术弥补生化检测技术存在的弊端。该种检测技术可以让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血糖检测变得越来越简单,更是满足了糖尿病患者的无痛需求,且具有便捷、无痛苦、实时检测的优势。本文基于红外光谱检测原理,设计了红外无创血糖仪。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有创检测血糖的问题,文中对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使用ABB公司的TALYS ASP531近红外光谱仪测得葡萄糖溶液的光谱,建模波段选取5 500~6 500 cm -1,使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光谱数据与对应浓度之间的校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83 99,校正均方根偏差为1.023 26 mmol·L -1,误差分布为-1.3~1.7 mmol·L -1,证明了近红外无创检测人体血糖浓度的可行性,为近红外血糖检测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频繁测定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频繁采血的有创测量方法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本文对国内外无创血糖光学检测技术,尤其是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无创血糖检测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针对此研究了一种根据朗伯一比耳定律使用近红外光的漫反射原理进行血糖浓度无创检测的方法。介绍了该血糖仪的检测原理,设计相关的传感器探头,接收电路,用所研制的血糖仪器进行临床实验,得到的相关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在允许范围。实验证明近红外光法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无创快捷的人体血红蛋白定量检测,为医生和病人带来方便,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近红外光的无创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系统,系统通过测量人体手指处的漫反射光谱,对血液中各物质浓度和光吸收度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定量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对实验对象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在7%以下,实验结果说明该系统设计方案合理,能够用于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传统血糖检测需从患者静脉取血,给糖尿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利用荧光测试技术进行血糖的无创检测研究.通过对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全血、血清和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溶液进行系列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全血在720~730 nm附近有明显荧光特征峰,其中720 nm附近特征峰由血细胞引起、730 nm附近特征峰是由糖份引起,且全血和血清中此位置处峰值强度均随血糖浓度变化而规律性变化.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血糖荧光无创检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合理和更充分地利用脐血,本研究检测了从健康产妇收集的脐血成分,观察了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输注脐血以补足术中失血的效果,并与输注成人血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妇科肿瘤患者术中血失量不多,输注小量脐血即可满足需要,提示对于失血量不大的手术患者可常规输注脐血,更充分地利用脐血这一新的血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低强度激光血液疗法对先经强制戒毒后具有稽延性戒毒症状者进行照射治疗,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流变学部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两种疗法均有改善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它们虽有差异,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值均〉0.5)。激光血液疗法戒毒在治疗过程中效果好于常规戒毒,且对患者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激光光束的某些参量,为设计和改进激光器提供依据,建立了一套激光光斑自动采集与分析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并编写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及其图像处理软件包NI Vision的用于采集和分析激光光斑的软件。该软件能实时显示光斑中心位置的漂移轨迹、在x方向和y方向漂移的标准差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等,同时,还能对基模高斯光束进行分析。经过去噪处理的光斑图样能以3维灰度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得到任意剖面的光强信息,并以此进行高斯曲线拟合,得出拟合参量以判断光强曲线接近高斯曲线的程度。结果表明,这种系统可以动态地采集光斑信息并进行处理,具有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用近红外光谱法测量分析全血的血糖浓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透射实验测量了全血的近红外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 Partial Least Square ,简写为PLS) 选择包含有葡萄糖特征峰的谱段,建立了回归模型,得到了葡萄糖浓度的拟合曲线,分析拟合曲线与真值的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 9999 ,误差小于0. 13mmol/ l 。实验结果表明:用近红外光谱的方法可以实现全血血糖浓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16.
对光照射血液疗法的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对比了低强度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与紫外线血液照射疗法的治疗方法、治疗病种和治疗机制的异同点。以“生物共振”与“光触发”观点解释其治疗机制。从全血吸收光谱出发,提出了实验最佳激光参数疗法,紫餐相干光照射疗法、激光血管外照射法等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影响。方法:将295例VBI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ILIB治疗)及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及BAEP检测。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CD及BAEP各项参数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更着显。结论:ILIB克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及脑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也改善脑的电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血液气味样品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血液气味识别模型,并利用Matlab计算平台对此模型进行了优化、训练和测试.此模型的网络结构为9×13×1,隐含层传递函数为tansig,输出层传递函数为logsig,训练函数为trainrp.优化后的模型对血液样品的正确识别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门诊医疗信息化流程的优化成为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的关键。普通的门诊检验排队流程在妇幼医疗领域显得不太"人性化",全自动的采血系统把人为工作交予机器完成,智能分配患者队列,让护理人员将更多精力集中在采血本身,是医疗管理理念的提升,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文章对此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人体血糖快速变化情况下,皮肤组织液糖浓度与血液(指血、静脉血)中血糖变化的延迟关系,采用光学相干层析技术,通过人体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和血糖钳夹实验,测量了随血糖变化的皮肤光衰减系数,并对人体血糖平衡延迟时间问题做了研究。为了避免由于延迟因素造成预测血糖值误差过大,选择700m ~800m以下皮肤深度的真皮网状层作为分析计算区域。结果表明,延迟时间一般随着皮肤区域深度的增加而缩短;在不同的皮肤深度区域,血糖平衡延迟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此研究有助于提高光学无创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