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 1986 - 0 1以来 ,为 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及取石手术 ,术后均随访 12个月 ,临床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自 1986 - 0 1~ 2 0 0 0 - 0 1我院共施行胆道探查手术112 6例 ,其中 96例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手术 ,占同期胆道手术的 8.5 % ,96例中男 4 6例 ,女 5 0例 ,年龄 17~ 80岁 ,平均4 6 .5岁。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90例 ,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6例 ,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 90例。全部术前均经 B超、CT及 PTC检查证实为胆总管、肝总管及胆囊结石。 6 2例作术中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 ,11例为急…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 1997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选择了 40例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探查的患者 ,在取净结石后 期缝合胆总管 ,经胆总管 -空肠置细管引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1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6~ 80岁。 2 2例有黄疸史 ,7例入院时有黄疸。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 32例 ,胆总管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 8例。术前均经 B超检查 ,2 2例行ERCP检查 ,均明确了 1肝内胆管无结石。 2胆总管结石大小、数量、位置。1.2 手术方法 本组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 ,进腹探查后切开胆总管取净结石 ,探查左右肝管通畅及胆管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单纯的胆总管结石 ,结石直径≤ 5mm。采用经胆囊管途径胆道镜取石。单纯胆总管结石 ,结石直径 >5mm或经胆囊管途径取石失败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无狭窄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单纯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 ,术前ERCP置鼻胆管引流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 ,结石取尽后 ,胆总管一期缝合。鼻胆管继续留置引流减压 ,3~ 5d黄疸消退 ,拔除鼻胆管。胆总管下端大结石嵌顿 ,腹腔镜下取石困难 ,辅以腹壁小切口 ,将结石取出。结果 :本组 52例 ,经胆囊管途径取石 4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 7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 2 8例 ,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 2 1例 ,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 1 0例 ,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 7例 ,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 3例 ,4次胆道镜取尽结石 1例。需要碎石后取石 1 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 ,鼻胆管引流 7例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辅助小切口取石 6例 ,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 :根据肝胆管结石的部位 ,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 ,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但术中取石仍是腹腔镜手术的难点所在 ,需要进一步探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36例,胆总管扩张未见结石2例。同时合并胆囊结石34例,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2例,合并肝囊肿2例。术前全部患者均行B超和MRCP检查。37例(97.4%)完成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1例因致密粘连中转开腹手术,36例同时腹腔镜胆囊切除,2例同时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4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24例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手术时间1~4 h,平均1.5 h。住院时间3~12 d,平均5.5 d。术后发生胆瘘2例,胆总管下端残余结石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安全、微创、美观,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65例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方法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16例发现或证实胆总管内有结石,其中3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13例腔镜手术成功,其中1例胆道镜经胆囊管切开取石术,胆总管未放置T管;12例行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胆总管内放置T管,术后6~8周行纤维胆道镜检查,1例发现残余结石,拔除T管后经窦道取净,11例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再次行胆道造影后未发现结石,拔除T管,术中出血30~130 mL,手术时间90~220 min,术后住院4~8 d,所有病例均无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结合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治疗胆囊炎急性发作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创伤小,康复快,胆管结石残留少,安全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阴性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不能取净胆总管结石者,术后可通过T管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5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造影成功49例,其中经胆囊管造影41例,经胆总管造影8例,成功率96.1%。造影结果提示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管结石4例,胆管损伤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9例,中转开腹手术4例,腹腔镜下胆管修补1例,术后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3例。未见造影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安全、简便,可以防止胆总管及胆囊管结石残留,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胆道阴性探查和发现潜在的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胆总管切开探查是胆道手术中常用的术式 ,我院外科自 199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施行选择性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 5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30例 ,年龄 2 4~78岁 ,平均 4 8 2岁 ,5 6例病人均有程度不等的右上腹或上腹部不适 ,入院时发热者 18例 ,血清总胆红素 >2 0 μmol/L者 2 2例 ,4 2例莫非征 ( +) ,术前B超示胆总管增粗者 4 5例 ,影像学检查示胆总管结石者36例 ,胆囊多发结石者 12例 ,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者 8例。1 2 治疗方法 本组所选择的 5 6例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  相似文献   

8.
纤维胆道镜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内外胆管结石残留仅凭外科手术难以取净、治愈。作者术中、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处理残留结石 ,疗效满意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胆道镜检查 3 2例 ,男 1 2例 ,女 2 0例 ,年龄2 1~ 6 9岁。术中检查 1 8例 ,术后检查 1 4例 (经T管窦道检查 )。术中 1 8例使用胆道镜检查均在常规取石冲洗后认为结石已取净。检查结果有 1 0例在胆道不同部位有结石存留。存留部位 :胆总管下端 1例 ,左肝内胆管 4例 ,右肝内胆管 2例 ,左右肝内胆管均有 3例。胆总管下端残石是由于胆管周围炎症 ,结石与胆总管壁粘连所致 ,胆道镜发现后用刮匙刮出。肝内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CT、B超、ERCT或MR证实为胆石症的32例胆道手术病人术中进行胆道镜探查,常规开腹切除胆囊或切开胆管将结石取出后,胆道镜经胆囊管残端或胆管切开处插入胆道依次探查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结果 32例病人中发现肝管残留结石1例,胆总管残留结石2例,胆总管末端狭窄2例,胆管癌1例。3例残留结石中2例以取石器将结石取出,1例结石嵌顿在乳头开口处,以胆道镜推送至十二指肠内。2例胆总管末端狭窄,给予胆道镜下扩张治疗,减轻了术后因胆总管末端狭窄而导致的不良后果。1例在探查中发现胆总管下端不光滑,有小结节状隆起,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癌而改变术式,避免了再次开腹手术。结论 胆道手术时行胆道镜探查,可减少残留结石的发生,并能及时发现其它病理情况,给予相应治疗,减少漏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的体会。方法有胆道探查指征、择期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39例,采用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结果39例中胆囊结石30例,其中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并取出结石28例,余2例胆道镜胆道探查阴性;胆囊并胆总管结石9例,均经胆囊管取出胆管结石。无住院期间死亡及胆瘘发生。术后住院时间7~10d。结论该术式有适当的手术指征、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胆道镜经胆囊管胆管探查取石是部分胆石症患者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严承铨 《临床医学》1999,19(1):20-22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胆囊炎、胆道结石的主要手术方法,其疗效甚佳,但术后严重并发症不可忽视。我院从1987年~1996年共施行各种胆道手术3349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1例,占0.33%, 均经再手术痊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36~73岁。术后出血2例(占0.06%):其中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胆囊床边缘小动脉活动性出血,腹腔积血及血凝块约4000ml,缝扎止血后治愈。另1例胆囊切除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行小切口胆囊切除后,对于不能明确胆总管内有无残余结石者,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探查肝内外胆管,并取尽结石。结果 51例病人术中胆道镜检,发现有结石者20例(另外有2例发现胆道絮状物),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或冲洗入十二指肠17例(2例发现胆道有絮状物者经胆道镜冲洗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3例。结论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检的方法即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同时还能将部分复杂的胆总管探查手术转化为单纯的胆囊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管造影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胆囊切除术中行选择性胆管造影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选择性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5例,胆囊管残余结石1例,Mirizzi综合征2例,胆道畸形2例(重复右肝管并注入胆囊管畸形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1例),胆总管损伤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对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术中胆管造影能明确胆管解剖,及时发现残余结石、畸形及胆管损伤。有效地减少了胆道残余结石及胆道损伤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降低了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囊-胆管造影在保胆取石中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对于术前患者有黄疸、胰腺炎病史,肝功能检查示直接胆红素升高或GPT、AKP升高,或保胆术中胆汁自胆囊管不能涌入胆囊,显示胆囊管流通不畅者等特殊病例,术前B超或CT、MRI检查无阳性结果43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结果 内镜保胆取石术中43例行胆道造影,发现2例胆囊管结石,1例取出后保留胆囊,1例因结石取出困难,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发现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并置“T”管引流,术后6~8周经“T”管造影、胆道镜、超声检查显示胆道通畅无残余结石,拔除“T”管.2例十二指肠乳头轻度狭窄,未行特殊处理.结论 合理选择和应用术中胆囊-胆管造影,能提供可靠、直观、清晰的图像,全面了解胆道走向,提高胆囊管、胆总管病变诊断的正确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胆道阴性探查,对于手术方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20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即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其中5例通过胆囊颈管进入胆总管,3例取石成功,17例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Ⅰ期缝合.结果 共行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0例,手术时间60~120 min,术后全部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胆漏、胆管狭窄及医源性胆管损伤,24h内患者可进流质饮食,并可以在床边活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6~8 d,术后患者无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术后每半年进行1次随访,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手术前明显改变,饮食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见有复发.结论 胆道镜下胆囊切开取石+胆总管探查取石Ⅰ期缝合这种微创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1—10/2007—06收治肝内外胆管结石96例,均行腹腔镜手术;术前均行影像检查包括BUS、CT、MR或MRCP,了解胆道梗阻部位,胆囊、胆总管结石合并阻塞性胆管炎6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23例,单纯胆囊结石合并急性阻塞性胆管10例。结果:中转手术4例,术中无大出血、术后胆瘘5例,手术时间60~200min,平均105min,胆道残余结石12例。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联合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取石,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石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钟亮玉  吴静  常青  詹红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0):55-56,59
目的 探讨多种微创治疗手段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留结石。方法 运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及术中胆道镜,对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68例行EST,66例胆管取石成功,14例配合术中胆道镜下取石者,12例取石成功。结论 三镜联合治疗胆石症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该术式可代替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实时检查胆道系统在硬性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胆结石患者在行硬性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前经超声检查进行肋缘下胆囊底部体表定位;硬性胆道镜直视下清除胆囊内结石后,术中实时进行经腹超声探查,观察胆囊、胆囊管及胆总管内是否有残余结石,必要时进行引导取石.结果 35例患者术前胆囊底部体表定位成功率为100%.硬性胆道镜清除胆囊内结石后,术中进行实时经腹超声探查.20例患者胆囊腔内未见明确结石强回声;11例患者胆囊腔内残存结石,结石直径0.3~0.9 cm,其中2例超声引导胆道镜取出结石;1例患者胆囊管残存结石,结石直径0.3 cm;1例胆囊后壁气泡误诊为小结石;2例患者经腹超声证实胆囊管结石嵌顿,继而转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术前超声检查行胆囊底部体表定位有助于手术部位的选择.术中超声检查可降低术后结石残留率,明确结石残存部位,为手术方式变更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管切口即时缝合3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管切口即时缝合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根据胆道镜检查情况结合美国BARD公司胆道扩张导管、耐高压球囊导管、胆道内涵管和BOSTON公司产斑马导丝施行Oddi括约肌扩张术。胆道镜检查结石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或Oddi括约肌狭窄扩张满意后 ,根据胆总管下端通畅程度分级确定采用何种即时缝合 ;即直接缝合胆管切口 (N或 0级 ) ,球囊扩张后直接缝合胆管切口 (0~ 1级 ) ,胆囊管细导管引流、鼻胆管引流 (ENBD)或球囊扩张后经胆囊管细导管引流 (1~ 2级 ) ,胆道内涵管引流或胆道支架引流 (2~ 3级 )。胆管切口 4~ 0或 5~ 0可吸收缝线即时缝合。Winslow孔附近常规放置多孔腹腔引流管观察渗漏情况。结果 :339例中 32 1例手术获成功 (结石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即时缝合术后无胆漏 ) ;4例残石经内镜乳头切开术 (EST)或内镜乳头扩张术 (EPBD)取石治愈 ;11例胆漏 9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 ,2例加做ENBD治愈 ;2例胆囊管细导管脱落胆汁性腹膜炎再次腹腔镜放置胆囊管细导管和腹腔引流管 1例治愈 ,放置T形管和腹腔引流管 1例治愈 ;1例晚期胰头癌术后 15d死于胆道感染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结石取净胆总管下端通畅或Oddi括约肌狭窄扩张满意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胆道残余结石发病率为1.8%(21/1150),发现时间为术后1~7个月,3例经T管胆道镜取石,15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经胆总管切开取石,均痊愈.结论 术前全面检查、术中操作规范及合理选择术式,术中充分利用胆管镜、胆管造影等可大大降低胆管术后残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