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志宏  张静  吴淑琼  陈丹  陈伟  汤涌  张众志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41-124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运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用药经验,提取核心处方以及可能形成的新处方,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更多选择。[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11日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中医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基于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和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分析总结药物属性、用药频次、常用剂量、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新方组合。[结果] 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9例,筛选处方709首,涉及中药251味,共有30味中药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排在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茯苓、陈皮、燀苦杏仁,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主入肺、脾、胃经。药物组合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陈皮、茯苓”“炒白术、茯苓”“茯苓、燀苦杏仁”。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两两药物关联系数最高的是“款冬花、泽泻”。基于熵聚类法,提取10对核心组合,得到5个新方组合。[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的中医药治疗中,要重视肺脾胃同治,可适当多用温、寒、苦、甘之品,常用茯苓、陈皮、苦杏仁、法半夏、白术等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不同用药途径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20年8月1日(含)前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发布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方案及国医大师、院士、知名中医专家等通过公开渠道发表的预防方案作为数据源,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3个内服方剂,含中药141味,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甘草,其次为黄芪、金银花、白术、藿香、防风、连翘、桔梗、苍术等;出现频次30次以上的药对分别为黄芪-防风、白术-防风、黄芪-白术、金银花-甘草、黄芪-甘草、黄芪-白术-防风、甘草-防风、白术-甘草、金银花-黄芪。纳入36个外用方剂,含中药51味,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苍术,其次为艾叶、藿香、白芷、石菖蒲、佩兰等;出现频次最高的药对为艾叶-苍术,其次为艾叶-藿香、藿香-苍术等。从药性归经来看,内服和外用方剂均以温性药物使用最多,主要归肺、脾、胃经。[结论]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以健脾益气、解毒化湿为主,内服与外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治疗老年肺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文献中治疗老年肺炎的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文献有效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08个有效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用药频次、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个新方组合。结论:中药治疗老年肺炎主要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肺为法,药物归经主要为肺、脾、胃,常用药有甘草、黄芩、茯苓、苦杏仁、桔梗等,常用药物配伍和潜在新方等用药规律为老年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统中医药防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2019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0日收录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中医方药。利用Excel 2019、IBMSPSS Modeler18.0等软件对中药进行纳入,并且将其使用频数、性味和归经进行汇总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608篇文献,共计151个内服中药复方,依据频次划分,频数为12次以上的有10个复方,按频次由高到低,前5个复方分别为麻杏石甘汤、清肺排毒汤、达原饮、香砂六君子、三仁汤。共涉及187味中药,使用总频次30以上的中药共计35味,以频次由高到低,前5位分别为甘草、茯苓、藿香、苦杏仁、麻黄。中药属性以性寒、温凉为主,味苦、甘、辛多见,归属肺、胃、脾经。将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前6组关联药物分别为“防风-甘草”“甘草-茯苓”“防风-茯苓”“防风-茯苓-甘草”“防风-半夏”“防风-黄芩”。45对复方药物的关联组合中,共涉及到20味中药,分别为杏仁、麻黄、石膏、防风、甘草、黄芩、连翘、陈皮、苍术、茯苓、半夏、生姜、霍香、白术、麦冬、厚朴、桂枝、桔梗、柴胡、人参,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论: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5.
姜娜  茹清静 《新中医》2024,56(8):25-29
目的: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 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 医院住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的首次处方,构建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类 别,通过药物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处方168首,涉及药物159味,累计使用 频次2 332次,其中使用频率≥30次的药物为高频药物,共23味。使用频率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桔梗、苦杏 仁、半夏、芦根、生甘草、薏苡仁、黄芩、浙贝母、炙甘草、麦冬,功效以清热化痰止咳、益气养阴为主,药 性以寒凉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其次为脾、胃经。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最常用的 药物组合有桔梗-薏苡仁-苦杏仁。结论:本研究分析所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初治病例中高频中药以 清热化痰止咳、益气养阴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所得的药物配伍,可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挖掘中药香薰疗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择整理中药香薰疗法处方50个,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利用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四气五味归经分析等方法。结果 对筛选出的50个处方进行数据分析,使用频次前10位的分别是苍术、白芷、艾叶、藿香、石菖蒲、薄荷、冰片、佩兰、丁香、紫苏,核心药物组合为苍术-白芷-艾叶,新方为羌活-细辛-冰片-大黄。结论 中药香薰疗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以芳香开窍,祛湿化浊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的潜在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并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中药成方制治疗胸痹的潜在药物组合及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2种中药成方制剂进行分析,确定中药成方制剂对应的证候出现频次、单味药以及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结论: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效果显见并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上多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开窍醒神、培元固本之品,应用灵活,方证对应,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国家及省级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以及各中医专家团队根据本次疫情的发病情况确立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专业中医药文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的证型频次、用药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核心处方。结果:纳入预防方剂55首,治疗方剂56首。预防新冠肺炎高频药物以甘草、苍术及藿香使用频次最高,均为18次,药性温,药味甘,归肺、脾、胃经;治疗新冠肺炎高频药物以杏仁(36次)频次最高,药性寒、温,药味苦,归肺、脾、胃经。组方以麻杏甘石汤等为基础加减。结论:中医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处方多以芳香避秽、清热泻肺、解毒通腑类中药居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分析"疾病-证候-治法-中药"之间的关系,探讨丁学屏教授诊治水瘀交互证糖尿病肾病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医案采集,结合软件的分析系统,采用频次统计法,分析医案症状、证候、治法出现频次及中药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共纳入糖尿病肾病水瘀交互证患者17例进行分析,高频药物有土茯苓、茯苓、牛膝、防己、黑大豆等,药物组合有黑大豆与白扁豆,牛膝与茯苓,牛膝与土茯苓,白扁豆与茯苓等。结论:辨治糖尿病肾病,首先辨缓急,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治疗重视肺脾肾三脏,多用芳淡化湿,上下分利之品,祛邪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余绍源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0—2016年在余绍源教授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药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的关联规则挖掘、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总结其处方的中药频次、核心组合中药频次,分析组方用药特色。结果:共175首处方,核心药物为白术、党参、六神曲、茯苓、煨肉豆蔻、干姜;通过聚类分析后发现7首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新方。结论:余绍源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多从脾肾论治,采用健脾益气、温肾暖脾之法,兼顾化湿、解郁、止痛、活血等。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防治方案的病机与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卫生主管部门以中医专家共识性的病因病机分析为依据,制定了一批中医诊疗方案,对预防、治疗、恢复等3个阶段不同证型推荐了指导性处方。为有效总结各方案对病机的认识以及各类处方的组方规律,本研究以全国地级市及以上卫生管理部门发布的49种中医防治方案为依据,对其中308种中药处方进行了分期整理(治疗期处方151种、预防期处方118种、恢复期处方39种)。进一步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各阶段处方进行处理,总结出常见证型频次、常用中药用药频次,提炼各阶段常用药对及组合,分析其关联规则,初步总结了COVID-19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治疗期主要证型为内闭外脱、疫毒闭肺、寒湿郁肺、邪热壅肺,共涉及187味药材,单味频次20次的共29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苦杏仁,药对出现频次最高者为石膏-苦杏仁,核心组方为麻杏石甘汤,主要病机为寒、湿、热。预防期无统一证型,共涉及119味药材,单味频次20次的共13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黄芪,药对出现频次最高者为黄芪-防风,核心组方为玉屏风散,主要病机为气虚。恢复期主要证型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共涉及113味药材,单味频次10次的共12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茯苓,药对出现频次最高者为陈皮-茯苓,核心组方为二陈汤、生脉饮,主要病机为脾气虚、阴虚。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中医药参与疫情救治思路的共性,旨在为加强临床精准施治、提高中医救治效果、推进中药防控资源管理提供多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中的药物基本信息,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68味;高频药物有杏仁、半夏、甘草、茯苓、藿香等;核心药对有石膏-杏仁、半夏-茯苓、麻黄-杏仁等;潜在常用药对有附子-石膏、藿香-麻黄、连翘-蝉蜕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4首。结论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和藿朴夏苓汤,治则上以宣肺调气、分消祛湿、健脾益气、化痰开郁、清热解毒等法同用,扶正祛邪,肺脾胃同调;但临床还需兼顾其可能伤阴、结瘀、旁及肝肾的病机特点,中后期适当佐以养阴润燥、活血通络及调肝补肾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方剂治疗小儿肺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计算机检索CNKI中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并将其作为数据源,通过筛选后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用药模式和新处方等进行总结研究。对最终筛选出的408首方剂、涉及的21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甘草、杏仁、黄芩、麻黄、桔梗、半夏、桑白皮、陈皮、茯苓、金银花等,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寒居多,归经主入肺、胃、脾三经,并得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小儿肺炎新处方6个。客观呈现了目前中医辨治小儿肺炎以治痰、热为主,治肺为关键,兼顾脾胃;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解表散寒,止咳化痰为主要治法。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共识基本吻合,可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3月21日杨教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50张处方,采用频数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50张处方涉及57味中药,合计用药频次646次,使用频次>30次的分别为黄芪、贯众、金银花、苦杏仁、百合、麻黄、茯苓、瓜蒌;四气中以寒性多见;五味位居前3位的是甘、苦、辛;归经位居前3位的是肺经、胃经、脾经;功效位居前3位的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结论:杨志旭教授治疗新冠肺炎寒温并用、甘苦兼施,以治肺为主,注重固护脾胃,将清热药、化痰止咳药、补虚药协同配伍,以扶正解毒贯穿治疗始终,并根据疾病特点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梳理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方案并总结规律,为临床诊疗决策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2月28日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发布最新COVID-19中医药诊治方案,对本病病因、病机、病位、分期、证型、方药运用多方面进行了汇总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全国各地区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规律.方法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病因病机、中医诊断、证型、方药及中药配伍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到27个地区的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因前3位为湿、毒、热;"疫病"是主要的诊断,高频次证型有内闭外脱、肺脾气虚、气阴两虚、疫毒闭肺、寒湿郁肺等;常用方剂为麻杏石甘汤、藿朴夏...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挖掘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方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新  张林旭  路雪婧 《中草药》2020,51(5):1147-1152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各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预防方药,总结探讨其潜在新方。收集检索国家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关于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得到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西、四川、湖北、湖南等17个省市的COVID-19中医药预防方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等方法进行药物规律及特点的挖掘。64首处方中共包含82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黄芪、金银花等,补虚药使用最多,多用甘、温之品,归肺经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7个潜在新方。各地多使用补虚扶正药物预防COVID-19,多从肺、脾胃着手,虽具体细节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医学的预防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疫病学说对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用药启发。收集《温病大成(第一部)》中关于治疗小儿时疫的处方,筛选出适用于现在治疗小儿时疫的完整处方58个,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其集成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功能总结明清医家治疗小儿时疫的理论依据和用药规律。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得出明清医家治疗小儿时疫的药物频次和药物间关联规则,最终获得核心药物组合16个,提取新方8个。结果表明,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内因其体稚阳,正气娇弱;外因疫气秽浊,袭人尤甚,触而发之。治疗上,应以固护脾土为前提,攻补兼施;若疫气在表、胃气未败治宜清肺热兼芳香化浊,若疫病已传、损伤阳明则应清热养阴、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很多文献分析报道了中医药防治COVID-19的方证规律,研究总结了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方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单味中药和预防方.此基础上,阐述其安全合理用药警戒,为临床工作者及居家个人安全防治COVID-19提供参考,降低用药风险,保障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