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ABCB11基因突变导致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ABCB11基因突变导致PFIC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基因检测显示8例均有ABCB11基因突变,1岁内起病,以持续性黄疸为主要表现,不伴肝外异常症状,血清GGT水平均较低或正常。7例肝活检组织HE染色镜下均可见弥漫的肝细胞气球样变及多核巨肝细胞形成,同时伴明显的肝细胞内胆汁淤积及较轻的肝小叶内炎症,汇管区纤维化及炎症程度不等。1例巨肝细胞病变程度轻且无明显的炎症,所有病例均未发现真性胆小管增生。7例肝活检组织中BSEP蛋白表达缺失或减少,1例表达无明显减少。结论肝组织的病理特征及BSEP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是明确诊断ABCB11基因突变导致PFIC的重要手段,结合临床表现可对该病进行早期筛查,提高基因检测及临床诊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分析黄疸患儿有关生化项目,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效的检测指标和检测结果。方法利用临床化学分析手段对患儿进行TBI、DBI、AST、ALT、GGT、ALP和TBA检测。结果显示GGT、ALP和TBA异常率较高,提示黄疸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肝脏胆道排泄障碍,而黄疸本身对肝脏损伤程度不明显。另外,日龄超过两周的黄疸患儿,TBA值仍维持一定高度,说明胆汁淤积依然存在,这也可能是黄痘持续不退的原因之一。结论新生儿黄疸时,伴随着胆汁淤积。血清胆汁酸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优于以往的肝功能指标。将血清TBA的检测列为新生儿肝功能试验的常规检测项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肝炎血清相关标志物水平,探讨该项指标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中的变化及诊疗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婴儿肝炎综合征53例,采用全自动化学法分析技术,用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3例肝炎综合征患儿及38例正常对照组婴幼儿进行血清TBA、ALP、ALT、AST、TBIL、DBIL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ALT、AST、ALP在该综合征时均值比正常上限升高约2—4倍;DBIL、TBIL升高3—6倍;而TBA则平均升高约8—10倍,患儿组血清TBA(80.84±48.06)μmol/L,异常率达94,3%,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BA与垂清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检测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TB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常规指标,血清TBA测定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与ALP、DBIL联合检测,曼有利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TBA、ALT、AST、G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DILAB试剂,对70名正常新生儿和30名轻度黄疸患儿和38名中、重度黄疸患儿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将轻度黄疸和中、重度黄疸各测定项目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轻度黄疸TBA(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LT、AST、GGT(P均大于0.05)无显著差异。中重度黄疸TBA(P〈0.01)、AST、GGT(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ALT(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胆汁酸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且随黄疸程度增加显著升高,而ALT、AST、GGT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对慢性丙型肝炎于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ALT检测,采用Cobas amplicor monitor test,version 2.0(v2.0)试剂进行HCVRNA定量和Abbott公司的Murex HCV Serotyping 1-6 Assay试剂进行HCV血清学分型检测。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聚乙二醇于扰素a-2a(派罗欣)与罗荛愫(Roferon—A)治疗24周和24周随访结束的生化指标和病毒学应答进行观察,分析不同HCV血清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生化和病毒学应答的差异。结果98例患者共检出血清6型2例、5型1例、4型1例、3型10例、2型23例和1型44例,仍有17例未能分出血清型。派罗欣治疗组24周治疗结束时各血清型和未分型组之间的ALT复常率和病毒应答率无差异,而48周随访结束血清非1型的ALT复常率(76.2%)和持续病毒应答率(66.7%)高于血清1型,血清1型ALT复常率和持续病毒应答率分别为27.3%和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罗荛愫组末分型组、血清1型和非1型之间24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ALT复常率和病毒学应答率均无差异。结论在6个月的IFN抗病毒疗程时,HCV血清型仅在派罗欣治疗组影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持续病毒应答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测定(TB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应用的重要性。方法对2400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总胆汁酸、谷丙谷草转胺酶、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1)结合临床诊断ICP患者有245例。其中TBA值≥15μmol/L者为203例,TBA值≥30μmol/L者为42例。两者约占总数9.8%。(2)ICP组TBA测定值明显高于非ICP组P〈0.05。ICP组ALT、AST、ALP值与非ICP组相比,两者无显著意义。(3)将ICP组分为高低值组,高值组ALT、AST、ALP明显高于非ICP组P〈0.05。结论TBA水平是预测ICP孕妇其胎儿宫内情况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其他生化指标ALT、AST、ALP相比特异性更高。当TBA值≥30μmol/L其围产儿发病率明显升高,预后较差。因此总胆汁酸测定在妊娠晚期孕妇中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ICH)患者体内一氧化氮(N0)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方法检测56例ICH患儿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NO和eNOS的水平,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患儿肝功能、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拷贝数的关联.结果 ICH组NO和eNOS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CH组中ALT异常组NO和eNOS水平显著高于ALT正常组(P〈0.05).ICH组中NO和eNOS的水平与ALT呈明显正相关(r=0.682,r=0.746,P〈0.05),但与HCMV-DNA拷贝数无显著相关性(r=-0.087,r=-0.134,P〉0.05).结论 ICH患儿体内NO以及eNOS水平显著升高,与患儿肝脏功能损伤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肾病综合征、血清ACE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8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和38例正常儿童ACE基因并同时用酶偶联法测血清ACE活性。结果:①8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中ACE基因Ⅱ型,ID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47.6%(39/82),24.4%(20/82)和28%(23/82)。对照组分别为47.3%(18/38),23.7%(9/38)和29%(11/38),肾病综合征患儿和正常儿童之间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8例正常儿童和8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ACE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CE各基因型中血清ACE活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D型>ID型>Ⅱ型。结论:①小儿肾病综合征ACE基因Ⅱ型,ID型和DD型频率分布和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ALT、AST、GGT、CHE在肝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时肝脏酶的变化关系,方法 采用速率法,测定113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并与32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结果 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ALT、急性黄疸肝炎组的血清GGT及慢性肝炎重度组血清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CHE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清ALT、AST、GGT、CHE是肝病较为敏感指标,作为肝功能检测组合。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76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及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病毒、护肝等治疗,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10 mg·kg-1·d-1),疗程为2~3周。治疗2周后,比较常规治疗组和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和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1)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GGT、TBA及TNF-α和IL-6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GGT、TBA及TNF-α和IL-6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能更有效减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中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94例正常妊娠者,分别测定其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ICP患者血清中CG、TBA及TSH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监测ICP患者血清中CG、TBA及TSH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程度肝脏病理损害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0例CHB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同时行肝活体组织检查,对肝脏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分析ALT、AST、GGT与CHB之间的关系。结果(1)ALT、AST、GGT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的上升而上升,但到G4和s4后则下降。GGT随ALT、AST的升高而升高,ALT、AST和GGT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328(P〈0.05)。在保肝治疗后,ALT较快降至正常且GGT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为轻度CHB,而随着ALT下降,GGT仍持续在一个较高水平的为中度及重度CHB,其中重度CHB的GGT水平有所波动。结论血清GGT比ALT、AST更准确的反映肝脏的炎症程度,GGT的活动度给临床判断慢乙肝的炎症提供了重要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对67例PHC患者、42例肝硬化患者、9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71名健康人,进行AFP、TBA、GGT和ALT指标联合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HC组、肝硬化组的AFP、T...  相似文献   

14.
70例新生儿黄疸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70例黄疸患儿的肝功能检查情况,结果显示以GGT和TBA的异常率较高,提示黄疸患儿肝脏的胆道排泄功能和处理胆汁酸的能力受到影响。而对肝细胞的损伤不大。通过对不同日龄和胆红素水平病例肝功能检查经过的比较。结果 显示日龄大于14d的患儿GGT、AKP水平明显高于小于14d的患儿,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是日龄超过两周的黄疸患儿存在胆汁淤积,可能是黄疸持续不退的原因之一。胆红素的水平对GGT、AK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oxB1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①收集临床确诊为乙型肝炎并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乙肝住院病人血清278例,其中进展为肝硬化阶段者14例,肝癌阶段者12例,并随机抽取60名健康者血清,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FoxB1浓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②分析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FoxB1浓度与HBV—DNA载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相关性,并依据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情进展程度,分别比较肝癌组、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与健康组之间FoxB1因子浓度的差异。结果@278例肝炎病人血清中,HBV—DNA载量≥10^5拷贝/ml组FoxB1因子浓度为(12.5±6.9)pg/ml,HBV—DNA载量〈10^5拷贝/ml组为(12.7±9.3)pg/ml,健康人群组为(12.2±9.7)pg/ml,三组间FoxB1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78例ALT异常组血清中FoxB1浓度为(17.4±20.5)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中FoxB1浓度为(12.2±9.7)pg/ml,ALT异常组FoxB1浓度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FoxB1水平与ALT呈正相关(r=0.701)。③乙型肝炎组FoxB1浓度为(12.6±8.7)pg/ml,肝硬化组为(60.1±38.1)pg/ml、肝癌组为(68.5±37.3)pg/ml,肝癌组、肝硬化组中FoxB1浓度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P〈0.05),而肝癌组与肝硬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B1水平与肝细胞损伤ALT释放有关,可能参与肝癌病变,对乙型肝炎演化为肝硬化、肝癌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可作为病情进展的风险因子,并且可能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肝硬化、肝癌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地区ELISA检测孕妇TORCH感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82例孕妇血清TORCH特异性抗体IgM,结果显示刚地弓形体活动感染率为7.038%,风疹病毒活动感染率为3.079%,巨细胞病毒活动感染率为13.498%,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活动感染率为1.319%,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活动感染率为13.049%,其感染与孕妇文化程度、职业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汉族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D)患儿的临床表型与ATP7B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以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W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起病部位分为肝病型和神经型,以临床表现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采用PCR技术扩增ATPTB基因全部外显子并直接测序。提取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信息;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2个无亲缘关系家庭的53例WD患儿进行分析。肝脏损害52例(98.5%)。肝病型41例,神经型12例;临床型19例,亚临床型34例。①肝病型A¨升高明显;神经型24h尿铜水平、胆汁酸水平和K—F环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病型;亚临床型起病年龄、ALT或AST异常率显著高于临床型;24h尿铜水平、胆汁酸升高比例和K·F环阳性率显著低于临床型。②53例WD患儿ATP7B基因外显子序列分析发现致病性突变等位基因97个,突变频率为91.5%。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36例,杂合突变9例。错义突变23种,插入/缺失突变8种,无义突变2种,剪接突变3种。③错义突变与非错义突变,纯合突变与杂合突变患儿在起病年龄、K—F环阳性率、铜蓝蛋白水平、24h尿铜水平和ALT、AST异常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3种高发突变P.Arg778Leu(35.O%,34/97)、P.Pr0992Leu(15/97,15.5%)和P.Ala874Val/Pro(5/97,5.2%)在临床型和亚临床型、肝病型和神经型问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纯合、错义和错义+剪接突变在临床型和亚临床型、肝病型和神经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D患儿几乎均有肝脏受累,多以肝病表现起病。ATPTB常见突变为P.Arg778Leu、P.Pr0992Leu和P.Ala874Val,常见基因型和临床表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性。P.Ala874Val/Pro突变患儿起病年龄较低,剪接突变对血清铜蓝蛋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血清TBA、ALP联合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60例正常孕妇及47例ICP孕妇,分别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R IA法检测其血清TBA、ALP、CG含量。结果表明,ICP孕妇组血清TBA、AL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且与CG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P〈0.05)。妊娠期妇女TBA、LAP水平是反映ICP的良好指标,与血清C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且其生化自动化检测方法相对于放射免疫测定CG更为简单、快捷,有利于临床实验室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赶黄草水提取物利胆退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赶黄草水提取物的利胆退黄作用。方法采用胆管引流法,观察赶黄草水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采用胆管结扎致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和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胆汁淤积模型,观察赶黄草水提取物对模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碱性磷酸酶(ALP)活性、γ-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的影响。结果赶黄草水提取物能增加正常大鼠胆汁的分泌量,但对血清TBIL含量无影响;对于胆管结扎所致梗阻性黄疸模型大鼠和ANIT所致的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赶黄草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血清TBIL含量,抑制血清ALP、GGT、AST和ALT活性。结论赶黄草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免疫层析法用于同时检测孕妇血清中TORCH—IgM抗体。方法用胶体金标记羊抗人IgM(斗链)抗体,将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弓形体(Tox)、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四种重组抗原同时包被在硝酸纤维膜上,研制出同时检测TORCH—IgM抗体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自制的免疫层析法与ELISA法对比检测阴阳性血清标本,各单项指标抗-CMV—IgM、抗-RV—IgM、抗-Tox—IgM、抗-HSV-Ⅱ-IgM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5.7%、100%、100%、100%,两法总符合率分别为97.9%、100%、100%、10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显示结果直观,并且特异、稳定、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孕妇优生优育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