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等急性运动负荷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 作用的差异。方法:分别观察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各10例于晚餐后90min进行为时30min的最大氧耗量的60%运动强度的运动负荷,并与试验前1d同一时间不运动作为对照,观察各自在餐后90 ̄240min的血糖变化。结果:发现不论是运动结束时即刻还是运动结束后90min内的血糖变化趋势均提示急性运动负荷对中年组有显著的降糖效应,而在老年组中仅运动结  相似文献   

2.
急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尿NAG及AE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运动对糖尿病得血糖控制前后肾脏的影响,测定2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及健康人单次60%VO2max中强度的急性运动负荷前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结果表明:①血糖控制前(FBG〉8.3m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等强度的急性运动负荷后即刻及运动后30分钟NAG、AER较运动前明显升高,在运动后90分钟才恢复运动前水平;②血糖控制后(E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我们对30例中年患者和40例老年患者实施餐后运动疗法,分别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运动前、后老年患者的血糖下降不明显(P>0.05),而中年患者的血糖下降显著(P<0.01)。结论: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以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更有利于康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临床意义需从多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等强度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2型糖尿病患者多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单纯加大药物治疗可加重药物副作用,增加经济负担。近年来有研究证明,运动疗法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简单而方便,无经济负担。本文旨在监测和评估2型糖尿患者的血糖受运动影响的程度和规律,了解运动在2型糖尿病康复干预中的作用。目的:探讨中等强度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以期为运动疗法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内分泌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前后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等的变化.方法 对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控制和降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排除运动禁忌证,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疗法共10周,观察运动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空腹血糖明显下降(P<0.05),血胆固醇下降,甘油三酯无变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结论 运动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餐后不同时间进行抗阻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的差异,旨在为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进行抗阻训练的最佳时间提供依据.方法2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第2天—第4天3 d中分别于晚餐后30 min、60 min和90 min进行为时30 min的抗阻训练,观察每天运动后即刻血糖值与入院第1天不进行运动的相同时间点相比血糖下降情况,同时观察每天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60 min、运动后120 min血糖的变化.结果不同运动日餐后60 min的血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30 min运动日运动后即刻血糖与对照日相同时间点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30 min运动日,运动后120 min血糖与运动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60 min运动日,运动后即刻血糖、运动后60 min、运动后120 min血糖与运动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餐后30 min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即刻血糖有所下降,餐后60 min运动降糖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在不同运动强度一次性跑台运动后骨骼肌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在运动后不同时相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成都体育学院动物实验室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完成。选择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8),中等运动负荷量组(n=32),高运动负荷量组(n=32);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24,48,72h4个时相点,各时相点8只。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都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其中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速度15-16m/min,坡度为0&;#176;,运动60min;高运动负荷量组速度19~21m/min,坡度为-16&;#176;,运动90min。运动后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比目鱼肌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纳入动物7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h较为严重,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出现的变化较高运动负荷量组轻微。②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分别为(120&;#177;26),(13.1&;#177;9.6),(17.6&;#177;2.5),(12.0&;#177;2.1),(9.1&;#177;1.2)U/mL,P〈0.011,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峰值出现在48h,高运动负荷量组出现在运动后即刻,高运动负荷量组在运动后48h和72h都显著低于中等运动负荷量组。③运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出现先降后升,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较运动前显著降低[分别为(1457.0&;#177;186.7),(1543.6&;#177;298.4),(1423.6&;#177;321.7),(1333.6&;#177;255.1),(1967.0&;#177;220.0)μkat/L,P〈0.011,中等运动负荷量组最低值出现在48h,高运动负荷量组最低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少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血清丙二醛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然后降低[分别为(5.9&;#177;0.3),(5.5&;#177;0.3),(5.4&;#177;0.8),(6.2&;#177;0.3),(5.4&;#177;0.6)μmol/L,P〈0.05],两组均在运动后即刻出现峰值,高运动负荷量组各时相显著高于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同时相。结论:①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超微结构的损伤较中等强度组明显严重,且损伤较严重的时相出现在运动后24h左右,可能为离心运动致机械损伤和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②总抗氧化能力作为反映机体内总的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克服了单一的抗氧化指标难以全面反映组织抗氧化能力的不足,将此指标用于运动性疲劳研究,有利于更全面评价机体抗氧化系统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在不同运动强度一次性跑台运动后骨骼肌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在运动后不同时相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3在成都体育学院动物实验室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完成。选择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8),中等运动负荷量组(n=32),高运动负荷量组(n=32);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24,48,72h4个时相点,各时相点8只。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都进行一次性跑台运动,其中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速度15~16m/min,坡度为0°,运动60min;高运动负荷量组速度19~21m/min,坡度为-16°,运动90min。运动后取股动脉血,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并进行比目鱼肌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纳入动物7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中等运动负荷量组、高运动负荷量组大鼠运动后骨骼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其变化以运动后24h较为严重,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出现的变化较高运动负荷量组轻微。②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分别为(12.0±2.6),(13.1±2.6),(17.6±2.5),(12.0±2.1),(9.1±1.2)U/mL,P<0.01],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峰值出现在48h,高运动负荷量组出现在运动后即刻,高运动负荷量组在运动后48h和72h都显著低于中等运动负荷量组。③运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出现先降后升,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较运动前显著降低[分别为(1457.0±186.7),(1543.6±298.4),(1423.6±321.7),(1333.6±255.1),(1967.0±220.0)μkat/L,P<0.01],中等运动负荷量组最低值出现在48h,高运动负荷量组最低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④中等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24,48h及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即刻血清丙二醛水平较运动前显著增高,然后降低[分别为(5.9±0.3),(5.5±0.3),(5.4±0.8),(6.2±0.3),(5.4±0.6)μmol/L,P<0.05],两组均在运动后即刻出现峰值,高运动负荷量组各时相显著高于中等运动负荷量组同时相。结论:①高运动负荷量组运动后超微结构的损伤较中等强度组明显严重,且损伤较严重的时相出现在运动后24h左右,可能为离心运动致机械损伤和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②总抗氧化能力作为反映机体内总的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克服了单一的抗氧化指标难以全面反映组织抗氧化能力的不足,将此指标用于运动性疲劳研究,有利于更全面评价机体抗氧化系统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等强度运动疗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9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按自己以往的方式进行锻炼,干预组设计中等强度运动的具体方案,组织集体运动、小组运动、定期集体运动和监测、护理干预。结果: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锻炼自我效能较对照组强。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疗法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机体的糖代谢,减少降糖药物的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还使患者心情舒畅,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减轻,锻炼自我效能增强,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运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1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前后24h动态血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项的变化。方法: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的治疗的同时,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疗法共3个月,观察运动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运动后全天收缩压均值,日间收缩压均值明显下降(P<0.05),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也明显下降(P<0.05),血脂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天收缩压均值及日间收缩压均值,降低血压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推动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研究人员观察血糖变化,并于运动前后采用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研究对象中等强度运动2个月后,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值明显降低(P均〈0.01),且持续中等强度运动1个月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明显降低。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疗法,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还有积极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使抑郁和焦虑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2.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运动干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动对Ⅱ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 )的作用 ,并随访观察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标 ,病情控制效果 ,并发症改善及生命质量的提高。方法 :对随机抽取的门诊就诊 9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前后的对照观察。运动干预前仅靠药物治疗 ,运动干预时指导患者参加业余体力劳动和运动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及糖尿病基本知识讲座 ,定期血糖监测。结果 :运动干预 3个月后 ,DM患者空腹血糖在 5 10± 0 87mmol/L ,餐后 2h血糖在 6 0 2±1 36mmol/L。运动干预前药物控制有效率 6 5 31% ,运动干预后控制有效率在92 8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有效的运动干预 ,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中等量运动的降糖作用能够维持 12~ 17h。长期锻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是运动效果的积累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动干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长期定量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糖尿病高危因素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本市某社区29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干预治疗,同时选另一社区31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1年运动治疗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较1年前有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同期空腹血糖变化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运动干预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降低明显。干预组的体重指数、腰臀比和血压在干预前均超过正常值,1年干预后都有显著下降。结论运动是一项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治疗手段,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能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观察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教育,两组均随访观察4周。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和平稳控制血糖。关键词:2型糖尿病; 血糖生成指数; 低血糖指数食物; 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3.5;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9-0008-03  相似文献   

15.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综合治疗方法之一,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观察其血糖、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运动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3岁,平均65.5岁,均为2型糖尿病。病史3~20年,同时患冠心病14例,高黏血症9例,动脉硬化7例,均长期服用双胍类或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6.0~9.8mmoL/L,尿糖+~++。诊断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FPG>7.8mmol/L,餐后2h血糖≥11…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中等强度运动疗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等强度运动疗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9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按自己以往的方式进行锻炼,干预组设计中等强度运动的具体方案,组织集体运动、小组运动、定期集体运动和监测、护理干预.结果:1年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锻炼自我效能较对照组强.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疗法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机体的糖代谢,减少降糖药物的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还使患者心情舒畅,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减轻,锻炼自我效能增强,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动、饮食、教育、监测对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运动、营养、教育、监测对预防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将糖耐量异常(IGT)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严格的饱含外方,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反复糖尿病基本知识讲座定期的血糖监测。对照组仅发放宣传手册及定期复查。结果:经过1年半观察,对照组9例恶化为糖尿病,发生率为18%,而治疗组2例恶化为糖尿病,发生率为3.5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18.
背景: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心肌病变,运动负荷试验配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该病变的检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目的:比较分析运动负荷试验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单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的早期评估作用。设计:病例一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电诊科和内分泌科。对象:选择2004—03/12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纳入的糖尿病患者均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且自愿参加。正常对照组32例,为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自愿者,男20例,女12例。方法:应用美高仪平板运动试验仪给予两组运动负荷。运动前(静息状态下)及运动负荷结束后即刻应用Vivid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E峰峰值流速、A峰峰值流速、E峰峰值流速/A峰峰值流速比值、等容舒张期时间。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运动负荷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结果:34例糖尿病患者完成了运动负荷试验,1例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另1例出现心前区疼痛中止试验。对照组32例均完成试验。①患者组运动前E峰峰值流速/A峰峰值流速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前(0.90&;#177;0.25,1.40&;#177;0.30,P&;lt;0.05);等容舒张期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运动前【(112.07&;#177;20.16),(98.45&;#177;8.55)ms,P&;lt;0.05】。②患者组运动负荷后E峰峰值流速/A峰峰值流速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后(0.62&;#177;0.12,1.28&;#177;0.87,P&;lt;0.01);等容舒张期时问明显大于对照组运动后【(138.10&;#177;19.21),(97.37&;#177;9.61)ms.P&;lt;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早期监测和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变化;运动负荷试验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因加了运动负荷的诱发作用.可使结论更准确客观.更有早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长期中等强度的运动对Ⅱ型糖尿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  孟宪君 《现代康复》2000,4(9):1388-1388
目的 观察合理设计的中等强度运动对Ⅱ型糖尿病的康复作用。方法 指导病人坚持每天2 ̄3个运动单位的活动2次,长达6个月,应用生化指标作前后对比。结果 运动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差异十分显。结论 长期合理运动仍是Ⅱ型糖尿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运动疗法是现代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许多研究证实,适当强度运动锻炼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下降,但对于具体运动量掌握,相关的系统分析和即刻血糖、血脂、及皮质醇的水平检查尚少见报道。为探讨2型糖尿病(NIDDM)锻炼时运动强度对血糖等指标影响,对3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强度下即刻血、血脂、皮质醇、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