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矿业活动中的固体废物在酸性条件下重金属浸出浓度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硫酸硝酸-浸出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湖北某银矿3种不同的固体废物废石、尾矿、氰化残渣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及浸出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锌、铅、镉在pH=2的条件下浸出浓度最高,采矿废石中的铜在pH=2的条件下浸出浓度最高,而浮选尾矿和氰化废渣中的铜在pH=3的条件下浸出浓度最高.铜、锌、铅、镉在pH=2的环境中浸出率较高.不同样品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与重金属所对应的浸出率不一定成正比关系.矿山固体废弃物释放的重金属元素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加强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利用矿样的难溶性钾资源,针对湖北宜昌地区的富钾页岩,首先直接用硫酸浸取提钾,然后在页岩中加入一定质量配比的磷矿后再用硫酸浸取提钾.考查了矿样质量配比,硫酸质量分数,硫酸用量,反应时间对钾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钾岩矿直接用硫酸提钾,浸出率只有12%左右;富钾页岩矿粉与磷矿矿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硫酸得到较好的钾的浸出率.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富钾页岩矿与磷矿的质量比为0.8,硫酸用量为4 m L/g,硫酸质量分数为60%,常温下反应2 h,钾的浸出率为73%左右.  相似文献   

3.
某铀矿床碱法地浸溶浸液配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铀矿床碱法地浸室内试验,进行了氧化剂的种类、质量分数和溶浸剂的种类、质量分数选择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矿石粒度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碳酸氢)钠盐或铵盐是良好的溶浸剂,铀浸出率可达到70%~80%;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双氧水和质量分数为0.02%的高锰酸钾,铀浸出率明显提高,可满足铀浸出需求。  相似文献   

4.
某硫精矿直接采用浮选或硫酸浸出均无法回收其中的铜,导致铜资源浪费,且影响精矿的再利用。采用NaCl为助浸剂,H2SO4浸出该硫精矿中的铜。探讨了助浸剂的种类、NaCl浓度、H2SO4体积分数、固液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铜浸出的影响。试验表明,在H2SO4体积分数为5%、NaCl浓度为0.5 mol/L、浸出温度为85℃、固液比为1∶3(g/g)时,8 h内铜的浸出率可达84.02%。动力学研究表明,在H2SO4-NaCl浸出体系下硫精矿中铜的浸出受固膜扩散控制,可以通过增加温度提高浸出剂在矿物颗粒表面的扩散速率,从而提高铜的浸出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蒙古蛇纹石矿石进行了硫酸浸出试验,并研究了不同浸出工艺参数对金属浸出效率的影响.在H2SO4浓度为5 mol/L、液固比为4 mL/g、浸出温度为100℃的条件下,Mg、Fe、Al、Ni、Co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3.98%、60.09%、82.08%、90.58%、94.06%,表明硫酸浸出能有效地从蛇纹石中回收...  相似文献   

6.
氯化浸出铅阳极泥回收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湿法处理铅阳极泥回收金进行了研疣.实验结果表明:铜的浸出是酸浸除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温度为65℃,盐酸浓度为2.9moL/L,氯化钠浓度为1.3mol/L,硫酸浓度为0.3mol/L时,铜的浸出率达到92.03%,杂质能有效去除.在氯化浸金的过程中,温度与氯酸钠的用量对金的浸出率影响最大.随着两者的增加,金的浸出率将明显地增加.当温度大于80℃,氯酸钠用量大于料重的12.5%,硫酸浓度为1.5mol/L时,金的浸出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7.
硫代硫酸盐法添加氯化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浸取金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氧化铁型金矿,进行了Na_2S_2O_3法添加NaCl而不加Cu~(2+)的浸取条件优化研究,当[S_2O_3~(2-)]=0.8mol/L、[NH_3]=1~2mol/L、[NaCl]=1.0mol/L,浸取温度50℃,浸取时间3h,浸出率达到98%。对硫化矿(广东河台金矿、山东招远金矿)进行了浸取研究,[S_2O_3~(2-)]=0.8mol/L、[NH_3]=2mol/L、[NaCl]=1.0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为11.0mmol/L,浸取温度50℃,时间3h,浸取率分别达到96%和93%。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充分回收利用冶金污泥中的有价金属,采用盐酸作为浸取剂浸出污泥中的重金属,并进行浸出工艺的优化.首先对污泥性质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烘干法测定冶金污泥的含水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试样中金属成分及质量分数,用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中各元素的物相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污泥含水率为75.88%;干污泥含铜和锌的质量分数分别是1.51%和1.71%;污泥矿物相中铜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形式存在.然后采用盐酸作浸取剂,在单因素条件下进行浸出反应.研究了冶金污泥中铜、锌、镉、铅等重金属的浸出规律,并考察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盐酸浓度、液固比、粒径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盐酸浸出污泥中重金属最佳工艺参数:浸出温度为25℃,浸出时间为10 min,盐酸浓度为1mol/L,液固比为25∶1(mL/g),干污泥粒度小于150μm.在此条件下,铜、锌、镉、铅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84.4%、88.1%、98.8%、85.4%.盐酸浸出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对工业应用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矿石研究入手,论述了矿床的矿石类型、组构、成分以及有用组分赋存状态、连生矿物镶嵌类型.小柳沟铜钨矿床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为主,矿石成分较简单,矿石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含量2.34%,粒度多在1-3mm;次为黄铜矿和黄铁矿.矿石有用组分以钨为主,其中w(WO3)1.8795%,w(Cu)0.245%,w(S)1.162%,连生矿物间以平直毗连镶嵌为主,其嵌布均匀度白钨矿52.6,黄铜矿43.9,黄铁矿41.0,均属较均匀嵌布,易选矿石。  相似文献   

10.
用AC法处理高锑低银类铅阳极泥,其干馏渣水浸液经两段置换、硫酸浸铜、稀盐酸浸铋,综合回收了铜、铋、锑,并使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分离,Cu,Bi和Sb的置换率分别为99.75%,96.74%和99.45%;置换渣含铜53.73%,含铋20.79%.用硫酸浸铜法,实现了铜-锑、铜-铋的有效分离,最终铜以硫酸铜产出,品位为93.74%~96.21%,Fe含量为1.13%~1.47%,回收率为93.33%;用稀盐酸浸出铋-锑渣,铋以含Bi69.70%的铋精矿产出,直收率及总回收率分别为90.87%和94.73%,此外还产出Sb含量为36.21%的锑渣,返回氯化浸出过程,总回收率为94.06%.  相似文献   

11.
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西方文化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东方文化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文化 ,两种文化瑰丽无比而又各具特色。笔者从两种文化中各拈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范畴—“兴”与“移情” ,来追寻两种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语"为"字与现代汉语"搞"字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处,可比性极强。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是必要和可行的。语义方面,二者均为泛义动词,但各有侧重;语法方面,都主要作动词,但在造句功能和相对位次上存有差异;语用方面,在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3.
都市是由 动 和 静 两部分因素组成的一种次序状态 .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都市里的人们起着潜在的影响 .通过分析街道景观设计中这种构成关系 ,尝试把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活动融入到都市的环境中 .  相似文献   

14.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与"不能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对副词,由于二者均表示双重否定,且形式相仿,意义相近,所以存在着很多混用、误用的现象。文中结合在高中所作的问卷调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对这两个词进行同义的研究和描述分析。搞清二者的关系,不但对于辨析同义词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数量正在激增的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人才"与"资源"各自词义不同、地位和功能不同,两词不应混为一谈;指出两者组词易生弊端;提出了各就其位的部分组词形式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思考设计的价值与意义,更加审慎地思考设计对于生活的影响——“慢”生活将有助于形成相对恒定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将帮助我们找到“如何生活是好”的答案,并有助于建立成熟的价值观。倡导“慢”设计将使设计者摆脱“快”生活的裹挟,摆脱框架与套路,自然的流露以及避免设计对大众生活体验的隔断。“慢”设计将为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因为“慢”是通过耐心、慎重和深思熟虑表达对人与世界充满关怀的负责任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把参考文献[1]中模糊近似环的概念推广到L型模糊理想的定义,并且得到了完全分配格上的L型模糊近似环和L型模糊理想的和与交的某些运算性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甜"和"sweet"在英汉语中词源、语义的辨析,加深对两词的理解程度,澄清两词在翻译时存在的问题,为两词的互译奠定一定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时代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蕴.作为新时代中国最重要的实践与发展,“中国之治”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统一规律的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与指导意义.以“两论”的哲学视角与高度来审视“中国之治”,有利于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中国之治”,更好地抓住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