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干化一萃取组合工艺处理炼油业含油污泥,研究了干化时间、萃取剂种类与用量、含油污泥或焦块含水率等工艺条件对干化和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0~150℃,绝对压力为50~80kPa条件下将含水质量分数为83.1%的含油污泥干化60min,可获得含水质量分数为30.9%且燃烧热值为22.8MJ/kg的焦块;20~40℃下用萃取剂PRI-301对焦块进行萃取处理,v(萃取剂)/m(焦块)为40:7,可获得燃烧热值为28.9MJ/kg的萃取油,萃余残渣酥脆且呈黄土状。萃取油的常压蒸馏馏分分布与原油相近,回炼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江汉油田含油污泥焚烧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江汉油田含油污泥的处理问题,在对含油污泥进行组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含油污泥掺煤焚烧的最佳掺煤量、腐蚀性、燃烧热值及气体成分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具有高含水、高含盐、低含油的特点。含油污泥在掺煤质量分数为60%时效果最佳。含油污泥燃烧热值低、腐蚀速率高、焚烧气体SO2严重超标、蒸馏水吸收液的pH值较低,容易造成设备穿孔、局部酸雨等现象。因此,江汉油田含油污泥因高含水、高含盐、高腐蚀、低含油、低燃烧热值以及江汉地区多雨水、空气湿润等原因,不宜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处理含油污泥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新疆油田含油污泥中分离3株石油降解菌,其代谢产物与化学助剂复配形成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能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更高的迁移油能力。优化复合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含油污泥的反应参数,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温度80℃、时间24h、搅拌速率200r/min、加药质量分数为1.2%。污泥含油质量分数(干基)为46.2%,处理后降低至1.2%,原油回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站中含油污泥处理难的问题,进行了叠螺式含油污泥浓缩脱水工艺现场试验。通过试验表明,污泥浓缩罐脱出的油泥含水率在95.8%~96.7%之间时,经叠螺脱水机浓缩稠化后,得到的泥饼含水率在70.3%~77.6%之间,油泥体积缩减了85%以上。另外,浓缩后污水悬浮固体含量在20.5 mg/L以下,污泥中油类物质含量在18.2%~20.4%之间,达到了良好的污泥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油田含油污泥微波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晓娟  张宁生 《油田化学》2004,21(3):287-289
对油田污水处理中产生的高含水污泥的微波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污泥样取自陕北靖边油田靖北油区,经静置沉降、除去上清液后,含水(以质量计,下同)78.3%,含油11.6%,含固相(干污泥)10.1%,pH值7.5,开始沸腾温度随含水率升高而升高,含水率在75%左右变化时,该温度在70~85℃范围。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法,用功率0.9~3.0kW的微波处理含水污泥1~8小时,使污泥总量和含水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含油则大体不变;由处理后含水与作用时间、微波能耗关系,估算出用功率20kW的微波将10m3污泥处理15小时,含水可由85%降至45%,耗电量为300kW·h。污泥用最小功率的微波加热30分钟后上部形成占总量1/5的乳状液,该乳状液含油42.6%,含水~50%,含固相<10%,在60℃加热20小时基本不破乳,用150W和700W功率微波处理20小时,破乳率分别为25%和>7%。微波处理法可用于含水污泥的油、水、渣三相分离。图4表1参2。  相似文献   

6.
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石化行业的一大难题。含油污泥浓缩处理后再进行脱水处理,脱水性能较差,脱水后的含油污泥部分混掺到脱水后的活性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由于含油污泥粘度大,容易堵塞干化系统换热器;当混掺污泥含油的比例较大时,在分离器的位置容易形成油泥附着,影响干化系统的运行。将超声波化学清洗技术应用于含油污泥处理,系统运行稳定,污泥的含油量大幅降低,污泥的性状得到改善,污油得以回收,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好,并且易于干化处理。中试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油污泥经过加热过滤、超声波反应、化学清洗、固液分离、污泥浓缩罐分离等处理后,单独进行干化处理是可行的,且含油污泥的干化性能优于活性污泥的干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大庆萨北油田采出污泥调剖剂研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取自大庆采油三厂一矿、二矿、联合站的含油污泥及其固相,含油污泥除含水、含油外,固相含量为37.34%~96.26%,固相颗粒外形不规则,粒径大于40目的占84%以上,主要为黏土矿物,90%以上为伊利石和高岭石.所研发的调割剂为悬浮在聚合物污水溶液中的污泥固相颗粒,聚合物为M=2.5×107、水解度26.5%的大庆产HPAM,由沉降速率测定结果确定聚合物浓度为0.6~1.2 g/L,污泥质量分数<6%.选择北4-8-丙水56井为调剖试验井,处理目的层为P11-2,有效厚度4 m,处理厚度3 m,设计分4个段塞注入调剖剂1.5×104m3,其中含聚合物13.3 t,污泥固相435 t(折合污泥1164 t).2008年8月21日起实施深部调剖,在51天内注入3个段塞共6526m3调剖剂,共利用含油污泥267.2 t.注入期间注入压力迅速升高约1.5 Mpa后稳定在12.6~13.0 Mpa.5口连通油井(平均含水96.47%)中有4口含水平均下降1.4%,增油有效期110 d,累计增油1135.2 t.  相似文献   

8.
含油污泥成分复杂,属于非均质多相分散体系,含有苯系物、多环芳烃、重金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对含油污泥的组成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燃料化处理剂对污泥性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以热值为指标,设计了燃料化处理剂复配实验。经复配制成的颗粒化燃料热值达到5 273 kCal/kg;在颗粒化燃料中加入2.0%的脱硫剂DS,可使燃烧烟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规定的限值,燃烧残渣中的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延长油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东风港油田含油污泥含油量较高且不具备除油除水设备条件的情况,直接对油泥混合物进行机械筛分研磨、乳化悬浮处理,以机械剪切法为主导制备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优化了含油污泥调剖体系的使用条件,评价了其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调驱效果。结果表明,在含油污泥中加入配方为0.2%丙烯酸酯共聚物悬浮剂(SF)+0.2%三乙醇胺单硬脂酸酯乳化剂(FM-20)的调剖体系,常温和90℃下均可使悬浮时间大于10 h。在用机械剪切法制备含油污泥调剖体系时,适宜的条件为:含油污泥和水的质量比(固液比)4%~8%、剪切转速约6400 r/min、剪切时间约3 min。含油污泥调剖体系具有较好的注入性和封堵性。在单管填砂管中注入该体系后,不同渗透率填砂管的封堵率大于90%。经含油污泥调剖后,二次水驱的采出程度提高了25.01%。此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二次污染少,在含油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含油污泥固液分离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处理联合站清罐产生的含油污泥 ,直接掩埋法、焚烧法、生物法和溶剂萃取法等方法因种种原因未能大范围推广。通过自行设计的含油污泥处理流程 ,采用化学法污泥系统脱稳加机械分离法 ,结合固液离心分离技术 ,对含油污泥进行絮凝处理 ,并采用旋流分离器或螺旋离心机对其进行固液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旋流分离器处理后的污泥中含油 1 5 % ,污泥经自然干化后可用于铺路 ,其平均分离效率为 91 6 % ;采用螺旋离心机处理后的污泥中含油0 3% ,污泥可作为农用污泥直接排放 ,其平均分离效率为 98 38%。  相似文献   

11.
魏新  郦和生  王岽 《石化技术》2011,18(2):22-24
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反渗透浓水的臭氧投加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臭氧投加量对反渗透浓水UV。(指波长为254nm处的单位比色皿光程下的紫外吸光度)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将U%作为选择臭氧投加量的指标。同时,通过臭氧氧化后反渗透浓水生物需氧量的变化情况,也能确定合理的臭氧投加量。与生物活性炭工艺相比,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能够将反渗透浓水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提高到30%左右,UV254最高去除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为此,污水处理场采取了提高各单元处理效率、充分利用一体化装置等措施,降低外排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公司目前外排污水的COD均保持在45 mg/L以下,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吸附法,于室温下用活性炭脱除油田废水中的CODCr。结果表明,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废水pH值为5.9,活性炭用量为2 g的条件下,CODCr去除率大于50%。活性炭对CODCr的吸附过程为Freundlich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14.
介绍用三辛胺萃取剂回收石油酸废水中环烷酸的工艺流程、萃取设备和工业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的化学耗氧物质去除率达到90%以上,回收的环烷酸经进一步处理后可以利用。该技术在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15.
Up to now, little information has been available on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lubricant oils by microbial inoculation. Understanding the abilities of microorganisms in biodegrading petroleum lubricants is imperative for optimum use of bacteria in bioremediation of lubricant-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In the study,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of genera Pseudomonas sp., Ochrobactrum tritici, and Bordetella petrii, which were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oil-contaminated soils, were inoculated into a lubricating oil culture medium. The abilities for the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to biodegrade a petroleum lubricating oil were evaluated by determining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of the inoculated oil culture mediums. Effect of pH on degrading abilities of the bacterial isolates and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microbial growth were also explor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Ds of the inoculated lubricating oil culture medium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il medium without bacterial inoculum, indicating that the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effectively enhanced biodegradation of the mineral lubricating oil, of which the member of genus Ochrobactrum was the most excellent enhancer. Furthermore, the abilities for the strains to biodegrade lubricating oil wer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pH values. They provided excellent oil-degrading ability in the pH range from 6.0 to 7.8. On the other hand,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s of the bacterial strains marked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cubation durations in an exponential phase at the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28°C to 35°C.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乙烯碱渣废水的处理效率,采用生物强化工艺在20 L/h试验装置进行了中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生物强化工艺处理后,乙烯碱渣废水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石油类物质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9%,99.9%,97.9%;废气达标率为100%,未产生二次污染。与焚烧、催化氧化工艺相比,生物强化工艺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解氧化法,以析氯阳极与铁阴极为工作电极,在电流密度为15 mA/cm2,电解时间为80 min,水板比为0.10 cm2/cm3,废水呈弱碱性,极板间距为10 mm的条件下,对pH值为7.0,CODCr为476.0 mg/L,NH3-N为53.6 mg/L的采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结果表明,CODCr去除率为73.2%,NH3-N去除率为98.5%,能够达到GB 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炼油污水场受到高负荷冲击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污水达标排放的问题,在炼油污水的生化系统中投加生物增效剂。结果表明,生物增效剂能有效提高生化系统耐冲击负荷,平均出水COD去除率提高15%,生化系统稳定性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长期生化需氧量测定过程所取得的经验,对BOD5测定时稀释水配制中菌种的来源及培养驯化,接种原则与水样稀释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以CODMn锰法测定值推算稀释倍数的经验公式和以CODCr重铬酸钾法测定值计算BOD5稀释倍数法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位滴定法在716DMS型自动电位滴定仪上实现对气田废水中的COD值灵敏,准确测定,对方法的检出限,标样和实际水样测定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标准重铬酸钾法进行了对比,COD值的检出限为5.13m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8%,加标回收率在99.4%-101%范围内,优于标准重铬酸钾法,对同一标样和实际样品的测定两种方法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