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医经典课程是中医学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黄帝内经》为中医学理论根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为中医学临床基础,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学经典,做临床"成为无数中医学子的座右铭。然而,现代高校中医经典教学却存在着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本文试从中医学教学现状入手,讨论中医经典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和中医院校各专业的公共课及必修课,是学习其他中医专业课的基础。中基的教学效果好,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牢固,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其他中医学课程。然而,长期以来,中医院校比较强调后期临床教学,把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临床教学阶段,对基础阶段的实践教学比较忽视,使得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医》1999,(7)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999年继续招收中医单科函授班:①中医内科学;②中医骨伤科学;③中医学基础;④中药学;⑤方剂学。各单科学习时间均为1年,常年招生,期满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单科学习证书。每单科全年收费200元(含教材、辅导资料、作业批改、...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开展中医多学科研究湖南医科大学(410008)黄建平读曾荣今君的《食物“上火”机理初探》和刘炳凡老师的阅读文后的小识,深有感受。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思想基础,以藏象学说为其生理病理学,以辨证论治学说为其诊断治疗学,其理、法、方、药方方面面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5.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欣 《中医正骨》1994,6(4):41-41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新构想张仲景国医大学(河南473054)杨小欣《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的筋骨、关节、皮肉、气血、经络、脏腑等各种损伤疾病的学科,是中医临床专业课程之一。学习《中医骨伤科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伤科学的基本知识、基...  相似文献   

6.
马宝璋 《中医教育》2003,22(2):40-42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纳入现代高等教育,其教材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尽管二版教材《中医妇科学讲义》做了很好的起步,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文革政治路线的混乱波及到学术界,使得中医妇科三版教材《妇产科学》有南北方两版。南方组主张中西医妇科理论混合编(湖北中医学院主编),北方组主张中西医理论分编(辽宁中医学院主编),这给后来中医妇科学理论的发展和中医妇科学理论的挖掘整理造成了混乱和阻力。尽管其后又出版了《中医妇科学》四、五、六、七版教材,但是其中对妇科生理、病理中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医脉象今释》序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季钟朴辨证论治是临床中医学的精华与特色。中医辨证要靠四诊(即望、闻、问、切)合参。其中切脉辨证是四诊中的重点。因此中医学的脉象研究已成为我们学习研究中医学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中医学家经过几千年实践总...  相似文献   

8.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彤 《中医教育》2003,22(2):31-32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来说,如果中医基础理论学得好,学习中医学的其他课程就有一种登堂入室的感觉。因此,有必要进行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的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利于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教学法。1适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法1.1融会贯通法信息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整体性,而中医学又是一门注重整体性的科学。所以在教授中医基础理论时要把握好整体性原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这门专业基础课,针对现…  相似文献   

9.
刍议《内经》中的美容理论基础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邹志东关键词《黄帝内经》,美容学,基础理论美容,广义他说是包括容颜美和形体美,狭义他讲专指面部美容。中医美容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知识和中医保健、治疗方法来美化人的外貌、延缓衰老过程。《内经》奠...  相似文献   

10.
怎样学好《中医妇科学》,在方法学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人而异,不尽相同,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中医妇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抓好如下环节: 一、《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妇科学》间的有机联系 中医妇科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妇女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诊疗规律和研究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透过学科的定义,显而易见的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妇科学的理论依据,是本是源,妇科专业知识乃是在此基点上的引申和拓展,这在女性解剖生理特点、病因病机、诊断治法诸章节中均有充分体现。 月经产生的机理,是中医妇科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如何理解天癸、脏腑、经络,血气、子宫与月经产生的关系,当应用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众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所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利于后期各科课程的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讲,中医基础理论枯燥、抽象,如何能较好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笔者结合多年学习和执教经验,介绍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临床学科,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因此,中医内科学课程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在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基本技能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一直采取的是科班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培养了一批批中医临床工作者.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对医学(包括中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医护理思想浅析朱晓华(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修水332400)关键词《伤寒论》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献虽无中医护理专著,然护理内容却贯穿于不少医学著作中。《伤寒论》通篇虽未及“护理”两字,但中医护理思想是仲景学...  相似文献   

14.
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水平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学辉  张良芝 《光明中医》2008,23(11):1847-1848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的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课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临床专业课。中医内科学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严冬  彭海燕  周颖 《新中医》2022,54(13):213-216
目的:探讨中医文化渗透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临床基础课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方法:随机选取2个《中医内科学》课程平行班,分为对照教学组与试验教学组。对照教学组采取传统授课教学,试验教学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增加中医文化渗透学习。结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中医思维训练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2组学生均多数认为分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的部分。多数学生偏好于传统授课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课后,试验教学组86.21%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对照教学组仅44.74%学生认为已经建立中医思维模式,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模式建立情况优于对照班(P<0.05)。试验教学组中医思维训练题平均分为(19.24±1.48)分,对照教学组(16.79±3.43)分,试验教学组平均分高于对照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文化渗透可以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建立中医思维,积累中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学基础。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Jtr或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和过去各门基础课程与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要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的规律,要基本掌握内科疑难杂证以及危重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必须做到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并逐步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自…  相似文献   

17.
《内经》.又称《黄帝内经》,该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大约在西元前五世纪至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专着。《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论述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以及预防、治疗法则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着作。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弱化中医思维的趋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采纳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使其得到传承。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改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现状,培养中医骨伤科学复合型人才。加强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从重视传统骨伤科经典,提倡医教研协同的培养模式,倡导从基于问题的教学(PBL)、基于案例的教学(CBL)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入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未来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具备中医思维的骨伤科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养生学(一)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吉良晨养生这门学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养生之道”。在古代中医学的书籍中有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修持锻炼的方法。早在两千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即总结了上古医学经验精华,并上升到理论,成了...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