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云鹏  高波 《数字生活》2008,(5):64-71
瞿颖从1991年美国超级模特儿大赛中国选拔赛暨第二届中国十大名模评选荣获亚军,到1994年参加中国音乐电视大赛获得特别荣誉奖再到1996年参演电影《有话好好说》做电影中女演员,然后又做起某个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她几乎尝试了娱乐圈里的几个重要角色,可谓身兼电影、电视、歌唱为一身的三栖类艺人。瞿颖表示,这么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娱乐圈,如今,她想重回模特界,一直以来的愿望还是做一个职业的模特儿,在T型台上不断展示自己,变换自己。  相似文献   

2.
“在电影放映队里长大,我很早就知道了电影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的原理,喜欢收集一盘盘的胶片,看胶片里记录的那些故事.” 一—孙墨龙 孙墨龙的童年是在电影放映队里度过的,母亲在电影公司当电影放映员,放映队走到哪里,他就跟着去凑热闹,将那些老电影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还帮着放映队印电影票.他很早就知道了电影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的原理,喜欢收集一盘盘的胶片,爱上胶片里记录的那些故事.孙墨龙的父亲孙延政则是一位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包括《武松》、《成吉思汗》、《甘十九妹》等.  相似文献   

3.
《数码》2006,(4):32-36
“睡到现在,除了起来吃饭,一直都赖在床上。这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被我慢慢消磨掉了,但我依然要把它记录下来,不为别的,只为我自己,只为当我看到快黑的天那好看的颜色时心里的那种满足。”这是瞿颖在自己的博客“半透明空间”里写的一篇《看似无聊》的开头。我们4个月后再次见面,话题从博客开始。她很喜欢这个记录自己的方式,从前遨她给杂志写专栏的编辑也习惯了在月初的时候去“半透明空间”挑上一篇作为稿件,因为那些文字里的她更真实。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的人     
江豚  关乐观 《新潮电子》2006,(12):193-195
无论是《狼图腾》里的那些草原风情,还是在贾樟柯的那些有关山西小城的专属于70年代人们的地下电影,总有一股浓浓的乡愁弥散其间。  相似文献   

5.
重看香港威禾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拍摄、关锦鹏导演的《阮玲玉》,给我最可怕一击的是阮玲玉自杀身亡之后,导演费穆所说的一段话:“她(指阮玲玉)的私生活和她的痛苦,是不容易被人知道的;她的讼事,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位同事帮她应付。以她这样的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女子,她必然对人生感到失望,她始终不能使自己变成一个残酷或是十分乖巧的女子。她把人生看得非常严肃,她每次喝到半醉的时候,常常会对朋友说,我算不算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梦想的角度说,电影距离我很遥远:如果从生活的角度说,电影是我的生活必须;更准确地说,电影是我的信仰,没有其他一种艺术形式能让我这么热爱。热爱是导师,它指引我走到了这条路上。喜欢了“你”那么久,总该到了表达的时候,于是便有了我自编自导的微电影《爱·毕业后》。  相似文献   

7.
杨红雨,电影剪辑师,作品:《立春》、《洗澡》、《赤壁》、《十七岁的单车》、《爱情麻辣烫》等;2012年凭借《神探亨特张》获第4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走向金马奖领奖台面当助加2012年11月24日晚,第49届台湾金马奖颁奖礼在台湾宜兰举行,剪辑师杨红雨凭借《神探亨特张》获得最佳剪辑奖,本片还同时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摄影奖。提到这个时刻,杨红雨依然会很兴奋。她曾经和朋友说过从事剪辑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因为她做自己喜欢的  相似文献   

8.
陈远 《家庭影院技术》2009,138(7):89-89
在我的记忆里,读中学时所看的,由马徐维邦编导、出品于1937年的电影《夜半歌声》,是我最早看到的一部恐怖片。  相似文献   

9.
影像看板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从6月5日至8月11日在TIFFBellLightBo×举办“两岸三地百年中国电影光华”展,期间将有80多部经典华文电影回顾。此次中国电影光华展是TIFF耗时两年筹备而成,是中国电影资料馆、香港电影资料馆和中华台北电影资料馆史无前例合作的结果。参展电影,很多是新的胶片拷贝、数字修复拷贝或馆藏35毫米胶片拷贝,其中有几部影片从未在北美放映过,展现了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电影间的文化纽带和历史渊源,并将为各种类型影迷提供喜欢的电影:从无声电影时代的经典之作《劳工之爱情》、《红侠》到黄金时代的《神女》《小城之春》;从1949年后大陆电影《未完成的喜剧》《冬暖》到类型电影的崛起《英雄本色》《少林36房》;从后文化大革命时代的影片《红高粱》《投奔怒海》到当代电影大师之作《花样年华》《三峡好人》等。  相似文献   

10.
1.老夫老妻型《西雅图夜未眠》点评:上世纪90年代初好莱坞一部十分经典的电影《西雅图夜未眠》,导演拉·埃夫隆给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看完之后你会坚信缘份这种很特别的东西真的存在于你我的身上。备选:《屋顶上的提琴手》、《梁山伯与祝英台》、《电子情书》2.七年之痒型《致命吸引力》点评:轰动一时引起社会性话题的外遇电影,描写家庭幸福的已婚男子,偶然跟一名女编辑春风一度,不料从此被她缠上,想重返正常生活而不可得。最后,痴情女子登门骚扰,男女主角携手合力抗拒她的致命攻击,才得以保住他们的堡垒。在那个流行滥交的年代,该影…  相似文献   

11.
喜欢—部电影,会进而喜欢上导演,以及导演的其他片子.维克多·艾里斯就是这样的导演.他的《南方》引起我注意纯属偶然. 往往一排碟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剧照和简介.《南方》剧照散发一种独特气味:忧郁的少女,两排大树中间,一条小狗走在没有尽头的路上.简介里写道,电影以小女孩埃斯特拉的回忆为主线,她的旁白贯穿始终,叙述了童年诸多往事.父亲神秘的从前,永远回不去的南方老家,从未谋面的爷爷和前来探望的奶奶,与父亲有着暧昧关系的电影女明星等等.  相似文献   

12.
影院台     
从《魔戒三部曲》到《哈利·波特》都使魔幻电影再次成为票房的新热点。改编自同名小说的《龙骑士》也是一部地道的魔幻电影,在电影拍摄技术不断发展后,本片的特效支持也有着不逊色于前两者的表现。在剧情方面与《魔戒》也非常相似,除了丰富的中世纪场景和奇幻世界的各种元素的描写外,剧情主线也讲述了一个少年不断历险的故事。喜欢魔幻电影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啊。  相似文献   

13.
也许过了很多年后,当他们像《百年孤独》里的奥雷连诺上校那样面对行刑队的时候,也许会想起一部叫《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没有经过他们“卫生检查”的影片。“他们”是谁,我也不知道,但“他们”是存在的,甚至“出现”在这部电影中,所以如果看过这部电影,也许就能猜测出“他们”是谁。其实,“他们”到底是谁,不是在这儿要讨论的。本文要说说这部五脊六兽的电影,说说这部电影里横七竖八的人儿。  相似文献   

14.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一部勇敢的电影 麻雀瓦舍,北京一个主要经营文艺演出的场所。这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可以说并不适于电影展映,但对于电影《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这却是和观众对话的珍贵机会。作为其中的一个观众,只想说,无需去评判这部电影的好坏,不用去在意它的镜头语言、讲故事的方式、拍摄手法、画面质量,因为,这至少这是一部勇敢的电影,一席敞亮的对话,一次畅快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戛纳国际电影节于1939年夏天发起,早年间因二战及财务等问题,直至1969年才达到稳定状态,坚持一年一届。中国电影最早进入戛纳是在1959年,由台湾话剧界元老田琛拍摄的《荡妇与圣女》,这部讲述抗日战争中一个女子传奇遭遇的影片,是第一部正式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角逐的中国影片。  相似文献   

16.
于晴 《数码》2005,(12):26-31
时尚聪明的大女人瞿颖已经完成了新专辑《连锁反应》的制作,这是她和胡海泉继《加速度》之后的再一次合作。曾有朋友笑评她为七栖明星,影、视、剧、歌、舞、模,外加主持人,堪称经典。现在,她的“勃勃野心”都浓缩在唱歌和演戏上,一句“玩票不是我这个岁数做的事儿了”没让人感觉到时光飞逝的无情,倒是笑掉大牙的气氛里感叹起这个风格向来多变的女人的成熟和定力来。她开始把过去那种兼顾几头的工作状态总结为太遗憾,眼下的主业只有唱歌和演戏,姿态格外认真。  相似文献   

17.
最初,因为长得像张柏芝,许颂渐渐被人们所注意。新人出道,难免会被旁人拿来和前辈比较。在和MI聊到这一点的时候,许颂表现得很豁达:“最早人家跟我说像张柏芝的时候,我会对着镜子照一照,然后笑笑。从张柏芝第一部电影开始,我就一直挺喜欢她的,演得好,长得也漂亮。其实不介意大家说我像她,但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告诉大家,其实我叫许颂,不叫‘小张柏芝’。”  相似文献   

18.
正采访手记:剪辑、编剧、摄像、导演,杨翌舒有多重身份,最为人所知的是她作为王小帅《日照重庆》和张元《有种》等电影的编剧。然而她现在却正在筹备一部自己当导演的关于汶川地震的电影,这是一个大家所熟知的警察为了坚守岗位而放弃救援自己亲人的故事,不过杨翌舒却不想仅仅还原事件本身,她试图另辟蹊径,从主人公灾后由痛苦到心理崩溃再到内心重建的过程出发,讲述  相似文献   

19.
环境人像     
《数码》2006,(12):197-199
经常有摄友会说:“到某某酒吧拍模特吧,环境效果特棒。”其实,这种拍摄就属于环境人像范畴。环境人像的画面中往往能蕴含更多的感情色彩和环境信息,因此受到很多摄友的喜欢,本期《数码》就为大家展示一下摄友们的环境人像作品。  相似文献   

20.
欣赏了香港邵氏电影《后门》后,我写了一篇题为《最好什么都不养》的随笔:如今欣赏了香港国泰电影《玉女私情》(1959年拍),才知道养育非亲生儿女也会有真情回报。佩英,从小便跟爸爸相依为命。她完全想象不到,从意大利到香港来探望她的姨妈韵梅,竟是她的亲生母亲;想象不到在她一岁多时,亲生母亲就把她抛弃而跟一位叫曾志平的私奔。更令她无法接受的是,曾志平接着从意大利到了香港,爸爸告诉她:"曾志平正是你的亲生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