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盘宝怡 《河北冶金》1989,(1):50-52,56
光面爆破是井巷掘进的先进技术,它使得开挖面保持平衡,支护量小,施工中安全、可靠(减少巷道地压)。是一种严格控制巷道轮廓按设计断面进行爆破的方法,要达到上述予期的效果,除严格按光面爆破技术要点进行施工外,正确选择光面爆破参数,是搞好光面爆破的主要关键,本文就光面爆破的几个主要参数,即:不偶合系数;周边眼距;密集系数;线装药集中度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歌乐山矿地处复杂环境条件下的爆破作业,爆破地震效应和飞石长期对周边建(构)筑物和人员造成重大安全隐患。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在控制爆破地震效应和飞石上成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最佳爆破     
  相似文献   

5.
6.
余斌  黄海根等 《有色矿冶》2000,16(6):4-6,17
用控制爆破法拆除工业厂区内烟囱。该烟囱周围环境复杂,施工与倒塌场地狭小。爆破拆除该烟囱共使用雷管200余发,炸药7.42kg,爆破效果切口、药孔参数、起爆网络设计及安全防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9.
介绍了在复杂环境下56m高烟囱的爆破拆除的情况,给出爆破方案,爆破参数和安全防护措施,爆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铝加工》1994,17(5):59-62
西南铝加工厂轧制车间2800毫米轧线改造,是该厂有史以来第一项重大的改造工程、对原钢筋混凝土设备基础进行保留拆除、控制爆破由十九冶特种公司承担施工任务.所谓“控制爆破”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和防护手段严格控制爆炸能量和爆破规模,使爆破的声响、冲击波、震动、破坏区域、飞石以及破碎物的散塌范围等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简单地说:控制爆破就是把爆破效应产生的各种危害作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保留拆除控制爆破又称切割爆破.即爆破一部分,保留一部分,要求切割面整齐平顺.保留部分完好无损,这次保留拆除控制爆破的成功为该公司控制爆破施工积累了经验,使控制爆破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主采场西端帮岩石构造特性,通过对爆破参数、爆破方法的优化选择和爆破震动及爆破规模的控制,1 626 m靠界控制爆破质量达到了靠界技术要求,并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露天矿爆破工程是首要开采工序。合理的爆破参数确保爆破质量要求。通过台阶深孔爆破漏斗试验法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较其它方法精确,简便和直观,因而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杨占峰  田东 《包钢科技》2001,27(1):12-16
本文对白云铁矿主采场按矿岩爆破难易分级 ,针对分级结果设计爆破参数 ,同时对影响爆破质量的装药构、起爆方法等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矿山井下生产中,火药库是储存炸药的集中地,一旦火药库发生爆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弄清引起火药库爆炸的原因,加以分析,以达到杜绝火药库爆炸事故的发生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主采场大块率高的原因,根据主采场地质构造特点,综合应用逐孔爆破和挤压爆破的技术优点进行爆破攻关,在难爆区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分别通过接触式和气体放电式丝电爆法制备纳米粉,观察电极烧损情况并统计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的比例。结果表明,气体放电式丝电爆过程电极烧损比较轻微,制备的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比例较小,并且更有利于工程上连续实施。提高初始电压也可以减小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白云鄂博铁矿主采场的爆破方法,从选取起爆方式、选择爆区规模、优化孔网参数和改善装药结构4个方面对主采场的爆破进行优化设计,合理选取适合主采场目前使用的爆破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迪江 《中国钨业》2001,16(3):14-17
柿竹园有色金属矿原设计井下生产设备全部使用国外引进的无轨设备 ,当井下基建工程基本完成后 ,因没有成套进口设备 ,只好使用国产有轨设备生产。由于生产设备和采矿工艺不配套 ,严重影响生产。通过几年的探索与改进 ,提高了采矿效率 ,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西金矿露天采矿场紧靠居民区、公路和高压线的复杂地理环境,通过一系列爆破试验,确定出合理的孔距、排距、最小抵抗线等爆破参数及爆破方式,从根本上控制了飞石,缓冲了爆破地震波,从而降低了采矿成本,对今后露天生产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金属Ni、Al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爆炸法制备金属镍、铝纳米粉,对其纳米颗粒的形貌特征、成分、晶体结构等进行了实际测定,结果表明:Al的粒度分布比较窄,一般在30~80 nm,镍的粒度分布约30~10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