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仿肌肉驱动器是模拟动物肌肉工作原理的新型驱动装置,通过分析模仿动物骨骼肌的结构和运动形式,设计了一种基于电磁场的新型仿肌肉驱动器,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驱动器的电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仿肌肉驱动器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2.
《微电机》2015,(5)
为了提高压电驱动器的机械输出性能,便于压电驱动器振动能量的传输,研制了一种弯振复合型螺杆式压电驱动器。该驱动器由圆筒和两个弯振夹心式换能器组成,换能器由变幅杆和两组弯振压电陶瓷片组成,且变幅杆和圆筒采用一体结构。对驱动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利用有限元法对换能器进行了仿真,实现了换能器两个振动模态特征频率的匹配。对驱动器的基本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驱动器的螺杆最大输出速度为0.62mm/s,最大输出力为1.8 N。  相似文献   

3.
当前,半导体照明技术发展迅速,作为半导体照明技术核心产品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已对照明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LED光源的实际应用导致对LED驱动器有很多非常具体的性能要求。针对开发LED驱动器需要提高电路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的实际需要,选择高效率的Buck-Boost电路做为LED驱动器的主电路,提出并实现了内部核心开关电源芯片MC33167的开发,并就该芯片的原理、结构特点和一些实施要点进行讨论,给出LED驱动器主控电路以及LED驱动器智能控制电路,并利用控制理论对LED驱动器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展示了利用开关电源芯片MC33167实现大功率LED驱动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对逆变桥臂中IGBT的U_(ce)电压跳变所引起的共模干扰对驱动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建立了含有IGBT驱动器寄生电容的逆变侧共模回路等效模型,推导了流经IGBT驱动器中的共模电流与dU_(ce)/dt及驱动器原、副边寄生电容的影响关系方程。设计了一款寄生电容很小的驱动器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提出的共模电流等效模型和实验结果对大功率变流器中IGBT驱动器的抗干扰及可靠性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国嵩  张宏壮  曾平  程光明  杨志刚 《微电机》2006,39(2):71-73,102
介绍了近年国际上压电型精密驱动器的典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颖的以压电叠堆为驱动元件的整体对称结构的精密直线驱动器.这种整体对称结构采用双侧对箝、精调斜块对及整体加工等独特的结构和工艺手段,保证了驱动器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该步进型精密直线驱动器进行了大量试验,说明驱动器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LED照明驱动器前级一般都需要进行功率因数校正(PFC),目前常用的是单级PFC控制,单级PFC结构简单但输出含有大量的低频纹波,严重影响了LED驱动器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LED输出电流纹波进行处理。我们设计了一款8.5 W LED驱动器,采用单级PFC结构,并在输出端增加有源纹波补偿电路,分析了该驱动器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制作了样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LED驱动器拓扑结构简单,输出纹波小,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张黎  尹向阳 《电源世界》2007,(6):44-46,43
文章详细说明了IGBT驱动器中常用隔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通过比较给出各自不同的应用领域,指出了在驱动器的隔离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了两种新的驱动隔离方式,并对驱动器隔离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高亮度LED驱动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平  周雒维 《电气应用》2007,26(6):6-10
介绍了高亮度LED几个重要的电气特性及其对驱动器设计的要求.总结了LED在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中,驱动器设计的主要性能指标,归纳了LED驱动器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对当前常用驱动器电路的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9.
元增民 《微电机》2000,33(1):46-48
对步进电机有源抑制驱动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同样1台步进电机配用有源抑制驱动器可以达到更高的转速,节省更多的电机,说明有源抑制驱动器是目前步进电机若干种驱动器中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冯岗  柳海科  贾波  张朝晖  苗瑞  吴琎  吴波 《微电机》2022,(10):82-87
针对一种微型步进电机驱动器的复杂工作环境,考虑了热、力、形三方面因素。通过对驱动器进行总体结构分析、结构布局优化和关键结构分析,设计一种可安装步进电机驱动器的结构,为驱动器提供优质的运行环境。同时,运用Ansys Workbench仿真平台对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成熟的灌封工艺技术进一步对结构和工艺进行优化,经仿真对比与样机试验验证,采用灌封技术的可靠性优于前者,且运行状态稳定,可为今后微型驱动器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