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与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相关的风水审美观、意境审美观、混沌审美观、分形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蕴含的美学关系.通过梳理这些审美观,在山地环境进行建筑形态创作时,建筑师须具备建筑和环境的整体美学思维.并分析与总结了为达成建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整体和谐应依循的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的美学法则,以及与经典美学法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6)
<正>审美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审美观点、抱什么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什么样的审美方法对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审美观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形成的对美的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自然审美观下的当代建筑设计语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审美观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当代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下的自然审美观之差异比较。其次是在对当代建筑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而向自然审美观的重新回归。最后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总结出7条当代建筑设计语言法则。这7条法重在解决建筑与自然相融、建筑服从自然的问题,为当前建筑设计创作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琪  王跃 《四川建筑》2012,32(6):48-49
自艺术产生时,人类的审美观也就随之出现了。而建筑,作为与实用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形式,人们在这个领域内审美观的发展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个侧面反映。文章简要论述了建筑审美观这种特定意识现象的产生、演变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1)
文章主要阐述学前教育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人从小就应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那么怎么培养审美观、在什么时候培养审美观,这是文章要探讨的问题。文章先分析审美教育能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改变,然后阐述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最后探索怎样激发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5)
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各国文化互相融合,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时尚代言人,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地被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大学生作为社会女性的引领者,她们的审美观培养问题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提出关于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的几点新的举措,希望能为大学生审美观教育增添自己的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正>随物婉转与心徘徊——评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1]远在石器时代,人类已萌发了"本能审美观"。正由于它的"本能",所以世界各地的原始美术,往往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到了后来,由于人类的进步,逐步产生"优生审美观"。这种审美观的主观成分增多,感情色彩也随之丰富。继而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便出现各民族(地区)不同的审美特征。东西方艺术之所以各具风格,这是一个重要因素。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管理》1995,(3):13-16
近几年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广东地区建筑创作异常活跃,一批批新建筑以其独具风格、各具特色,装点着南粤大地。建筑创作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作为技术,它要严格遵守科学规律;作为艺术,它具有不可限定的创作规律,必定导致各种风格和流派的作品产生,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修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中西传统音乐美学之所以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因为审美者的眼光、视角不同,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不同,对整个世界、社会的观点不同,其精神文明也不同,因此在这种不同的文化精神中所产生的音乐美学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围绕中西传统音乐美学审美观进行比较,具体阐述其在审美理想、审美方式以及审美过程中的具体不同,旨在更有利的帮助我们全面、客观的认识中西方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室内环境艺术的发展,室内环境艺术的审美观也在发展变化。古希腊崇尚神与人性美的结合,古罗马则表现地性逻辑的力量,中世纪着力体现宗教的情绪,文艺复兴则放射出“人性的光芒”。同样,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审美主张。许多专家对此已陈述得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但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线索,从这些不同审美观的变  相似文献   

11.
貌似相同的中国皇家园林与日本皇家园林,在整体规模、建筑体量、建筑色彩、细部装饰和空间处理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透过这些差异可以看到中日两国不同的审美观和造园方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研究并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创造出更加和谐而丰富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2.
邵丹锦 《中国园林》2012,28(6):99-102
从古至今,人们与植物为友,借植物释理抒情,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念。从《广群芳谱》中古人对花木种植的审美观入手,通过对书中所总结诗句的意韵与中国古典园林花木种植关系的论述,试觑中国古典园林中花木审美的3种类型,并结合前文所述,对当代园林种植设计中"意"的缺失及如何在当代种植设计中创作意境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学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文 《山西建筑》2008,34(8):73-74
以中国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所包含的审美观和审美心理的分析,探讨了将传统建筑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加以发展并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以延续中华建筑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肖冠兰 《室内设计》2012,93(3):40-42
本文通过分析风水理论中对自然环境的评价原则,指出其中所包含的"主次分明"、"均衡稳定"、"宽阔大气"、"屈曲灵动"等美学思想和审美取向及其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环境景观、空间构成、建筑群体组合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视知觉动力角度分析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呈现,本质上是一个外在异形形态的表达与内在心理认知的衡量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形成某种情绪特征,体现着人类的感情、思维以及各种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并最终形成相应的审美衡量标准。这为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体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审美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郭鑫 《华中建筑》2012,(1):11-13
该文从女性主义美学出发,对几位世界著名女建筑师的设计作品及思想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从新一代女性建筑师看似风格迥异的作品中总结出相通的女性元素。可归纳为:反对审美的二元对立,重塑多元的审美体系;调动多种感官,使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交流和互动;体现女性关怀的伦理;关注生态与和谐共生。女性建筑师从女性性别特质出发去思考、实践,颠覆和丰富着建筑审美标准,展现女性的审美主张。  相似文献   

17.
对室内设计、审美维度的多元化、审美标准的变革等作了论述,在明确地域性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影响新技术背景下地域性室内设计的几方面,概括了新技术背景下中式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引发了越来越多有待研究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从网络艺术的兴起和表现形式,探究当代网络艺术创作和现代人们审美感知的变化,与传统审美观不同,信息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对他人艺术品的欣赏,而是利用网络的手段,主动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探索发现与创作实践,使自我的审美体验得到了升华,使艺术更多地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无锡古韵轩酒店的装饰设计思考后认为:一方面较好地处理了消费者对传统装饰样式认知的问题,即恰当地把握装饰设计中传统装饰样式表述上的"真假"程度;另一方面面对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审美观念的消费人群,在装饰设计中解决审美适应性上的"雅俗"问题,这是无锡古韵轩酒店得到大众青睐和业内好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学军 《山西建筑》2004,30(22):7-8
通过探析健康住宅的基本内涵和评估标准,归纳总结了健康住宅的设计要点,指出住宅设计除了要考虑适用、经济和美观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户型设计,最终实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