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关、脾俞、足三里两穴、三穴配伍是否产生拮抗效应.方法以正常小鼠为观察对象,以胃肠推进率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足三里、内关配脾俞、内关配足三里均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胃肠推进功能(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组P值均<0.05),而足三里配脾俞及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其效应均明显减弱(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P值均>0.05).结论脾俞配足三里及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可能存在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2.
腧穴配伍拮抗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内关”、“脾俞”、“足三里”及其两穴、三穴配伍的电针效应。方法 在小白鼠阿托品模型上以胃肠推进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配足三里组及脾俞配足三里组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内关配脾俞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内关、脾俞、足三里三穴配伍呈拮抗效应。结论 腧穴拮抗效应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灵  彭楚湘  周国平  邓常青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51-2052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舍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对胃黏膜损伤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了解不同配伍其效应有何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足三里组、足三里配内关组、足三里配公孙组、足三里配内关公孙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mL/100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0含量。结果:各电针组胃黏膜EGF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清和胃黏膜NO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足三里内关组、足三里公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足三里内关公孙组对比这三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足三里与内关、公孙不同配伍能提高胃黏膜EGF含量,促进NO的合成与释放,起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内关、公孙与足三里单独配伍没有明显地增效作用,而两穴合用时可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三里、中脘穴配伍使用及单独使用在胃运动调整作用方面是否有明显区别。方法:无水乙醇灌胃造成家兔胃粘膜损伤模型,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针刺前后血清胃泌素(GAS)及血浆胃动素(MTL)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可促进胃运动恢复,同时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含量出现相应变化。针刺各组在针刺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的自身比较及针前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中脘组外其它各针刺组的血浆胃动素含量在针刺前后的自身比较均有差别(P〉0.05)。配伍组与单独使用组间的比较,上述2个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中脘穴单独或配伍使用均能提高胃粘膜损伤模型兔的血清胃泌素的含量,足三里穴单独或配伍使用均能提高血浆胃动素含量,但中脘穴单独使用对血浆胃动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粗细毫针刺激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0.25mm细针组、0.35mm粗针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每天于固定时间分别刺激“足三里”穴,连续5天。通过检测小鼠肠内容物碳末推进距离,观察不同粗细毫针刺激对小鼠胃肠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三组碳末推进率比较,针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粗针组大于细针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提高小鼠胃蠕动功能,不同粗细针针剌对小鼠胃肠功能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内关组、心俞组、关俞组。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各组大鼠标准导联Ⅱ导心电图,获取心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比较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心肌缺血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值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电针内关组、心俞组及关俞组对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关俞组与内关组和电针心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内关”、“心俞”穴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对血液流变学亦有明显影响,且联合配穴关俞组的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足三里与中脘配伍电针对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0)、胃泌素(GAS)的影响,来探讨单穴或多穴配伍治疗对胃黏膜损伤修复作用的差异。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足三里组、中脘组、足三里配中脘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水乙醇按0.6 ml/100 g灌胃,造成胃黏膜损伤模型。各组检测胃黏膜EGF、血清和胃黏膜N0、GAS含量。结果:各电针组EGF、NO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GAS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足三里组、中脘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足三里配中脘组与这两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足三里、中脘两穴配伍对胃黏膜损伤修复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定穴在肠癌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按照会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特定穴组和红霉素组各6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红霉素组:给予注射用红霉素0.6 g日1次,20 ml/h静脉滴注,连续3天。特定穴组:给予针刺特定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公孙)治疗,日1次,治疗3天。结果:术后患者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特定穴组均快于红霉素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特定穴组为96.67%,红霉素组8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特定穴在肠癌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中优于红霉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灸单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治疗前后数据变化,探讨针灸单穴足三里或天枢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机理。方法:随机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针灸单穴足三里穴和天枢穴,治疗期间,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安慰剂治疗;对照组1组,30例,采用口服补脾益肠丸,每日腹泻超过4次者,加服思密达。连续治疗2疗程后,通过分析PGE2和VIP的检测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前后VIP、PGE2均有显著性差异:补脾益肠丸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足三里组与天枢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足三里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疗效肯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廉、便、验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健胃胶囊胃肠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胃胶囊治疗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健胃胶囊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活动以及吗啡所致胃排空抑制、小肠推进活动抑制的影响。结果:健胃胶囊能降低胃内甲基橙残留率.提高小肠炭末推进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健胃胶囊组小鼠注射盐酸吗啡后的甲基橙残留率低于模型组,小肠炭末推进率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健胃胶囊有较明显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且存在剂量依从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针刺改善冠心病心脏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心脏功能特异性调整作用,将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内关及足三里治疗组,针刺内关2疗程后冠心病患者症状控制率为75.0%,心电图改善率为70.5%。与针刺足三里组(40%、46 .6%)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采用反映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心缩间期及心舒间期的PEP、LVEP、P/L、A/H等为指标,发现针刺内关使冠心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部分指标与足三里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证实了内关穴与心脏相关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施佩姝  罗德胜  谢妃蓉  刘艳 《新中医》2024,56(5):169-173
目的:观察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对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 取180 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电刺激组各90 例。均给予康复治疗,电刺激组给 予真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常规组给予假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观察2 组临床 疗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 情况,比较2 组术前2 d 及术 后3 d 时的兴奋性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P 物质(SP) ]、抑制性胃肠激素[血管活性 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 ]指标值的变化。结果:电刺激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 68.89%,对照组为53.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 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2 组MTL、GAS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 0.05),SP 水平均较术前增加(P<0.05);电刺激组MTL、GAS、SP 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 2 组VIP、SS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CCK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电刺激组VIP 水平低于常规 组(P<0.05),SS、CCK 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可促进老年 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抑制性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按部选穴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窦组织Cajal间质细胞(ICC)阳性表达及干细胞因子(SCF)的影响,探讨按部选穴对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足三里加中脘组、足三里加内关组、足三里加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采用单次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配合普通饲料饮食建立DG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星期。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CC阳性及SCF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肠推进率明显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加中脘组、足三里加内关组、足三里加非经非穴组胃肠推进率、胃窦组织ICC表达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加中脘组C-ki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足三里加内关组、足三里加非经非穴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加中脘组SC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DGP模型大鼠胃排空迟缓症状,调节胃窦组织ICC及SCF的表达,足三里配合胃脘部的中脘穴的效果显著优于足三里配伍远端的内关穴或非经非穴点,表明按部选穴是影响腧穴配伍效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刺攒竹为主治疗呃逆5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运用针刺攒竹为主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攒竹为主者(治疗组)58例,同时选取内关、足三里、中皖等穴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单纯针刺组(对照组)50例,针灸取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效率86.2%,有效率100.0%)较对照组(显效率60.0%,有效率84.0%)为好(P〈0.05)。结论:针刺攒竹为主治疗呃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内关、公孙三穴对胃肠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医院治疗的80例胃肠肿瘤化疗患者为试验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刺足三里、公孙、内关三穴治疗。对比两组胃肠肿瘤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治疗效果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总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具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的Ⅲ、Ⅳ级胃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5.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20.00%),具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公孙三穴治疗胃肠肿瘤患者化疗致胃肠道反应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胃粘膜损伤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采用冷冻-束缚应激致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氢气清除法检测胃粘膜血流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电针前后外周血、胃粘膜和脑组织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冷冻-束缚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明显,胃粘膜出现点状条状出血坏死灶,尤其以胃窦部为主,GMBF明显下降(P<0.01),血浆、胃粘膜和脑组织中VI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后,GMBF显著上升(P<0.01),LI显著降低(P<0.05),血、胃粘膜和脑组织VIP含量增加(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在对胃粘膜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同时,可引起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变化,提示血管活性肠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电针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穴组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肌注组、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加足三里组,每组30例。肌注组肌肉注射维生素B_1注射液2 m L(100 mg),每日1次;内关组取双侧内关穴,每穴注射维生素B_1注射液1 m L(50 mg),每日1次;足三里组取双侧足三里,每穴注射维生素B_1注射液1 m L(50 mg),每日1次;内关加足三里组取单侧内关和足三里,药物和操作方法同内关组、足三里组,每穴注射药物1 m L(50 mg),每日1次,两侧内关、足三里隔日交替进行穴位注射。7 d为1个疗程,4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4 h呕吐次数、尿酮体的变化,并对4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肌注组总有效率为60.0%,内关组、足三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83.3%,内关加足三里组总有效率为96.7%。内关组、足三里组、内关加足三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肌注组(P0.05),内关组和足三里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关加足三里组治疗效果优于内关组、足三里组(P0.05)。结论内关加足三里组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优于肌注组、内关组和足三里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百会三穴对脑卒中患者焦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关元组、百会组和足三里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艾灸治疗,每日施灸1次,每次10min,分别于治疗1周、2周、4周时观察疗效。干预前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alxhel指数量表比较三组疗效。结果艾灸治疗后3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百会组HAMA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4周后关元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足三里、百会组;3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后,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关元、足三里、百会三穴均表现出一定抗焦虑效应,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焦虑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关元穴在长期治疗中效应更为明显.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给予针刺主穴足三里、中脘、内关、脾俞、胃俞穴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胃黏膜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胃痛、消化不良、嗳气、少食和脘腹胀满等症状和胃黏膜病理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治疗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体征、胃黏膜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